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目的] 白花鬼针草是一种恶性外来入侵杂草,近年来已侵入农田,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为筛选防治白花鬼针草的有效除草剂,分析评价了13种常见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幼苗期和成株期白花鬼针草的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整株盆栽法,在白花鬼针草幼苗期(2~3对叶期)和成株期(6~7对叶期)分别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每种除草剂设置3个剂量。[结果] 供试的13种除草剂中,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草铵膦和敌草快对幼苗期和成株期的白花鬼针草防效达到100%。选择性除草剂中,麦草畏和辛酰溴苯腈对幼苗期和成株期的白花鬼针草均有较好的防效,三氯吡氧乙酸、乙羧氟草醚和氯吡嘧磺隆在高剂量下对幼苗期的白花鬼针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但对成株期的白花鬼针草防效较差,氯氟吡氧乙酸、乳氟禾草灵、灭草松、二氯吡啶酸、乙氧氟草醚对幼苗期和成株期白花鬼针草防效均较差。[结论] 白花鬼针草对多种化学除草剂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生育期对除草剂防除白花鬼针草的效果有较大影响。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草铵膦、敌草快及选择性除草剂辛酰溴苯腈和麦草畏适用于防除白花鬼针草。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az]的化学成分,从其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经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osmanthuside E(1)、木通苯乙醇苷B(2)、2-(4-hydroxyphenyl)ethyl-(6-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3)、dunalianoside D(4)、dunalianoside C(5)、咖啡酸(6)、秦皮乙素(7)。除化合物6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木通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半肝及肝三叶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们实施半肝切除19例,肝三叶切除6例。其中左半肝切除8例,右半肝切除11例,巨大肝癌20例,巨大肝血管瘤4例,肝包虫病1例。结果:全组术中无死亡,术后发生明显并发症6例,其中腹水3例,胸腔积液2例,胆瘘1例。肝癌患者中术后生存超过12个月19例(95%),24个月13例(65%),36个月7例(35%)。结论: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并作好围手术期处理,半肝及肝三叶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4.
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是广东地区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两种蔬菜潜叶蝇,通过对两种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空间生态位的调查研究表明,发现两种斑潜蝇的生态位宽度受寄主影响各有不同,与其寄生蜂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底比斯釉姬小蜂Chysocharis pentheus(Walker)、冈崎灿姬小蜂Chysonotomyia okazakii(Kamijo)和丽灿姬小蜂Ch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生态位宽度值相近且均高于其它寄生蜂,分布较其它三种寄生蜂广,三种寄生蜂对斑潜蝇的寄生跟随作用较强;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黄潜蝇釉姬小蜂Chysocharis oscinidis Ashmead和异角亨姬小蜂Hemiptarenus varicornis(Girault)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B’i)均小于0.1,在大田中发生的跨度范围很窄,具有季节集中性。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的种间竞争,表现在对寄主资源的占有和掠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也是田间三叶斑潜蝇种群数量一直高于美洲斑潜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5.
脊椎动物中,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但是功能知之甚少.三叶因子在创伤修复与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蛋白复合物(βγ-CAT)是一个从大蹼铃蟾皮肤分泌物中分离的一类全新的蛋白复合物.研究表明,βγ-CAT能够诱导离体的兔胸主动脉产生快速而持续的收缩,结合药理学抑制剂,细胞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荧光原位组化,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βγ-CAT诱导兔胸主动脉产生的收缩效应为剂量依赖(2-35 nmol/L)和内皮依赖(P<0.01).在βγ-CAT(25nmol/L)处理的主动脉环的内皮细胞层检测到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同时,βγ-CAT能够诱导原代培养的兔胸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快速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βγ-CAT(25nmol/L)分别处理5和30min,RAEC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分别为(34.17±5.10)pg/mL和(98.01±4.67)pg/mL(P<0.01).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在βγ-CAT诱导兔胸丰动脉产生的收缩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56.
本文对野生植物三叶木橘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木橘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矿质元素和 维生素及β-胡萝卜素,其中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为开发利用其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用茉莉酸(JA)处理三叶橡胶,分别在JA处理1、24、48、72、96、120h后,分析三叶橡胶光合作用能力和抗氧化系统活性以及单萜类物质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用JA处理的三叶橡胶的叶片最大净光舍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下降,光系统Ⅱ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内在光化学效率也明显下降。光合作用能力的下降可能是由于JA处理导致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的结果。然而,JA处理却导致过氧化氢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氢含量的增加激活了抗氧化系统,结果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加强。但是,α-蒎烯、β-蒎烯、桧烯以及总单萜这些潜在的抗氧化物的含量却先增加,而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8.
荞麦属植物三叶期幼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8个种(含大粒组7个种和小粒组1个种)28份栽培及野生荞麦植株三叶期幼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共23条,不同物种的酶带数4~9条,其中甜荞有6条带,而苦荞为9条.酶带及聚类分析表明:大粒组荞麦种的谱带与细野荞(F.gracilipes)等小粒组荞麦种间差异极大,甜荞(F.esculentum)和苦荞(F.tataricum)酶带分别与大野荞(F.megaspartanium)和毛野荞(F.pilus)相似,并分别与大野荞和毛野荞聚类最近, 支持Chen(1999)提出的大野荞和毛野荞可能分别是甜荞和苦荞的祖先种的假说.  相似文献   
59.
用茉莉酸(JA)处理三叶橡胶,分别在JA处理1、24、48、72、96、120小时后,分析三叶橡胶光合作用能力和抗氧化系统活性以及单萜类物质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用JA处理的三叶橡胶的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下降,光系统II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内在光化学效率也明显下降。光合作用能力的下降可能是由于JA处理导致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的结果。然而,JA处理却导致过氧化氢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氢含量的增加激活了抗氧化系统,结果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加强。但是,α-蒎烯、β-蒎烯、桧烯以及总单萜这些潜在的抗氧化物的含量却先增加,而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0.
为阐明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藤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物质基础,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stachlic acid A(1),齐墩果酸(2)、乌苏酸(3)、2α,3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