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电脉冲刺激戊巴比妥钠麻醉和三碘季铵酚麻痹的31只猫的下丘脑腹內侧核(HVM),记录旁中央中脑区的平均诱发电位(AEP)。HVM 刺激点46个,旁中央中脑区引导点1046个,其中阳性反应点103个,快波反应151个,大多数为“峰电位式”快波。用逐渐增强的电脉冲刺激 HVM 可得等级式和“全或无”式两类反应。用不同频率的双刺激(PST)测试了111个 AEP 的反应性,其中有38个能跟随500Hz 以上的 PST,27个能跟随200—499Hz 的PST,46个仅能跟随199Hz 以下的 PST。给予短串刺激时,得到跟随500Hz 以上及500Hz以下的两类反应。这些结果提示 HVM 与旁中央中脑区之间既有经突触的投射又有直接的纤维连接。据计算,这些直接纤维的传导速度约为0.29—4.1m/s,相当于细有髓鞘和无髓鞘两类纤维。另外还描述了可能属于中枢轴突的某些传导特性。反映直接纤维连接的 HVM 刺激点与中脑中央灰质反应点的位置关系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具有背腹侧方向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2.
本工作在清醒箭毒化大鼠人工呼吸条件下进行。实验显示下丘脑弓状核(AR)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Glut)所兴奋的 AR 神经元可以显著抑制蓝斑(LC)神经元放电。这一效应可被 LC内注射纳洛酮(Nx)或抗β-内啡肽(β-End)血清,以及切断支配 LC 的β-End 能束取消。这些结果提示它主要是通过兴奋β-End 能神经元,使其在 LC 内的轴突末梢释放β-End 而实现的。由于 LC 内单纯注射 Nx 时 LC 神经元放电率无可见变化,似可认为 AR 对 LC 无明显紧张性抑制作用。实验还显示 LC 内注抗β-End 血清后,电针兴奋 LC 的后期效应增加;如在电针的同时向 AR 内注 Glut 则电针兴奋 LC 的后期效应被取消;表明电针过程中有弓状核β-End 能神经元对 LC 的抑制作用参与。但此抑制作用似弱于电针对 LC 的兴奋效应,故只能取消(较弱的)电针的后期效应。不能取消(较强的)电针的早期效应。  相似文献   
83.
刺激兔下丘脑室旁核诱发的心律失常与增压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60只局麻与肌松剂制动的家兔,观察到用0.1—0.4mA,50Hz,1ms 的方波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V)能诱发频发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与室上性期前收缩)及显著的动脉血压升高。与同侧的下丘脑外侧区(LHA)及腹内侧核(VMH)相比,刺激PV诱发期前收缩的次数更为频繁,增压反应幅度较大,且所需阈值亦较低。较低强度刺激LHA 在部分兔能引起血压下降与心率减慢,而PV 则一致地诱发增压反应。电刺激腓深神经能抑制刺激PV诱发的期前收缩,但在中脑中央灰质微量注射吗啡或电解毁损只能完全阻断刺激VMH诱发的期前收缩,而不能完全阻断PV诱发的期前收缩。这些结果提示,PV是下丘脑中诱发心律失常与血压增高的高反应区之一,并且可能具有不同于LHA或VMH的神经机制或下行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84.
在67只清醒麻痹的雄性大鼠身上,记录了157个弓状核(ARC)的单位放电。实验分四组:(1)正常对照组;(2)下丘脑内侧基底部(MBH)前去传入组;(3)MBH后去传入组;(4)内侧前脑束(MFB)损毁组。正常对照组ARC 单位的平均自发放电频率为2.03±0.3Hz(n=60),MBH前、后去传入组,ARC单位的平均自发放电频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慢(P<0.01),说明从MBH前、后侧传入ARC的纤维对ARC单位有紧张性的兴奋作用。 在正常对照组,大多数ARC单位都能对隐神经伤害性刺激和电针起反应;但在MBH前去传入组,大多数ARC单位对隐神经伤害性刺激和电针不起反应。说明隐神经伤害性刺激和电针信息是从MBHM侧的神经通路传入ARC的。 在MFB损毁组,ARC单位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持续时间(2206.9±305.9ms,n=13)比正常对照组(1300.0±190.4ms,n=24)显著延长(P<0.05),说明MFB对ARC单位的伤害性反应有抑制性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85.
