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同步辐射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上海光源是我国建造的第一个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本文结合上海光源首批建造的光束线站,介绍了几类同步辐射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2.
43.
44.
上海公园水体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薄芳芳  杨虹  左倬  由文辉 《生态学杂志》2009,28(7):1259-1265
为了解公园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状况,分析浮游植物物种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浮游植物物种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于2008年7月和9月对上海市11个公园水体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对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相关分析(CCA),并绘制了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84种,隶属于8门,浮游植物密度范围为2.01×105~57.60×105 cells·L-1;群落组成以蓝藻、裸藻、硅藻和绿藻为主,主要优势种有细微颤藻、无常蓝纤维藻、尾裸藻、颗粒直链藻、梅尼小环藻、普通小球藻、四尾栅藻等;7月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铵态氮、溶解氧、水温和总磷,而9月的pH值、水温、溶解氧、透明度和总氮含量对浮游植物的分布产生影响较大;其中,透明度和浮游动物量是影响隐藻、甲藻和硅藻藻类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而蓝藻、裸藻、绿藻主要受水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溶解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上海广富林地区广富林遗址IT1238和IT0446剖面的孢粉记录,并根据14C数据和遗址层位所建立的年代标尺,通过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在5300cal.aB.P.之前,本区尚无人类活动的迹象,遗址点周围主要生长由栎树和榆科等植物构成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良渚文化中前期,在花粉谱上出现了农作物的证据,说明当地已有人类进驻,并开展农业活动;大量水生植物花粉的分布说明当时水体面积扩大,降水量增多。良渚文化晚期以后,栎树林几近消失,水生植物减少,而蒿、藜增加,可能是由于水体面积的减少,以及区域气候变得干冷所致。广富林遗存、战国和东汉文化层时期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良渚文化晚期的特征。在战国和东汉文化层时期,栎树林有所恢复,人类活动在后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46.
上海市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态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徐晟翀  曹同  于晶  陈怡  宋国元 《生态学杂志》2006,25(11):1338-1343
生态位理论在植被生态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引入生态位理论对树附生苔藓植物进行了研究。在上海市市区和郊区主要公园、部分街道及校园,包括崇明岛等地区,共设立18个样点,调查发现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其中藓类植物39种,苔类植物4种。根据盖度值计算了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树附生苔藓植物种数(N)与生态位宽度(B)符合公式N=0.3423e-0.0369B,r=0.9347,大部分的树附生植物生态位宽度很窄,67.44%种类的生态位宽度小于0.1。本文计算了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和最小生成树法对它们进行分类。将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分成3个生态类群,它们与生境关系显著。因此,在苔藓植物保护中应特别注意对树附生苔藓植物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7.
《生理通讯》2010,29(2):60-60
上海移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服务于医学、生物学、药理等研究领域的高科技型企业,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代理经销为一体。并始终致力于推荐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及相关实验方法、技术给各大中专院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同时也欢迎国内科研单位及相关研究学者和我们合作开发相关仪器,共同建设实验平台,在互利协作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8.
《生理通讯》2010,29(1):32-32
上海移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服务于医学、生物学、药理等研究领域的高科技型企业,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代理经销为一体。并始终致力于推荐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及相关实验方法、技术给各大中专院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同时也欢迎国内科研单位及相关研究学者和我们合作开发相关仪器,共同建设实验平台,在互利协作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9.
上海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碳氮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野外采样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变化对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上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依次为:水稻田(3.86 kg·m-2)>旱地(3.17 kg·m-2)>林地(3.15 kg·m-2)>撂荒地(2.73 kg·m-2)>城市草坪(2.65 kg·m-2)>园地(2.13 kg·m-2)>滩涂(1.38 kg·m-2).通过相邻样地法,分析了水田转变为旱地、农田撂荒及水田转变为人工林地等3种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总氮的影响.由水田转化为旱地将导致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显著降低;在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农田管理水平较高的长三角平原地区,农田撂荒并不是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有效方式;水田转变为人工林地4~5年后,林地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均低于相邻的水稻田,表明水田转变为林地并未引起土壤碳、氮的增加,从短期来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汇集效应因植被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还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0.
亲爱的作者、读者朋友们:你们好!自2011年1月起,《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在此,对大家多年的关爱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优质、快速的服务。《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http://www.cjcb.org)创刊于1979年,原名《细胞生物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