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16年8月27日晚间在湖南省衡东县四方山国有林场仙妃洞(26°58′25″N,113°3′23″E,海拔463m)利用雾网采集到2号鼠耳蝠标本(HUNNU16SF16雄性、HUNNU16SF38雌性)。通过外部形态以及Cyt b序列比对,确认这两只鼠耳蝠为东亚水鼠耳蝠(Myotis petax)。此2个体体型较小,头体长分别为49.76 mm与49.93 mm,前臂长分别为40.73 mm和42.40 mm;头骨较小、略低而不显圆滑,上颌向上中等弯曲约30°,脑颅较低,顶部平缓,矢状脊不明显,吻较发达,宽度超过眶间宽,颧弓纤细,宽度明显超过后头宽,头骨后部略显浑圆而稍外凸;阴茎骨较长,1.088 mm,宽度为0.742 mm。此记录为湖南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脊椎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92.
In order to develop better insights into biogeographic patterns of eastern 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disjunct plant genera, sequence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nr DNAITS) region were used to estimate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 of Thuja L. (Cupressaceae) and infer its biogeography based on the phylogeny. According to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two clades were recognized. The first clade included Thuja plicata D. Don (western North America) and T. koraiensis Nakai (northeastern Asia), and the second one contained T. occidentalis (Gord.) Cart. (Japan). The ancestral area of Thuja was inferred to be eastern Asia, and two dispersal event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modern distribution of Thuja in North America. Both the North Atlantic land bridge and Bering land bridge were possible routes for the migration of ancestral populations to North America.  相似文献   
93.
东亚飞蝗感染绿僵茵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知识》2005,42(2):183-185,F002
  相似文献   
94.
东亚飞蝗山西临猗和永济2个地理种群的酯酶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图谱显示:以α-乙酸萘酯为底物染色,2个东亚飞蝗种群谱带差别不明显。但是,酯酶动力 学研究结果表明:以α-乙酸萘酯和α-丁酸萘酯为底物时,永济种群的酯酶活性分别是临猗 种群的1.81倍和1.20倍。永济种群酯酶活性的增高可能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 示出较临猗种群多出的酶带有关。体外酯酶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永济和临猗2种群所含酯酶大 都为B型酯酶,其含量分别为84.94%和91.47%。永济种群对对氧磷的耐受性要高于临猗种群 ,我们推测可能与2种群马拉硫磷使用背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5.
基于叶绿体DNA序列分析东亚七筋姑的遗传进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东亚七筋姑(Clintoniaudensis Trautv.etMey.)19个居群的cpDNA基因间隔区(cpDNA intergenic regions)rpl20-rps12和trnL-F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当空位(Gap)作缺失处理时,trnL-F全序列排序后的长度为754个位点,G C含量为35.2%~35.8%,rpl20-rps12序列排序后长度为814bp,G C含量为34.1%~34.3%.聚类结果显示四倍体居群没有单独聚为一支,其多倍体可能是同源多倍体,起源方式属于异地多起源.  相似文献   
96.
群居型和散居型东亚飞蝗雌成虫飞行肌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辉  李克斌  尹姣  杜桂林  曹雅忠 《昆虫学报》2008,51(10):1033-1038
应用电子显微镜对群居型和散居型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雌成虫背纵肌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群居型和散居型成虫背纵肌具有类似的亚细胞结构,飞行肌的肌原纤维具有1∶3粗细丝比例,每根粗丝由6根细丝环绕排列成六角形结构。飞行肌的发育和线粒体的形成均是渐进的过程,在不同日龄成虫间存在差异。肌节长度为2.1~3.4 μm;7和10日龄时群居型成虫肌节长度小于散居型;7日龄群居型肌原纤维直径显著大于散居型。背纵肌内线粒体含量约占肌纤维的20%~43%,两型飞蝗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7日龄时群居型线粒体占肌原纤维的比例高达42.96%,而散居型的只有22.45%;10日龄群居型线粒体含量为41.32%,散居型线粒体29.98%。上述差异可能是东亚飞蝗群居型成虫飞行能力显著强于散居型成虫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7.