本实验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观察了侧脑室注入心钠素(ANF)对清醒大鼠高渗NaCl诱发的精氨酸加压素(AVP)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入高渗NaCl有明显刺激AVP释放的作用,ANP的预处理对高渗NaCl诱发的AVP释放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NF对AVP的基础释放无明显影响。这提示ANF在脑内可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或神经调制物影响渗透性AVP释放。  相似文献   
86.
夏萤  张安中  曹小定 《生理学报》1988,40(4):379-381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到,电刺激兔下丘脑防御反应区时,中脑导水管末端的脑脊液样品内亮啡肽免疫活性明显增强。结果提示,下丘脑防御反应区兴奋时脑内亮啡肽释放增多。  相似文献   
87.
本工作观察了电刺激麻醉兔的乳头体核上区及内侧视前区对血浆肾素活性(Plasmarenin activity,PRA)的影响。电刺激乳头体核上区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变快变浅、PRA增加120%,双侧去肾神经后或静脉注射心得安后,同样的刺激使PRA增加的现象基本消失。电刺激内侧视前区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加深、PRA降低30.7%,双侧去肾神经后,电刺激内侧视前区使PRA降低的作用明显减弱。上述两组实验表明,电刺激兔下丘脑乳头体核上区及内侧视前区可分别增加或减少肾素释放。  相似文献   
88.
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伏核之间存在着双向性的联系,构成内源性镇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工作探讨下丘脑弓状核区(ARH)和β-内啡肽(β-EP)能纤维在这一神经联系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家兔伏核内微量注射吗啡产生的镇痛作用可被PAG内注射β-EP抗血清所对抗,当损毁ARH后上述对抗效应消失。但是,损毁ARH的家兔其基础痛阈仍保持在正常水平,伏核内注射吗啡仍能引起明显的镇痛效应,而且这种效应仍能被PAG内注射纳洛酮所削弱。以上结果提示,(1)从伏核到PAG的下行镇痛通路中有ARH及β-EP能纤维的参与;(2)除β-EP外PAG内尚有其它阿片肽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9.
本工作以逆行鉴定的方法研究了丘脑束旁核(PF)和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前区(PVH-AHA)之间的神经连接。在 PVH-AHA 观察了150个神经元对 PF 刺激的反应。其中,7个单位发生逆行反应,42个单位发生顺行反应,101个单位没有反应。逆行反应的潜伏期为10—12ms,传导速度约0.4m/s.顺行刺激和逆行刺激的结果表明 PF 与 PVH-AHA 之间存在着交互连接。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NUCB2/nesfatin-1对小鼠摄食行为的调控及机制。方法:利用侧脑室埋管,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探讨侧脑室和外周注射nesfatin-1对小鼠摄食行为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nesfatin-1(0.3μg,1μg,3μg),注药后4 h夜间进食量明显减少,且呈显著剂量依赖关系(t=2.61~4.78,P0.05~0.01),侧脑室注射3μg nesfatin-1,小鼠前3小时累积摄食量明显降低(t=8.69~10.73,P0.01),且持续降低12小时(t=2.64,P0.05),同时餐间间隔时间明显延长(t=2.66,P0.05),每分钟/1-4 h进食量明显降低(t=2.63,P0.05),且进食每克食物所用时间明显增加(t=3.02,P0.05)。在下丘脑弓状核,外侧区和背内侧核均有NUCB2/nesfatin-1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皮下或腹腔注射nesfatin-1,小鼠进食量和进食行为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中枢nesfatin-1可抑制小鼠摄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