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制备发病过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其肾脏和主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8周龄SD大鼠高脂、高糖饮食一个月后给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于成模后4周及8周观察血管功能指标和肾脏功能指标,并对肾脏和血管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于成模后4周及8周出现高血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肾功能改变和血管功能改变。肾脏光镜下见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水肿,管腔内有大量蛋白管型和细胞管型;肾盂区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动脉血管电镜下见内皮细胞局部损伤严重;内皮细胞与内弹力板连接处空隙增加等。结论用高脂高糖饮食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可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4周及8周后观察肾脏及大血管相继出现病变,是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部大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12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胸部大血管造影资料,以临床手术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图像分析。结果CT能够显示主动脉、肺动静脉的结构,可以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大血管病变,诊断准确率100%。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扫描速度快、安全、准确,是胸部大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总结分析成人降主动脉置换术中各种体外循环灌注的技术特点和管理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有60例患者行降主动脉置换手术。按体外循环灌注技术类型分为3组:左心转流组4例,股动静脉转流组37例,上下半身分别灌注组19例。三组预充均采用勃脉力A和胶体,常规加入白蛋白和激素,监测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和血细胞压积,积极应用超滤技术和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结果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仅出现9例并发症(截瘫、偏瘫、谵妄、苏醒延迟、低氧血症)。结论成人降主动脉置换术中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正确选择和熟练应用相应的灌注技术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危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40例应用IABP治疗的危重症CABG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结果:术前安置IABP 19例,术中安置IABP 10例,术后安置IABP11例。平均IABP辅助时间98.6±48.2小时。32例患者治愈出院,死亡8例,死亡率20.0%。术前安置者死亡率为21.1%,若除外机械并发症原因则死亡率为10.5%;术中安置者死亡率为20.0%;术后安置者死亡率为18.2%。5例出现血小板减少症;1例出现肠系膜动脉栓塞。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循环辅助方法,积极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危重症CABG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夹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外科治疗12例马凡综合征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夹层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Mini-root手术方式代替Bentall手术。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69~103 min,平均(78.7±28.6)min,体外循环时间79~122 min,平均(98.3±23.8)min。术后早期存活11例,死亡1例,死亡率8.3%。术后随访时间2~37个月,平均(18.2±8.6)个月,其中1例术后24月发生急性腹主动脉夹层,予以实施腔内支架隔绝术成功以治愈出院。术后与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径分别为45~58 mm,平均(50.2±5.6)mm和53~69 mm,平均(61.3±4.6)mm(P<0.01)。结论:马凡综合征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夹层一经确诊则需急诊手术,及时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而且应用改良Mini-root手术方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SD大鼠血脂水平及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姜黄素对以上改变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分高脂饮食组(10只)、正常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姜黄素组(10只),大鼠行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及正常饮食;于实验开始时、10周及实验结束前测各组大鼠体重,20周后取血测定血清血脂浓度,取胸主动脉测定血管环舒张功能。结果:①高脂饮食喂养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大鼠,姜黄素可明显对抗高脂饮食导致的体重升高。②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TC、TG、LDL-C明显升高(P<0.01和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及姜黄素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胸主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弱(P<0.05)。结论:①SD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后使大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胸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弱。②姜黄素具有防治高脂饮食导致的血脂升高及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以体外微血管培养模型为基础,用鼠尾胶原包埋大鼠动脉环,并将包埋的动脉环转移到种有人肺癌A549细胞单层的培养皿中,用MCDB 131无血清培养液对动脉环和肿瘤细胞进行共培养,从而建立肿瘤微血管体外生成模型。大鼠动脉环于培养后第3天从血管壁长出微血管芽,第6至10天长成微血管丛,两周后新生微血管开始萎缩;没有肿瘤细胞刺激的条件下,大鼠动脉环新生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结果表明人肺癌A549细胞能够促进血管生成。体外大鼠动脉环肿瘤微血管培养模型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合研究肿瘤血管新生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8.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临床上一项极为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手段,它是将一定容积的球囊放置于主动脉部位,球囊导管与体外压力泵相连,内部填充氦气,由体表心电图进行自动程序控制,使球囊充盈与排空限定在特定的时限。球囊充气发生在舒张压早期主动脉瓣刚刚关闭时,使主动脉内舒张压增高,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改善心肌供血。球囊排空发生在舒张压末期,主动脉瓣开放前的瞬间,降低左室射血阻抗,减低心脏的氧耗,使左室的每搏排血量和射血分数增高。但由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其中11%为严重并发症,如栓塞、肢体缺血、全身感染等,加之术后长时间卧床制动易出现体位不适而致焦躁不安使IABP不能有效工作,因此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帮助病人减少并发症,顺利渡过置管期,尤其对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有氧运动和对照两组(n=6),经过8周每天1 h的游泳训练后(每周5天),测定比较2组间大鼠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有氧运动组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途径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的Rmax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大鼠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的有益影响,主要是由NO和PGI2途径介导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总结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对31例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治疗,根据夹层破口位置、累及范围、主动脉根部病变情况采取相应术式,W-heat手术2例,David+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3例,Bentall+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9例,改良Wheat+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1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16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心包剥脱术1例。结果:全组体外循环(221±43)min,平均心肌阻断(132±41)min,深低温停循环(47±12)min。术后并发症12例(38.7%),其中2例死亡,8例治愈(66.7%),2例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全组病人出院前复查主动脉CTA,见升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支架位置正常,无明显移位。支架远端降主动脉假腔闭合率87.1%。随访2~35个月,术后近期死亡1例(3.2%),无再次手术者。结论:对老年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这一高危人群,术中根据其病变部位施行最佳的外科手术方式,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