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
中华青荚叶的一个新环烯醚萜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山茱萸科中华青荚叶(Helwingia chinensis)的乙酸乙酯部份分离得到一个新环烯醚萜和三个已知环烯醚萜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为10-O-trans—cinnamoyl。leoside(1),10-hydroxyoleoside 11-methylester(2),jasminoside(3)and 10-hydroxyoleumpein(4)。  相似文献   
62.
采用柱层析和重结晶从药用植物绿茎还阳参(Crepis lignea)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β-acetoxyurs-13( 18)-ene (1),lupeol acetate (2),4-hydroxy-3 -methoxycinnamaldehyde (3),(Z)-2-ethylidene-3-methylsuccinic acid (4),olean- 12 -ene-11 α-methoxy-3β-acetate (5),α-amyrin acetate (6)和lupeol-9( 11) en-3β-acetate(7).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绿茎还阳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3.
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萜皂苷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体外具有抗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等药理学作用。由于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决定了其在植物中的含量低,因而对其生物合成途径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对肝癌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Ca^2+的影响,探讨线粒体损伤在黄芩甙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肝癌细胞BEL-7402,光镜、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线粒体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Ca^2+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Bcl-2、Pax蛋白表达。结果黄芩甙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呈剂量依赖关系,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及线粒体超微结构出现明显改变,降低肝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使细胞内Ca^2+增加,细胞Pax表达增加,广泛分布于胞核和胞质中,Bcl-2表达减少。结论黄芩甙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线粒体损伤在黄芩甙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肝癌细胞Bcl-2蛋白表达,促进Pax蛋白表达及细胞内Ca^2+增加,激发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开放,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使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5.
云南元江印楝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类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悉内生真菌在植物体内的多样性,从中寻找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资源,我们研究了云南元江4个不同地理种源印楝(Azadirachta indiea)生真菌的种类组成、数量及分布规律.从印楝植物茎和果实中共分离到372株内生真菌,分属于50属,分布最广的类群是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占总菌株的25.54%;其次是交链孢属(Alternaria)(11.56%)和炭角菌属(Xylaria)(7.80%).各组织获得菌株数量比例最大的分别为ka种源茎部(19.89%)、ck种源茎部(19.62%)和ma种源茎部(18.82%);最小的为ka种源果实部(5.11%)和ku种源果实部(6.18%).丰富度最大的为ma种源(包含29属),最小的为ku种源(23属).印楝植物茎部分离到的菌株类群和数量明显多于果实.不同地理种源印楝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类组成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有的内生真菌表现出一定的宿主或组织专一性.印楝植物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可能成为产生具有生物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与宿主植物相关的印楝素类四降三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66.
中华青荚叶的一个新果糖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茱萸科中华青荚叶( Helwingia chinensis )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果糖酯和十个已知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2- O -(E)-咖啡酰-3- O -(3, 5-二甲氧基香豆酰)-α-D-呋喃果糖甙(1),2- O -β-D-呋喃果糖基α-D-异吡喃糖酯(2),甘草甜素(3),4′-羟基-7- O -葡萄糖-2, 3-二羟黄酮甙(4),黄豆甙(5),5-葡萄糖芹菜甙(6),7- O -葡萄糖芹菜甙(7),4- O -葡萄糖香豆酸(8), 葡萄糖咖啡酸(9), 3β-赤杨醇(10), 薯蓣皂甙3- O -{α-L-鼠李糖吡喃糖基(1→2)-[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3)]-β-D-葡萄糖吡喃糖} (11).  相似文献   
67.
桐花树五环三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桐花树树皮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到3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protoprimulagenin(1),embelinone(2)和aegicerin(3),其中化合物1和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68.
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分离淫羊藿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考察八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淫羊藿甙的吸附分离性能,筛选出了AB-8树脂作为分离纯化淫羊藿甙的介质。对该树脂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其对浸提物中的淫羊藿甙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和动态吸附容量分别为22.97和16.20mg/mL。通过柱层析实验确定了AB-8树脂分离淫羊藿甙的工艺,经一步层析可将淫羊藿甙的纯度从2.78%提高到27%,回收率达97.3%。  相似文献   
69.
巴西甘薯叶亲脂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巴西甘薯叶[Ipomoea batatas Lam.(cv.Simon)]的氯仿成分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乙酰-β香树醇(1)、木栓酮(2)、表木栓醇(3)、三十烷醇(4)、β-谷甾醇(5)、咖啡酸乙酯(6)、东莨菪素(7)和胡萝卜苷(8)。其中3、4、6、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0.
山豆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利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山豆根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过理化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L-广高丽槐素(1)、红车轴草苷(2)、槲皮素(3)、芦丁(4)和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5)。其中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关键词:山豆根;L-高丽槐素;红车轴草苷;槲皮素;芦丁;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