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73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冬型梨木虱是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的越冬虫态。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有、无水分条件下对冬型梨木虱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25℃范围内,冬型梨木虱成虫的存活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各温度间差异显著。5℃时,成虫存活时间最长,达157.8±3.59 d(无外源水分)和209.8±1.47 d(有外源水分)。25℃时,分别为7.8±0.36 d(无外源水分)和12.3±0.98 d(有外源水分)。有外源水分条件下成虫存活时间明显高于无外源水分条件,水分和温度对冬型梨木虱的存活有明显交互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较高温度和缺水环境不利于冬型梨木虱生存。本研究对了解中国梨木虱的生态适应能力和防控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2.
以黑木耳为原料,分别采用普通机械粉碎法和超微粉碎法对黑木耳进行粉碎处理,以黑木耳多糖的得率为指标,探究不同粒度对黑木耳多糖提取的影响,并通过其对OH·、DPPH·以及ABTS的清除能力来研究不同粒度得到的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不同粒度提取出的黑木耳多糖得率不同:60目以下、60目、120目和超微粉碎下的多糖得率分别为3.51%、5.25%、8.25%、9.72%,原料粒度越小,得率越高,且超微粉碎下用时仅为其他粒度的1/4;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原料粒度越小,其抗氧化活性越高,其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可达到86.96%,对ABTS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差,通过与抗坏血酸阳性对照发现,不同粒度下的抗氧化性均低于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43.
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是海南文昌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滨海森林的优势种,也是海南其他地区热带森林常见伴生种。为深入了解该区滨海森林内鸭脚木种群的生存现状、更新机制以及未来发展的动态变化特点,该研究通过对海南热带滨海森林2.56 hm2样地中鸭脚木种群的调查,以径级结构代替龄级结构,编制鸭脚木种群静态生命表,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指数、生存函数、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鸭脚木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共记录鸭脚木数量2 814株,按照径级大小共划分为12个龄级,龄级结构呈倒J字型,属于趋向稳定型种群。(2)该区鸭脚木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种群各径级的死亡率相接近。(3)鸭脚木种群的量化指数显示,Vpi=30.685>0,Vpi''=0.236>0,说明该种群现处增长阶段并且相对稳定。(4)据时间序列模型预测鸭脚木种群在未来的3、6、9 a内各龄级的种群个体数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综上分析认为,该区生境有利于鸭脚木种群的生长且该种群形成了良好的生存策略,其幼龄个体较多且后备资源丰富,能较好地补充各龄级个体自然死亡造成的损失,对森林的天然更新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为对水产养殖育苗实践中活体饵料西藏卤虫(Antemia tibetiana)的应用提供参考, 研究不同钠盐对孵化率、无节幼体在淡水中存活时间的影响, 分析NaCl浓度、孵化液pH和淡水水温等因素对西藏卤虫无节幼体在淡水中存活时间, 记录各组无节幼体在淡水中50%和100%死亡所需时间。结果表明, 不同钠盐显著影响西藏卤虫的孵化率, Na2SO4组显著高于NaCl组(P<0.05), Na2CO3组显著低于NaCl组(P<0.01), 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NaCl组孵化出的无节幼体在淡水中存活时间最长, 50%存活时间达13h, Na2SO4组孵化的无节幼体存活时间显著低于NaCl组(P<0.05), 而Na2CO3和NaNO3组存活时间极显著低于NaCl组(P<0.01), 在Na2CO3中孵化的无节幼体死亡速度最快。孵化率高的实验组存活时间不是最长, 显示孵化率与存活率之间并无关联性。随着孵化液NaCl浓度升高, 无节幼体在淡水中存活时间逐渐延长, 至35‰时达到最高, 但当孵化液NaCl浓度达40‰时, 存活时间开始下降。随着孵化液pH从6.5—8.0逐渐升高, 存活时间逐渐延长, 至pH8.0时达到最高, 孵化液pH继续升高, 存活时间逐渐缩短, 到pH10.0时, 50%存活时间只有3.54h, 死亡速度最快, pH8.0组与其他实验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5℃淡水中无节幼体50%死亡时间为18.54h, 显著长于15℃水温组, 当水温≥20℃时, 所有组别50%存活时间短于水温15℃组, 差异显著(P<0.05)。孵化时钠盐的种类、NaCl浓度、孵化液pH和淡水水温对西藏卤虫无节幼体在淡水中存活时间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5.
