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低氮浓度对2株真眼点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浓度对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的2株高产油微藻大真眼点藻(Eustigmatos magnus,EM)和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polyphem,EP)的细胞形态、生长、总脂含量、脂质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利用高氮(18.0 mmol/L NO3?-N)和低氮(3.6 mmol/L NO3?-N)浓度培养微藻。【结果】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大真眼点藻(E. magnus)和波氏真眼点藻(E. polyphem)营养细胞具有1个周生的裂叶状叶绿体,细胞质中有液泡,内含能够振动的颗粒物,以及一个较为明显的红色色素体;生殖方式通过形成2个D形或4个四角形的似亲孢子;随着培养周期的延伸和营养盐的消耗,细胞中油体逐步形成,其数量不断增加,体积不断增大。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氮浓度对2种微藻的总脂积累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低氮浓度下2种微藻的生物质浓度分别为9.0 g/L和8.5 g/L,均低于高氮浓度下的生物质浓度。而低氮浓度下2种微藻的总脂、中性脂和总脂肪酸的含量以及总脂、中性脂与总脂肪酸的单位体积产率均明显高于高氮浓度组,其最高值分别为:59.10%、51.90%、46.95%和0.28、0.24、0.22 g/(L·d) (EM);64.20%、56.80%、50.01%和0.32、0.28、0.25 g/(L·d) (EP)。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微藻的脂肪酸主要成分均为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和二十碳五烯酸(C20:5,EPA),四者的总含量(占总脂肪酸)分别达到85.83%和85.48%,其中棕榈油酸的含量最高。【结论】低氮浓度胁迫有利于大真眼点藻和波氏真眼点藻细胞内油脂的积累,两种微藻均为适合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油脂生产藻株。  相似文献   
52.
廖永强  彭可君  夏洪娇  刘剑荣  孟芳 《生物磁学》2011,(13):2535-2537,2534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IF法对82例RA患者(RA组)、74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RA组)和5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NCA和ANA谱进行了检测分析,并用ELISA法进行抗丝氨酸蛋白酶3(PR3)、抗髓过氧化物酶(MPO)、ANA谱的定量检测。结果:RA组82例患者中,64例ANCA阳性,阳性率为78.08%,其中核周型(PANCA)37例,阳性率为45.1%,胞浆型(CANCA)27例,阳性率为32.9%;非RA组74例患者中有7例ANCA阳性率分别为9.4%;正常对照组50例中没有一例ANCA阳性。利用Elis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别能够特异的检测到PR3、MPO、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S—A等抗体、抗ss—A抗体、抗PM—SCL抗体的存在。结论:联合ANCA、ANA检测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53.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在美国、欧洲、非洲等地均有相关病例报道,我国也有病例发现。该病主要引起发热,血小板减少,严重可引起多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因此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分别从HGA的发现,临床特点,治疗,预防等方面介绍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0例患者治疗前及自觉症状缓解时hs-CRP、WBC、N%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急性发作期的阳性率以及自觉症状缓解时的阴性率。结果:①hs-CRP、N%、WBC在自觉症状缓解时均明显低于哮喘急性发作期(P<0.05);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hs-CRP、N%阳性率均高于WBC阳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哮喘患者经治疗自觉症状缓解时hs-CRP、WBC阴性率均高于N%阴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既可作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感染的敏感指标,又是反映急性发作期治疗效果的早期评判指标,比WBC、N%更迅速、敏感。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转染h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疫苗体外抗肿瘤效应,为hGM-CSF基因修饰的HepG2细胞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hGM-CSF基因转染HepG2细胞制备转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疫苗。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PBMC,体外诱导人PBMC。WST-1法测定PBMC的增殖活性及对HepG2细胞的杀伤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CD4+和CD8+的阳性表达率,ELISA法测定INF-γ的分泌。结果:WST-1结果显示,转基因HepG2组疫苗能诱导PBMC增殖,其增殖率优于野生型疫苗(p<0.05);其诱导的PBMC对HepG2的杀伤率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FCM结果显示,转基因HepG2疫苗组PBMC中CD4+和CD8+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ELISA结果显示,转基因组PBMC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为1989.76±254.21pg/ml,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转染hGM-CSF基因能增加HepG2细胞疫苗的免疫原性,转hGM-CSF基因HepG2细胞疫苗可有效诱导PBMC增殖、分化,增加INF-γ的分泌,提高其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6.
欧洲有3种非专利生物技术药品[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日本有2种(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已经上市销售。但是,美国虽然已经确立了关于非专利生物技术药品批准制度的方针,但必要的法律制度和指南等尚不完备。围绕生物技术药品的这种环境差异源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在判断专利生物技术药品和非专利生物技术药品之间的等同性上踌躇不决。  相似文献   
57.
中性内肽酶及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性内肽酶是一种属于Ⅱ型跨膜蛋白的肽类内切酶,在肽链的氨基端水解疏水氨基酸肽键,灭活心钠素、肾上腺髓质素、血管紧张素、内皮素等心血管活性肽,在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和休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中性植酸酶产生菌的激光复合诱变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激光复合诱变方式筛选产中性植酸酶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混合波长λ=1.06 0.53μm,辐照时间1 m in,辐照功率15 W;酶的细胞定位实验表明,所产中性植酸酶是胞外酶;酶学特性测定表明,大肠杆菌所产植酸酶酶反应最适pH为7.4,最适温度为37℃,枯草杆菌所产植酸酶反应最适pH为7.4,最适温度为37℃;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大肠杆菌所产植酸酶具有一定的pH适性和一定的温度耐受性。  相似文献   
59.
本实验旨在观察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ordihydroguaiaretic acid,NDG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炎症细胞聚集的作用及其机制。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30min后进行再灌注72h,在再灌注30min,2、24、48h时分别腹腔注射一次NDGA(5、10mg/kg)。再灌注72h后检测脑损伤、内源性IgG渗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聚集、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和蛋白表达,并在再灌注3h后检测脑内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X)的催化产物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和半胱氨酰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s)含量。结果显示:NDGA能显著改善脑损伤,减少内源性IgG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ICAM-1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降低脑内LTB4和CysLTs含量,但对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聚集没有影响。上述结果提示,NDGA对脑缺血亚急性期炎症反应的抑制主要表现为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机制可能与抑制5-LOX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0.
Yuan CH  Cai CQ  Zou F 《生理学报》2006,58(5):494-499
对急性分离的人中性粒细胞采用4℃预处理是进行膜片钳实验前经常采取的步骤,但这一步骤对电生理记录结果有何影响尚无文献报道。本实验探讨这一步骤对电生理记录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4℃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细胞的封接率,有利于对中性粒细胞进行电生理记录;封接率提高的原因与4℃预处理降低细胞的极性活动有关,但记录到的电压依赖性钾通道全细胞电流和大电导Ca^2+依赖性K^+单通道电流动力学没有显著的变化。这些结果表明,4℃预处理可能影响到细胞膜上与极性有关的脂膜变化,但对细胞膜上蛋白的功能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