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25-O-乙酰升麻醇-3-0-β-D-木糖苷对HepG2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环菠萝蜜烷三萜化合物25-0-乙酰升麻醇-3-0-β-D-木糖苷对肿瘤细胞HepG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细胞毒作用机制。利用人低密度cDNA microarray研究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发现9个表达改变基因,6个下调,3个上调。结论表明25—O-乙酰升麻醇-3—0-β-D-木糖苷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与MAPK等信号传导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72.
Two new triterpenoids, octanordammar-1,11,13(17)-trien-17-ol-3,16-dione (1) and lup-12-en-15α,19β-diol-3,11-dioxo-28-oic acid (4), as well as 13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Rosaceae).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spectroscopic methods.  相似文献   
73.
通过使用HPLC法对不同生长周期的罗汉果鲜果中罗汉果甜甙V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总结出罗汉果中罗汉果甜甙V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坐果50d后,罗汉果甜甙Ⅴ的增加比较快,80d后,罗汉果甜甙Ⅴ的含量趋于稳定;随着生长周期的增加,罗汉果总黄酮的含量增加,40~50d中增长最快,坐果约50d后达到最高值,从60d开始总黄酮的含量迅速下降到20d水平,然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花锚中去甲氧基花锚甙和花锚甙的含量随着不同生长期的变化趋势,为药材的合理栽培和采收提供科学依据。RP—HPLC法,使用VPODS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1‰),梯度洗脱程序:0~5.00min乙腈的体积分数(以下同)为15%、5.01~14.00min由15%增至25%、14.01~30.00min由25%增至40%,流速为1mL/min,柱温25C,检测波长:254nm。花锚甙和去甲氧基花锚甙、在花锚全草中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期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5.
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发酵阶段的菌丝三萜各组分的变化与抗肿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灵芝三萜在菌丝发酵后期才大量产生,菌丝中三萜的种类与子实体相比相对较少,不同生长阶段菌丝中的三萜在组分、相对含量及各组分间的比例都有所变化,其中两个组分峰的增高与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反相关,另有几个组分峰的增高与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正相关。本研究确定了生产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三萜组分最佳培养方式和最佳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76.
沙漠绢蒿三萜和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um POUak)全草中首次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蒲公英赛醇乙酸酯(2)、对羟基反式肉桂酸直链烷基酯类混合物(3)、阿魏酸直链烷基酯类混合物(4)、2-羟基-4,6-二甲氧基乙酰酚酮(5)、4-羟基-2,6-二甲氧基酚-1-O-β-葡萄糖甙(6)、邻-羟基肉桂酸酯甙(7)。  相似文献   
77.
格木中新的三萜化合物(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ark of Erythroph/eum fordii Oliv. furnished five compounds.One is a new triterpenoid, namely 20S, 24S-epoxy-23S, 25-dihydroxy-dammarane-3-one (1), and four areknown, identified to be 20S, 25-epoxy-24R-hydroxydammarane-3-one (2), 20S, 24S-epoxydammarane-3β,25-diol (3), betulinic acid (4), morolic acid acetate (5). All the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speci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1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analyses.  相似文献   
78.
秃杉中萜类和酚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的根皮中分离鉴定了6个三萜类化合物、1个二萜类化合物、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9个酚类化合物,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4S)-3b-methoxy-5a-lanost-9(11)-ene-7b, 24,25-triol(1) 和senecrassidiol-9-O-b-D-glucopyranoside (8),化合物1命名为taiwaniatriol。通过波谱学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9.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为中国特有的重要经济树种.传统上取其皮入药,但有研究表明杜仲叶片中的化学成分与皮相同且药理作用相似[1].杜仲的皮叶中主要药用成分为环烯醚萜类和木脂素类等次生代谢产物[1].丁香脂素二糖甙(SGD)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对磷酸二酯酶(CAMP)有很强的抑制活性[2];京尼平甙酸(GA)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也是杜仲皮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导泻[3]、抗高血压[4]以及预防性功能低下、增强记忆功能、抗癌、抗氧化、促进胆汁分泌等功能[1].有研究表明, 不同地理种源、不同季节的杜仲叶片中的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明显[5].因此,研究不同地理种源春、秋季杜仲叶片中丁香素二糖甙和京尼平甙酸的含量的差异,可以为杜仲的选择育种和叶片适时采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发酵对豆芽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及组分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波长260 nm,测定豆芽汁中金省异黄素、大豆黄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处理后,豆浆中总大豆异黄酮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大豆异黄酮甙元的浓度较未经过发酵处理的豆浆组明显增加(P<0.05);而大豆异黄酮糖甙的浓度却明显降低(P<0.05).结论豆浆中的大豆异黄酮糖甙在双歧杆菌的β葡萄糖苷酶作用下水解为异黄酮甙元,异常酮甙元的浓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