为了确定黑尾近红鲌仔稚鱼的适宜运输密度, 实验选取平均体长为(27.08±3.09) mm、平均体质量为(0.11±0.04) g的黑尾近红鲌仔稚鱼作为实验对象, 采用氧气袋运输, 研究了不同运输密度(20、40和80 g/L)下2h、4h、6h、8h和10h后黑尾近红鲌全鱼皮质醇、乳酸、糖元含量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变化。结果显示: 运输后各组黑尾近红鲌的平均存活率均在99%以上, 但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 各组水体总氨氮浓度均随运输时间显著升高, 而水体pH均随运输时间显著降低, 且不同运输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 低密度组水体DO浓度(14.20—20.93 mg/L)在不同运输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2.42 —2.88 mg/L; P<0.05)。各组全鱼皮质醇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运输4h和6h时显著高于其它运输时间(P<0.05), 且不同运输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 各组全鱼乳酸含量均随着运输时间显著升高(P<0.05), 但不同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各组全鱼糖元含量在运输2h时显著降低(P<0.05), 但此后维持在稳定水平(P>0.05)。运输密度和时间对黑尾近红鲌鱼苗的全鱼皮质醇、存活率、水体总氨氮和溶解氧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6.
在江苏省主要西/甜瓜产区,采集不同种植年限的西/甜瓜农田土壤,采用线虫形态学的鉴定方法,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西/甜瓜农田土壤线虫的数量、群落结构及相关生态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调查样点中,共发现土壤线虫54属,平均682条·100 g^-1干土,其中原杆属线虫、拟丽突属线虫和矮化属线虫在不同种植年限的西/甜瓜农田土壤中均为优势属;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线虫的总数量虽无显著变化,但其中食细菌类线虫和杂食-捕食类线虫数量显著减少,而植物寄生类线虫数量显著增加;植物寄生类线虫中的矮化属、根结属线虫数量不断增加;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线虫的多样性指数(H)、瓦斯乐斯卡指数(WI)、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显著降低,线虫通道指数(NCR)、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PPI/MI显著升高,其他指数无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线虫数量与土壤pH、速效磷、有效锌和有效硼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 H、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硼和有效锌对土壤优势属线虫的影响较大;连续种植西/甜瓜会增加土壤植物寄生类线虫数量,进而可能造成西/甜瓜连作障碍的发生;连续种植6~10年,土壤线虫的多样性最低、稳定性最差,土壤环境已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女性受试者在不同坐姿久坐前后腰部肌肉表面肌电(sEMG)信号的变化,探讨不同姿势的久坐对竖脊肌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32名女性受试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4种不同的座椅(座椅A、B、C、D)上久坐2 h。记录受试者腰部竖脊肌在久坐前后2次最大随意收缩力量(MVC)测试中的sEMG信号,观察测试过程中的前3 s时频指标及全程频域指标的变化。结果:3 s的时频指标平均肌电振幅(AEMG)、平均功率谱频率(MPF)在不同坐姿久坐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其中AEMG在座椅B组中明显大于座椅A组;全程信号的频域指标MPF在久坐后显著减小,但在不同坐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女性受试者在4种不同坐姿2 h久坐前后腰部竖脊肌的最大活动水平无明显改变;最大持续收缩能力在久坐后下降,但在不同坐姿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8.
