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中性植酸酶产生菌的激光复合诱变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激光复合诱变方式筛选产中性植酸酶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混合波长λ=1.06 0.53μm,辐照时间1 m in,辐照功率15 W;酶的细胞定位实验表明,所产中性植酸酶是胞外酶;酶学特性测定表明,大肠杆菌所产植酸酶酶反应最适pH为7.4,最适温度为37℃,枯草杆菌所产植酸酶反应最适pH为7.4,最适温度为37℃;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大肠杆菌所产植酸酶具有一定的pH适性和一定的温度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激光诱变在热稳定植酸酶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06μm、0.53μm与1.06μm 0.53μm波长的高重复率Nd:YAG激光器,以连续式和脉冲式辐照方式对产植酸酶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进行诱变。统计诱变结果,比较正变率×正变辐度积数后确定:连续式诱变效果优于脉冲式;在连续式中,1.06μm激光诱变效果较显著,以辐照功率15 W,辐照时间1 m in最佳;0.53μm激光应适当提高诱变时间;在脉冲式中,1.06μm波长激光辐照效果较佳,脉冲次数以100~200为宜。筛选出一株变异菌株,所产植酸酶具有一定热稳定性,高温对其酶活影响有所下降,80℃保温10 m in剩余酶活44%。  相似文献   
3.
经5轮诱变筛选,从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CICC1676)中分离得到产NADH依赖型羰基还原酶(Carbonyl reductase,CR)菌株CP-9。所产羰基还原酶(CRCp-9)经两步快速纯化获得纯化倍数为11.5倍,比活力为1.84 U/mg的酶液,其还原反应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该酶转化β-羟基苯乙酮制备手性化合物(R)-苯基乙二醇,因此是(R)-专一性羰基还原酶。该酶与NADH普适性再生酶-甲酸脱氢酶(For-mate dehydrogenase,FDH)在胞外相耦联,构建伴有辅酶再生与反复利用的CR/FDH双酶催化制备立体醇体系,底物β-羟基苯乙酮转化率达95.4%,产物(R)-苯基乙二醇得率为93%,辅酶的总转化数(Total turn number, TTN)达267,产物e.e.值为98.6%,批次耦合反应生产能力达0.8 g/L/h,较单酶催化有较大提高,与细胞转化法相比也具有较好的生产能力。因此,伴有辅酶再生的胞外酶耦合催化具有潜在的制备手性醇化合物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紫外诱变筛选耐高浓度甘油的1,3-PD克雷伯杆菌,诱变条件为30 W紫外灯,距离34 cm,照射6 m in,平板涂布稀释度为10-5,经六轮诱变筛选出耐90 g/L甘油的变异菌株,甘油转化率稳定在45%左右,1,3-PD生成量稳定在40 g/L左右,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近30%,诱变菌株经考察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应用溶胶-凝胶法进行固定化细胞实验并与游离细胞进行了四个批次的对比连续发酵,结果显示溶胶-凝胶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激光诱变筛选高产植酸酶黑曲霉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用1.06um,15KHz高重复率声光调QNd:YAG激光以20W和15W的辐照功率分别照射产植酸酶的黑曲霉孢子液和原生质体液不同时间,检定再生菌落数并经透明圈初筛和摇瓶复筛,测定诱变菌株所产植酸酶酶活。结果表明:20W的功率辐照黑曲霉孢子1′以上,致死率近乎100…,15W功率辐照原生质体液20″-4′,存活率在8.571%-117.14%之间,正变率在27.45%-100%之间,正变辐度60.69%-124.96%,说明原生质体比孢子耐受激光诱变的能力强,并且诱变效果好。筛选到了一株酶活提高达3.75倍的单个变异菌株。  相似文献   
6.
将 2株黑曲霉菌株 (I,II)在诱导产植酸酶的条件下分别制备成原生质体 ,并考察其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 ,经紫外诱变后 ,发现涂平板的黑曲霉 (II)原生质体在再生过程中菌落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考查突变菌种的植酸酶酶活 ,筛选到其中一个变异株比原始黑曲霉 (II)亲本株的植酸酶酶活提高了 2 .2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利用一种新型的纤维素硫酸钠/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Nacs/PDMDAAc)中空微胶囊包埋Can—dida krusei ZJU5205制备甘油的过程。通过摇瓶培养过程中对初始包菌量、胶囊和胶珠、初始甘油浓度、胶囊大小、胶囊体积/发酵液体积等关键固定化参数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确立了NaCS/PDMDAAC微胶囊固定化Candida krusei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包菌量为0.6g/L,发酵初加入20g/L甘油,胶囊体积/发酵液体积为0.4。  相似文献   
8.
应用克雷伯杆菌诱变菌株(Kp8)分别在游离与固定化态下转化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粗甘油)制备3-羟基丙醛(3-HPA)。结果发现,Kp8在含30 g/L粗甘油发酵培养基(实验条件I)中较初始克雷伯杆菌(Kp0)在含30 g/L纯甘油培养基(实验条件II)中发酵产3-HPA的相对产率提高了13.75%;Kp8与Kp0经溶胶-凝胶法固定后分别在实验条件I、II下发酵,前者3-HPA相对产率为游离Kp0的73.75%,后者为65.6%;固定化细胞分别进行了7个批次的发酵,实验条件I中3-HPA相对产率由80%降至60%,3-HPA总得率从0.321 g/g降到0.243 g/g,3-HPA转化率从40.1%降到30.4%,实验条件II中3-HPA相对产率维持在70%~80%水平,3-HPA总得率维持在0.315 g/g~0.276 g/g,3-HPA转化率维持在39.4%~34.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