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61篇
  免费   2655篇
  国内免费   6877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811篇
  2022年   831篇
  2021年   823篇
  2020年   900篇
  2019年   916篇
  2018年   676篇
  2017年   797篇
  2016年   788篇
  2015年   908篇
  2014年   1472篇
  2013年   1163篇
  2012年   1459篇
  2011年   1706篇
  2010年   1361篇
  2009年   1564篇
  2008年   1767篇
  2007年   1408篇
  2006年   1270篇
  2005年   1277篇
  2004年   1212篇
  2003年   916篇
  2002年   846篇
  2001年   826篇
  2000年   704篇
  1999年   672篇
  1998年   502篇
  1997年   465篇
  1996年   473篇
  1995年   407篇
  1994年   403篇
  1993年   363篇
  1992年   370篇
  1991年   323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239篇
  1988年   161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159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白明华  马一楠  王宝峰  黄珊  贾辉 《生物磁学》2013,(25):4851-4853
目的:胰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姜黄素对于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程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但姜黄素能否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其具体作用机制如何?目前仍无报道。本研究拟观察姜黄素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姜黄素诱导PANC.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人胰腺癌PANC-1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ANC-1细胞凋亡率,并分析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同时通过RT—PCR和Westemblot分析PANC-1细胞中P53表达的变化。结果:PANC-1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后,可以显著诱导细胞凋亡,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提示姜黄素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姜黄素能够同时增加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提示姜黄素可能通过Caspase-9和Caspase-3途径来诱导PANC.1细胞凋亡的发生。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姜黄素可以显著增加PANC-1细胞中P5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姜黄素可以显著诱导PANC-1细胞凋亡的发生,提高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同时增加的P53表达,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提示姜黄素诱导PANC-1细胞凋亡的过程可能与增加细胞中Caspase-9,Caspase-3以及P53的表达有关。本研究探讨了姜黄素诱导PANC-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为姜黄素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在人胰腺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脑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的损伤原因之一,因此阐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探寻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回顾、归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异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异氟醚预处理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通过连续回交,将抗除草剂基因EPSPS-G6转育花粉败育彻底(无微量花粉,不育度达100%)的棉花单基因隐性控制的核不育系Yu98-8A,进而培育成抗除草剂核不育系Yu98-8A1。对该转育不育系花冠表型测量观察表明,与同质系正常可育株比较,不育株花冠较小, 不育株子房直径略大于可育株,花柱长和花柱外露长度均明显高于同质系正常可育株,花柱头外露为其最显著的表型特征;显微观察显示,不育系Yu98-8A1小孢子败育主要是在四分体形成后的小孢子发育期。小孢子败育特征表现为花粉粒无内含物、无刺突产生,最后解体、退化。PCR分子鉴定表明,抗除草剂基因EPSPS-G6转育入Yu98-8A1,除草剂抗性试验表明,该转育不育系可抗质量百分比浓度达0.3%的草甘膦。该抗除草剂核不育系的培育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有重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利用E.coli BL21/pCDFDuet-gdh—cr-X共表达全细胞催化6-氰基-(5R)-羟基-3-羰基己酸叔丁酯不对称还原合成6-氰基-(3R,5R)-二羟基已酸叔丁酯。结果表明:在菌体用量4.85g/L、葡萄糖与底物质量浓度比为1:1、温度28℃、pH7.0条件下,80.0g/L6-氰基-(5R)-羟基-3-羰基己酸叔丁酯生物还原2h后,底物转化率可达99.0%,产物d.e.值大于99.5%。在考察范围内,NADP^+用量对催化效率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分别采用固体栽培法和液体发酵法对同一灰树花菌株进行培养,获得灰树花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灰树花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分别含有62种和94种挥发性物质,其中37种为相同物质,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6.81%和84.28%。灰树花子实体中含有醇(14种)、酮(13种)、醛(12种)、酸(7种)、酯(5种)等物质,主要以酯类(42.80%)、醛类(35.14%)物质为主,其中乙酸乙酯的相对含量达到了42.57%。发酵菌丝体中主要含有醛(22种)、酮(17种)、醇(16种)、酯(13种)、酸(12种)等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酯类、酸类、醇类分别占47.0%、10.90%、7.48%和5.94%。异戊醛和地衣酚的含量分别达到了23.31%、15.41%。  相似文献   
996.
方玲  刘歧莎  李倩  闫淑珍  李玉  陈双林 《菌物学报》2013,32(6):1004-1011
真黏菌是一类独特的菌物。目前对其进行的系统发育研究主要是基于形态特征,分子水平的系统发育研究上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和蛋白质合成延长因子基因研究相对较多。为了扩充能有效地进行真黏菌系统发育研究的基因资源,探讨了肌动蛋白基因和β-微管蛋白基因用于真黏菌系统发育的可行性。共获得14个基因序列,肌动蛋白基因和β-微管蛋白基因各7个。在GenBank中除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外并无其他真黏菌的肌动蛋白基因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研究获得的14个基因序列为真黏菌基因的新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肌动蛋白基因能够有效地将无丝菌目、团毛菌目、绒泡菌目和发网菌目区分为4个分支,其中发网菌目为一个独立的进化支,支持了根据子实体发育所认识的真黏菌纲内部具有两条进化路线的观点,因此显示出肌动蛋白基因对于真黏菌系统发育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7.
植物通过多种信号途径感知外界环境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信号级联反应,其中磷脂信号途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藜盐胁迫差减文库中获得了一个EST05序列,利用RT-PCR检测了其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达趋势,显示EST05序列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有升高。随后利用RACE技术获得其全长编码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 的磷酸肌醇5-磷酸酶基因(P5P)的同源性达56%,遂将其命名为CaP5P。最后过量表达CaP5P在拟南芥中初步验证了功能,转基因植株表现对盐胁迫耐受性降低的趋势,呈现负调控的特征。本研究对磷酸肌醇5-磷酸酶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为磷脂信号途径中负调控组分的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17属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叶中上部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丛藓科植物的叶中上部细胞的形状、大小及表面形态等特征上具较大相似性;据细胞表面特征,叶细胞可分为无疣或具乳突、具圆疣以及具分枝的马蹄形疣3种类型,且该特征在丛藓科不同属、种间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叶细胞形态特征可为丛藓科植物属级和亚科级的划分提供细胞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miR-10b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正常早孕绒毛中miR-10b的表达水平;在滋养细胞系HTR8中上调miR-10b,研究miR-10b过表达滋养细胞的浸润功能改变.结果:①real-time PCR检测显示,miR-10b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表达(2.916±0.061)与正常早孕绒毛对照组(1.0±0.106)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过表达miR-10b后,侵袭实验证实滋养细胞侵袭力明显增强.结论:miR-10b可能促进了滋养细胞浸润功能,参与了早期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硬膜外注射局麻药罗哌卡因,评价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坐骨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CCI)术后7d,进行硬膜外置管手术,在术后8d和11d由硬膜外导管注入罗哌卡因,观测CCI大鼠机械痛阈(PWT)和脊髓后角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结果: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能够升高CCI大鼠患肢的机械痛阈,降低脊髓后角GFAP的表达.结论:在CCI大鼠模型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可以较长时间抑制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