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利用稳态光谱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对多变鱼腥藻 (A .vari abilis)中藻红蓝蛋白三聚体 (αβ) 3 内能量传递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藻红蓝蛋白三聚体内 ,单体内α -PVB发色团与β -PCB发色团间的能量传递仍然存在 ,其能量传递时间常数分别为 30和 1 75~ 2 0 0 ps;与单体不同的是在各向异性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结果中 ,得到一个 45ps左右的时间传递常数 ,把其归属为PEC三聚体内 β84 -PCB发色团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 .同时也证实在PEC三聚体内 ,β84 -PCB发色团与β155 -PCB发色团的激发态能级发生反转 .  相似文献   
82.
前言文献中,关于在两栖类动物,用对于哺乳类有引瘤作用的物质进行的实验不多,而成功的就更少了。在有尾两栖类,Hellmich(1928)的记载是比较早的。皮下注射苏丹三(Sudan Ⅲ)油溶液的结果,只在一只实验动物 Triturus eristatus 中,得到了所谓"瘤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83.
成桂仁   《广西植物》1986,(4):305-308
<正>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又名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该属植物全世界约13种,我国有11种,广西有3种。绞股蓝为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于秦岭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在广西有丰富的资源,据调查在龙州、大新、南丹、都安、平南、蒙山、容县、大苗山、大瑶山、环江、那坡、灵川,临桂、龙胜等地都有分布。饺股蓝喜阴湿是其特点,多生长于水旁河谷疏林和山谷阴处,适于我区山区气侯条件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84.
聚球藻藻胆体-类囊体膜吸收光谱中有五个吸收峰,它们位于420nm,438nm, 490nm,624nm和678nm。放氧速率为161-179mol O2/mg Chl.hr.电镜照片中显示在类囊体膜上有大量藻胆体。  相似文献   
85.
藻胆蛋白是蓝绿藻的天线蛋白,由无色多肽连接,形成的一定结构叫做藻胆体,作为蓝绿藻的主要光能捕获器。一种分子量为90—120KD的无色多肽将藻胆体固着在类囊体膜表面,从而使吸收的光能可从藻蓝蛋白有效地传递给类囊体膜中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叶绿素a3。为探讨在能量传递水平上藻胆体和类囊体膜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研究了离子强度对蓝绿藻胆体和叶绿素a之间能量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钝顶螺旋藻中一种新的模型藻胆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钝顶螺旋藻为材料 ,分离得到完整的藻胆体 ,然后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其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藻胆体的结构与传统的半圆盘状结构模型不同 ,藻胆体的杆不是排列在同一平面内 ,而是呈放射状向空间的各个方向伸展 ,藻胆体的直径为 70nm左右 ,杆的长度为 5 0nm左右 ,并且可清楚地观察到藻胆体的杆中圆盘状的藻胆蛋白面对面的聚集在一起 .从藻胆体LB膜的STM图像中也观察到了相同的结果 .藻胆体解离之后 ,STM图像中没有完整藻胆体的结构特征 ,进一步证实前面得到的是完整藻胆体的STM图像 .Chang等人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构建了这种放射状结构的藻胆体的理论模型 ,首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从三维实空间直接观察到钝顶螺旋藻中这种结构模型的藻胆体的存在 ,并对这种放射状模型的藻胆体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87.
藻胆蛋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藻胆蛋白是大量出现于红藻 (Rhodophy ta)、蓝绿藻 (Cyanophyta)和隐藻 (Cryptophyta)中的捕光色素蛋白 ,主要包括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三种。藻胆蛋白把捕获的光能高效地传递给叶绿素 ,从而使海藻的光合作用得以发生[1] 。细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很多“天线分子” ,这些“天线分子”吸收光能并通过非放射性过程将激发能传递到含有叶绿素的“反应中心” ,在红藻、蓝绿藻和隐藻中 ,藻胆蛋白就充当这种“天线分子”的角色。因此 ,最初的藻胆蛋白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光合作…  相似文献   
88.
藻胆蛋白质的提取纯化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胆蛋白的提取原料主要来自于红藻和蓝藻;细胞破碎的方法主要有反复冻融法、化学试剂处理法等5种方法;提取的方法主要有盐析法等3种;分离纯化的方法主要有层析法等3种;藻胆蛋白其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抗氧化和消炎活性,提高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89.
娑罗子为七叶树科植物欧洲七叶树(Aesculus hippocastannum)、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lume)和中国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果实或种子。欧洲七叶树,又名欧马栗(horse chestnut),其种子和幼枝的外皮可入药,在欧洲应用广泛,早在18世纪即用于解热,19世纪后期可用于治疗痔疮。七叶皂苷是从娑罗子(七叶树种子)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属于三萜皂苷类药物。它具有抗渗、消肿、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静脉张力、抑制胃排空、清除活性氧和抗肿瘤作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痔疮、水肿、哮喘等。本文对七叶皂苷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0.
藻胆蛋白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藻胆蛋白是某些藻类特有的捕光色素蛋白,有很高的生物学研究价值与良好的医学应用前景。文章从藻胆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医学应用两个方面介绍了藻胆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