荒漠草原两种类型土壤的水分动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7—2018年的定位监测数据,分析了宁夏东部的盐池荒漠草原2种不同类型土壤(灰钙土和风沙土)的水分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 2017和2018年生长季(5—10月),研究区降雨量分别为208.2和274.8 mm,降雨在各月份的分配差异较大。2018年除5月存在极端降雨事件(129.6 mm)外,其余各月降雨量均低于2017年。土壤水分变化的季节动态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土壤水分补偿期(5月初至6月初)和土壤水分波动期(6月中旬至9月底)。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呈骤增骤减的脉冲式特点,深层土壤含水量较稳定。灰钙土土壤含水量随土层加深表现为“升-降-升”的变化,风沙土土壤含水量在0~60 cm土层出现井喷式增加,而后增加缓慢,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2017年,灰钙土全剖面(0~100 cm)土壤水分表现为积累型,风沙土表现为消耗型;2018年,两种类型的土壤水分在全剖面均表现为消耗型。两种土壤类型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强,灰钙土和风沙土全剖面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代表性土层分别为80~100和40~60 cm。2种类型土壤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不同,风沙土受降水的影响高于灰钙土。降水会降低土壤水分的变异性,改变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49.
摘要:目的:从水分活度测定以及影响水分活度的关键限值(温度和pH)出发,研究发酵胡萝卜浓缩汁细菌生长情况。方法:选取山东绿维胡萝卜浓缩汁,由该发酵胡萝卜浓缩汁剥离提纯的萄球菌、铜绿假单细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腐生酵母菌,用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对胡萝卜浓缩汁的酸碱度进行调整,以80%的甘油溶液调整水分活度,测定细菌最大生长率、生长迟滞时间、细菌生长条件理论最低值以及细菌生存概率。结果:水分活度,以及影响水分活度的温度和pH两个关键限值,都是细菌滋生的必要条件,当温度设置在37℃时,随着水分活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影响水分活度的关键限值pH值增加,发酵胡萝卜浓缩汁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细胞菌的逐渐增加,生长速率呈上升趋势,3种细菌的最低水分活度是0.97,水分活度的最低温度以及最低pH值分别是4.53℃和3.93;影响发酵胡萝卜浓缩汁风味的腐生酵母菌随着水分活度的不断升高,最大生长率不断提升,迟滞时间逐渐缩短。结论:水分活度,以及影响水分活度的关键限值温度和pH值在细菌滋生的时候相互作用,水分活度越高,影响水分活度的关键限值温度和pH越高,发酵胡萝卜浓缩汁细菌的生长速率越快,存活率越好。  相似文献   
50.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植物物候变化广受关注, 然而常用的植物物候变化预测模型未充分考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给预测结果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该文基于2002-2011年青藏高原10个站点的地面物候观测资料以及年平均气温数据, 对空间换时间模型预测车前(Plantago asiatica)和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各主要物候事件(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和黄枯普遍期)变化的可行性及其在升温背景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和物候事件分别与地理因子(经度、纬度和海拔)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然后在此基础上剔除经度和纬度的影响, 单独考察海拔变化所引起的气温与植物物候变化, 最后以海拔高度作为桥梁来考察物候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采用各站点对应的海拔高度来模拟年平均气温空间差异的R2均大于0.89, 表明海拔梯度可以用来反映时间尺度下的年际温度变化; 车前和蒲公英各物候事件发生日期拟合值均与海拔高度变化关系显著, R2均大于0.70, 表明海拔变化是影响它们各物候事件变化的主要地理因子; 在物候事件发生日期拟合值和年平均气温拟合值的回归方程中, R2均大于0.93, 说明基于不同海拔高度模拟得到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可以对时间尺度上车前和蒲公英的物候事件变化进行预测。空间换时间预测表明, 温度每升高1 ℃, 车前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分别提前5.1和5.4 d, 而黄枯普遍期推迟4.8 d; 蒲公英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分别提前6.5和7.8 d, 而黄枯普遍期推迟6.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