利用增殖植物与植物诱导抗性物质诱集天敌昆虫,实现对天敌昆虫种群的主动调控,已经成为现代保护型生物防治的热点。本研究针对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和寄生性天敌浅黄恩蚜小蜂,选择7种植物源诱集物质:玉米花粉、油菜花粉、琉璃苣花、金盏菊花、无味母菊花、苜蓿花、猫薄荷叶片,两种人工合成植物诱导抗性物质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作为气味源,分别在室内使用嗅觉仪检测以及在有机果园实际生产中使用天敌诱集装置,分析比较各自对东亚小花蝽和浅黄恩蚜小蜂的诱集作用。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与玉米花粉对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吸引力最高,其次为茉莉酸甲酯。开花植物中,金盏菊花的诱集作用最佳。浅黄恩蚜小蜂趋向于选择两种人工合成挥发物,且对玉米花粉的选择高于其它植物源。有机苹果园内,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对东亚小花蝽的诱集作用十分显著。玉米花粉和金盏菊对东亚小花蝽诱集作用高于其它植物材料。浅黄恩蚜小蜂倾向选择水杨酸甲酯与茉莉酸甲酯,而植物源材料间的吸引力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诱导抗性物质与增殖植物物质均可以有效诱集东亚小花蝽和浅黄恩蚜小蜂,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型生物防治技术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8.
东亚小花蝽人工饲料微胶囊剂型的研制及饲养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晓玲  王甦  李修炼  张帆 《昆虫学报》2010,53(8):891-900
通过正交试验对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人工饲料微胶囊进行了配方优化研究, 明确了海藻酸钠及壳聚糖的填充比例和芯壁比例在微胶囊产率、包埋率和含水率等方面的影响。各配方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芯壁比 > 海藻酸钠填充比 > 壳聚糖填充比; 而各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壳聚糖填充比 > 海藻酸钠填充比 > 芯壁比; 含水率受海藻酸钠填充比影响最大, 而后依次为壳聚糖填充比和芯壁比; 在海藻酸钠填充比为2.0%、壳聚糖填充比为0.6%及芯壁比为1∶3时, 所得人工饲料微胶囊感官评定得分最高。以包埋率作为基准考量下, 取最佳配比为海藻酸钠填充比为1.0%, 壳聚糖填充比为0.8%, 芯壁比为1∶1的配方, 制作人工饲料微胶囊饲喂东亚小花蝽, 与取食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组为对照, 进行了饲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取食人工饲料微胶囊后, 东亚小花蝽1、 2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 雌成虫寿命显著缩短; 羽化率和产卵前期差异不显著, 但产卵期、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显著降低。此外, 取食人工饲料微胶囊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呼吸墒显著低于对照, 运动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9.
中国水韭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细胞学方法观察统计了中国4种水韭属Isoestes植物的染色体数目。结果发现4个种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11,其中高寒水韭I.hypsophila Hand.-Mazz.为2n=22,为首次报道;台湾水韭 I.taiwanensis DeVol为2n=22;中华水韭I.sinensis Palmer 2n=44为四倍体;而产于云南贵州一带并一直被当作是宽叶水韭I.japonica A.Br.的水韭属植物2n=22,与文献报道的宽叶水韭(2n=66,67,77,87,88,89)完全不同,应重新予以认识和评价。依据本文和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对东亚水韭属植物进行了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00.
东亚钳蝎 (ButhusmartensiiKarsch ,BmK)毒腺组织cDNA文库中分离的长链钾通道毒素BmTXKβcDNA序列 ,克隆了BmTXKβ基因组序列 .BmTXKβ基因含有一个长度为 886bp的内含子 ,定位于BmTXKβ成熟肽中 ,与其它蝎毒素基因内含子定位于信号肽的基因结构不同 .并且 ,BmTXKβ基因的内含子特征也与其它蝎毒素基因不同 .研究结果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BmTXKβ是一个新的蝎毒素样肽 .以BmTXKβcDNA序列为探针与蝎基因组DNASouthern杂交出现 2条特异性杂交带 .杂交结果为蝎毒素基因可能通过DNA重排、多拷贝或多基因家族来调控基因表达提供了证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