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41.
在2009年全球A(H1N1)流感病毒大流行期间,多种A(H1N1)大流行流感疫苗被批准应用。一种以AS03-为佐剂的A(H1N1)大流行流感疫苗(Pandemrix)被应用于47个国家,达3 100万剂。在应用一年后,开始出现接种Pandemrix疫苗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的报道。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尚无治疗方法的疾病,主要症状表现是患者在白天常发生不可自控的睡眠。报道首先来自于瑞士,然后丹麦,继而欧洲的许多国家。迄今为止,已有1 300多人因接种Pandemrix疫苗发生了发作性睡病,生产Pandemrix疫苗的葛兰素史克(Glaxo Smith-Kline,GSK)公司已承认了两者间的关联。2015年7月1日,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揭示Pandemrix疫苗中的流感病毒核蛋白刺激所产生的抗体可以和人下丘脑泌素受体2发生交叉反应,表明Pandemrix疫苗激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是其引起发作性睡病的主因,提示有必要显著减少或去除流感病毒疫苗中的流感病毒核蛋白。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电针对失眠大鼠下丘脑食欲素A(orexinA)的影响及不同强度电针对orexinA的效应差异。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control,NC)、失眠模型组(insomniamodel,IM)、强刺激电针组(strongstimulativeeleetroacupuncture,SSEA)、弱刺激电针组(weakstimulativeelectroacupuncture,WSEA)。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大鼠失眠模型,选穴“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并用不同强度电针治疗。5d后,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下丘脑orexinA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下丘脑orexinA阳性神经元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眠模型组大鼠下丘脑orexinA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orexinA阳性神经元染色较深,且表达量较多;与失眠模型组相比,两电针组大鼠下丘脑orexinA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orexi—nA阳性神经元染色较浅,表达量较少,强刺激电针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电针可以改善失眠大鼠下丘脑异常增多的orexinA,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且强刺激电针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的RNA于扰(RNAi)对大鼠下丘脑细胞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B)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大鼠SOCS3基因(NM053565),用Ambion在线软件选择3个靶序列,设计并合成包含各正反义靶序列的互补单链寡核苷酸,与经BamHI和XhoI酶切后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RNA-1enti-GFP连接产生pRNA-Lenti-SOCS3-GFP慢病毒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混合物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收集病毒上清,采取逐孔稀释滴度法测定病毒滴度,然后转染大鼠下丘脑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情况,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RNAi组(siRNAl,siRNA2,siRNA3)、空白细胞组和阴性序列组(siRNA—Negtive)中SOCS3的表达情况。结果将目的序列成功连接到载体上,并经测序分析证实载体构建成功。系列稀释法检测慢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0×10^10TU/L。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慢病毒感染大鼠下丘脑细胞后,与空白细胞组相比,3个RNAi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SOCS3表达,其中siRNAI组的抑制效果最好,可使SOCS3mRNA表达下调达80%。结论构建的pRNA-Lemi-SOCS3-GFP慢病毒载体可有效地抑制大鼠SOCS3的表达,为以SOCS3基因为靶点的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维吾尔药(维药)神香草对哮喘大鼠模型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若干组分的影响。方法: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神香草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采用致敏和雾化的方法制备哮喘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皮质酮(CORT)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水平。结果:哮喘反复发作时,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紊乱,哮喘大鼠下丘脑CRHmRNA表达和血浆ACTH无明显变化,实验各组血清CORT水平升高(P〈0.05),神香草高剂量组血清CORT含量高于低剂量组(P〈0.05)。细胞因子IFN-γ无明显变化,IL-6、IL-4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哮喘反复发作的大鼠存在NEI网络的紊乱;神香草可以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功能,改善细胞因子的平衡。这些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肾上腺摘除新生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和精氨酸加压素(AVP)神经元对急性低氧的应答.方法:在低压氧舱中模拟高海拔低氧,用放免法测定AVP和CRP含量.结果:新生大鼠暴露于急性低氧环境下(模拟5 000 m和7 000 m海拔高度,24 h),其下丘脑CRP在3 d和7 d龄大鼠中无明显变化,但14d、21 d和28 d时低于对照;下丘脑AVP在3 d大鼠中亦无变化,但14 d时低于对照,7 d、21 d及28 d时高于对照.两者对低氧的应答模式随日龄而变化.摘除肾上腺后,14 d、21 d及28 d大鼠下丘脑CRF和AVP含量均显著低于同龄完整大鼠,此时暴露于急性低氧环境下,CRF和AVP无进一步的变化.结论:摘除肾上腺抑制下丘脑CRF和AVP的发育,影响它们对低氧应激的正常应答.  相似文献   
46.
