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n order to develop better insights into biogeographic patterns of eastern 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disjunct plant genera, sequence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nr DNAITS) region were used to estimate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 of Thuja L. (Cupressaceae) and infer its biogeography based on the phylogeny. According to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two clades were recognized. The first clade included Thuja plicata D. Don (western North America) and T. koraiensis Nakai (northeastern Asia), and the second one contained T. occidentalis (Gord.) Cart. (Japan). The ancestral area of Thuja was inferred to be eastern Asia, and two dispersal event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modern distribution of Thuja in North America. Both the North Atlantic land bridge and Bering land bridge were possible routes for the migration of ancestral populations to North America.  相似文献   
62.
该文报道了采自西藏的中国昂氏藓科昂氏藓属一新记录植物——噬齿昂氏藓[Aongstroemia julacea (Hook.) Mitt.],对该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拍摄了显微形态结构照片,并对其生境和地理分布以及与相似种的形态学比较进行了讨论,编制了中国昂氏藓属分种检索表。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农业大学标本馆(BAU)。  相似文献   
63.
对2007-2018年辽宁海域发现的39头死亡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进行了外部形态参数测量和生长规律分析,并通过观察牙齿中的生长层组对2014-2018年的27头江豚个体进行了年龄鉴定.结果表明:死亡江豚以0~4龄个体为主,雄性21头,雌性18头;同龄雌雄个体间的体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江豚样本的体重与年龄(Y=137e^-2.475exp(-0.205t))、体长与年龄(Y=232(1-0.680e^-0.161t)均极显著相关(P<0.01),且随年龄增大,体重、体长均增加但增速下降.死亡江豚的发现时间在不同的海域存在差异:黄海北部海域集中在每年的3-6月,以大连星海湾至老虎滩沿岸为多;渤海的辽东湾海域主要在每年的10-11月初,多发现在大连长兴岛以北的海域.辽东湾海域江豚的死亡多发生在渔业作业期,可能与渔业生产活动有关.研究还发现,在一年中辽东湾海域死亡江豚集中出现的时间与斑海豹的分布期存在交替现象,是否与两种海洋哺乳动物适应海水温度能力、种群间的食物竞争以及季节性迁移等因素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克隆了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AK)基因全长,表达并纯化重组AK蛋白,研究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东亚飞蝗AK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068 bp,编码35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东亚飞蝗AK(DQ513322)基因同源性为98%,重组质粒pET-28a-AK在E.coli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0 000,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重组蛋白。通过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重组AK蛋白可被过敏性患者血清识别,免疫原性良好。结果表明我们成功获得东亚飞蝗精氨酸激酶全长基因并表达出重组AK蛋白,重组AK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65.
李文盛 《四川动物》1991,10(4):18-19
本文作者对我国药用动物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和染色体组型进行初步观察。该虫的减数分裂有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染色体数目24者居多,2n=24,即2n=22A+xy。染色体组型有3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7对亚中部着丝粒和1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均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66.
虽然在历史植物地理学文献中常见的有5种区系成分;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和生态成分,但由于缺乏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植物资料,当前要全面分析一个区系中所有5种成分是不可能的。本文是基于省沽油科、刺参科和忍冬科植物研究的结果,企图分析东亚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从一个侧面看到它的演变过程。除去本地产生的鬼吹箫属和六道木属之外,凡以上3科在东亚有分布的属,按其历史成分,可归为3类;北方第三纪成分——忍冬属、猬实属、锦带花属和莛子?属;提特斯第三纪成分-刺参属、刺续断属、蓟叶参属、野鸦椿属、毛核木属、糯米条属、北极花属、双盾木属和七子花属;北热带成分- 山香圆属、省沽油属和瘿椒树属。本文所指北方第三纪植物群和提特斯第三纪植物群是采用Takhtajan的概念,而北热带植物群是采用Wolfe的概念。这3种成分意味着东亚被子植物区系在演变过程中有3个第三纪源头。本文作者还认为中新世在东亚植物区系中似可作为区分被子植物“新特有属”和“古特有属”的一个分界期。大凡起源于中新世以前的属可视为“古特有属”,起源于中新世及其后的可归为“新特有属”。这个假设是基于下列理由:(1)东亚植物区系的主体部分形成于早中新世;(2)在中新世,植物长距离的传播基本停止,现在植物区系区划中的“区”(region),其迅速分化和丰富其多样性主要依靠本地产生的特有类群;(3)从中新世至上新世,喜马拉雅运动加剧,不仅改变了我国的地形,而且全面地影响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67.
虽然在历史植物地理学献中常见的有5种区系成分;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和生态成分,但由于缺乏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植物资料,当前要全面分析一区系中所有5种成分不可能的。本是基于省尖油科,刺参科和忍冬科和植物研究的结果,企图分析东亚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从一个侧面看到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8.
东亚飞蝗成虫活动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春光 《昆虫知识》1993,30(5):270-274
  相似文献   
69.
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协同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78-982
在温室内,试验观察了单独释放和组合释放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两种天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与不释放天敌的空白对照相比,单独释放东亚小花蝽处理对烟粉虱卵、若虫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释放后第1周, 东亚小花蝽处理及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组合处理与对照相比对烟粉虱卵和若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87.1%、89.3% 和73.9%、78.3%, 两周后的控制效果分别为72.7%、6.9% 和64.8%、57.2%;而丽蚜小蜂的处理在释放天敌后第1周和第3周,对卵的控制效果分别为3.5%、80.3%,第3周对若虫的控制效果为75.7%。在相同数量天敌条件下,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的组合处理较天敌单独处理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70.
米蛾卵饲养东亚小花蝽的关键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71-977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价了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作为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替代饲料的饲养效率及其对米蛾卵的取食量等,探讨了成虫最佳饲养密度和最佳产卵基质等繁殖关键技术点。结果发现,东亚小花蝽取食米蛾卵可以满足全世代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单雌均产卵量为70.5±4.2粒,种群指数为22.18;东亚小花蝽雌成虫一生需要取食米蛾卵183.8±5.4粒;以每对成虫50 cm3的空间密度饲养东亚小花蝽成虫时,其单雌产卵量最多(70.2±3.2粒),与雌成虫单头饲养时的产卵量(70.5±4.2粒)相近;在供试的四种产卵基质中,东亚小花蝽偏好选择白芸豆Phaseolus Bulgaris嫩茎和具叶柄叶片作为产卵基质,其卵的孵化率可达91.76%,显著高于发芽的蚕豆Vicia faba种子和夏至草Lagopsis supina 嫩茎。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东亚小花蝽的规模化饲养提供有价值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