为鉴定鸡下丘脑发育相关特异性表达miRNA,基于固始鸡1日龄和36周龄下丘脑小RNA的Solexa测序数据,共鉴定到266种2个发育阶段共表达的miRNA,其中157种miRNA的表达水平被显著下调,22种被显著上调.聚类分析显示,鸡下丘脑高丰度差异性miRNA主要集中于let-7、mir-181、mir-30、mir-99、mir-1和mir-17等基因家族.另外,预测了10种高丰度差异性miRNA的靶基因,并进行了相应的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预测靶基因在发育过程、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和生物学过程调节等4个生物学过程以及细胞周期、粘着斑、TGF-beta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通路中显著富集.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miRNA调控鸡下丘脑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47.
大鼠慢性多重应激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多重应激模型,为研究应激性疾病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10).模型组采用脉冲随机变动的噪声、夜间光照、足底电击以及强迫游泳和束缚的复合刺激为应激源,对大鼠实施刺激,观察行为变化,检测心率、血压、体重增长速率、食物利用率,测定血清ACTH和皮质酮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多重应激大鼠由实验之初的兴奋状态逐渐进入抑制状态,血压心率上升,体重增长缓慢,食物利用率降低,血清ACTH和皮质酮增高.结论:慢性多重应激大鼠一般行为、基本生理体征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发生改变,应激反应处于持续亢奋状态,该模型是较稳定较理想的应激模型.  相似文献   
48.
第Ⅲ脑室处于脑部解剖的中心位置,周围有丘脑、下丘脑、大脑深部静脉等重要结构。在这一区域手术操作,要求避免对周围血管、神经结构任何细微的损害。在保护解剖功能的同时,还要获得尽可能大的操作空间,这使此类手术成了神经外科具有较高难度的手术。我科经治1例第Ⅲ脑室星型细胞瘤,获良好预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GH和IGF-1可作用于垂体或/和下丘脑负反馈性地调节垂体GH的分泌,而这种负反馈作用必须通过下丘脑或垂体的GHR和IGF-1R来实现.为研究猪垂体GH分泌负反馈调节的发育性变化和品种特点,分别在0、3、20、30、90、120和180日龄随机选取纯种雄性二花脸猪和大白猪各4头,屠宰并取下丘脑及垂体,用相对定量RT-PCR分析下丘脑和垂体GHR和IGF-1R mRNA水平.结果表明下丘脑GHR mRNA表达呈明显的时序性变化,在0到120日龄期间呈逐渐上升趋势,180日龄时显著下降(P<0.05),提示在快速生长期,GH负反馈调控机制逐渐加强.下丘脑GHR mRNA表达还表现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在0到180日龄期间大白猪均显著高于二花脸猪(P<0.05);而垂体GHR mRNA表达相对稳定,品种和年龄间差异不显著,提示GH的负反馈作用位点可能主要在下丘脑.IGF-1R与GHR的表达发育模式不同.下丘脑IGF-IR mRNA的表达相对稳定,无显著的年龄、品种间差异;而在垂体,大白猪和二花脸猪IGF-1R mRNA水平在出生时均较高,随后显著下降(P<0.05),20日龄后逐渐上升至90日龄的较高水平,随后再次下降.大白猪垂体IGF-1 mRNA表达在30日龄和90日龄时显著高于二花脸猪(P<0.05),而180日龄时二花脸猪垂体IGF-1R mRNA水平却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结果提示,IGF-1长环负反馈作用位点可能不在下丘脑,而主要在垂体.  相似文献   
50.
机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热环境锻炼后均能获得一定的热适应能力 ,但它的形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细胞水平的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增加是细胞热适应 (cellularheatadaptation)的重要原因和标志 ,但是人体在实现热适应的过程中是否有基因表达方面的改变以及是否存在一种方法可以促使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帮助机体快速实现热适应等问题尚无明确答案。差异显示技术自从 1992年创立以来 ,就不断被用于基因差异表达方面的研究 ,陆续发现了如苯丙胺调控转录的大鼠脑基因 ,人胚胎癌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所诱导表达的MAL基因等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