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中学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因学生的“植物学”知识欠缺,理解雌球花与枝条同源等概念非常困难。笔者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备课过程中,发现了罕见的云杉雌球花发育逆转和大孢子叶的多态现象,遂采集了标本,用数码相机拍了照片,并作了进一步的探究,深感是直观教学的良好资料,愿与同行分享。1我校学生对校园云杉的认识云杉(Picea asperata)属裸子植物(Gymnospermae)、球果纲(Coniferopsida)、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是我校校园绿化的优势树种,所以也是历届学生植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必选“材料”。根据以往学生的调查记录:我校园内云杉4月中下旬开花,雌球花呈穗状,紫红色,多生于树冠中上部主、侧枝端,较雄球花迟1周  相似文献   
92.
城市化过程会引起周边环境要素的改变,而这种变化是否会对植物功能性状产生影响目前尚不清楚。选择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杭州市中心(HZ)、郊区(FY)及偏远地区(JD)3个位置采集阴生和阳生枝条样品进行植物枝条功能性状测定,并对各功能性状在3个区域间的差异性以及阴生阳生枝条功能性状间的差异性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和多重比较(Tukey法),对所有区域的功能性状与环境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JD到HZ,阳生枝条水力结构性状枝条密度(ρ),叶片比叶面积(SLA)及叶枝比(ALAS)逐渐降低,而边材导水率(KS)则逐渐增加。而阴生枝条除了ALAS不受影响以外,其他水力结构性状也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叶片气体交换能力上,阳生枝条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An),蒸腾速率(El)以及气孔导度(gs)均从JD到HZ逐渐增加,其中HZ的阳生枝条El是JD的2.8倍,而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13C同位素丰度(δ13C)则逐渐降低。阴生枝条除了An不存在显著差异以外(P > 0.05),其他与阳生枝条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此外,阳生和阴生枝条的对比结果表明,除了WUE和δ13C,两者的各功能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阳生枝条对于城市化的环境效应的敏感性更高。植物水力结构性状和叶片气体交换功能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尤其是KS与叶片气体交换能力(An,El)。而3个区域温度(Ta)和水汽压亏缺(VPD)的变化对植物水力结构性状的影响较大。这些结果表明,城市化会导致植物的生存策略向高气体交换能力-低水力安全阈值转变。  相似文献   
93.
理解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群落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大量研究显示, 植物多样性受到海拔、古气候、现代气候、土壤养分和地上生物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然而, 很少有研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和相对重要性。本研究以北疆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为研究对象, 以2017年和2018年对32个样地调查的物种丰富度为基础, 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和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分析了海拔、气候因素(年平均温度、冬季降水、2‒5月降水以及末次冰期以来2‒5月降水变化距平)、土壤养分(pH、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和地上生物量与该类植物物种丰富度平均值的关系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 (1)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年均温度、2‒5月降水、末次冰期以来2‒5月降水变化距平、土壤pH、土壤碳氮比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现显著的单峰型关系, 而与冬季降水之间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表明该类植物多样性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海拔、气候因素和土壤养分不仅对该类植物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 也可通过改变地上生物量进而对其物种丰富度产生间接影响; (3)这些因素中, 气候因素是影响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其次分别为地上生物量、海拔和土壤养分。海拔、土壤养分、气候因素及地上生物量共同驱动了北疆地区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丰富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
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为紫葳科(Bignoniaceae)梓属(Catalpa Scop.)落叶乔木,生长速度快,其树干通直、材质坚韧,既可观花又能观果,是优质用材、行道树和园林观赏的常用树种之一[1]。近年来,研究者对楸树的耐盐性、品种选育以及繁殖技术等进行研究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2-7]。但是,由于具有自花不育特性,楸树往往只开花不结实[8],且其种子发  相似文献   
95.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3):281
权衡关系是生活史对策理论的基础, 株高和枝条数的权衡关系对理解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表型可塑性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择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 利用ArcGIS建立研究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并提取样地坡向数据,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与偏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不同坡向影响下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群株高和枝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坡向由北坡转向东坡、南坡、西坡, 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呈“减小—增大—减小”的变化趋势, 群落高度则先增大后减小; 坡向是影响狼毒株高和枝条数空间分异的主要地形因子; 随着坡向由北、东转向西、南, 狼毒种群株高呈下降趋势, 而枝条数呈上升趋势, 二者表现出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 狼毒植株比叶面积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坡向狼毒株高和枝条数的权衡关系, 反映了异质生境中资源多重竞争下狼毒生物量分配机制和提高种群适应性的种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96.
900h人工低温处理的滇中砀山酥梨休眠花芽及其着生处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最高,淀粉含量最低;600h低温处理的总糖含量和非还原糖含量最高,还原糖/非还原糖最低。  相似文献   
97.
以桃木为主要栽培基质,分别设置不同质量分数(20%,40%,60%,80%)的桃木替代常规配方中的栎木进行香菇生产,考察不同比例桃木替代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农艺性状及子实体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80%栎木屑、18%麸皮和2%石膏)相比,一定比例的桃木屑添加(<60%)对香菇菌丝生长不产生影响,过高的桃木添加量(≥60%)会显著降低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相应延长;随着桃木添加量的增加,总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添加桃木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其中2号配方(40%栎木屑、40%桃木屑、18%麦麸、2%石膏)产量最高、菇型最好,生物学效率达到79.08%;添加60%以上的桃木配方提高了二级菇的比例,子实体整体较大;检测桃木完全替代的配方生产的第一潮香菇子实体的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均不存在超标的现象,证实了桃木基质用于香菇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8.
树木计时器     
为了加快花卉的繁殖过程,来自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的OveNilson研究组在一年生植物中发现了同样的调控开花的基因——CONSTANS(CO)和FLOWERING LOCUS(FT)——在白杨树中起类似的调节生长和冬歇的作用。北欧那些来源北半球和南半球的白杨树随季节转变的情况不同,可以通过白天CO的表达状态来解释。  相似文献   
99.
植物的生长特性随环境条件的变化具有可塑性,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植物可塑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利用异速分析的方法,通过模拟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的不同种群密度(16、44、100、400株/m2),研究其形态结构性状及生物量分配策略的异速关系在种群密度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种群密度增大能抑制猪毛菜的生长,而且对猪毛菜的株高、根长、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三级分枝数以及总分枝长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表明种群密度的变化使得植物的高生长和侧向生长发生了显著变化。种群密度的变化也引起了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其中植物根、茎、叶间的生物关系是一种表观可塑性,植物的生长策略未发生改变,只是植物个体大小发生改变引起的生物量分配的变化。植物株高、总分枝长、一级分枝数及繁殖分配的变化,是由种群密度变化引起的,植物的适应策略发生了改变,是真正的可塑性。种群密度改变了植物的繁殖分配策略,而未改变植物叶的分配策略,说明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调整了其繁殖策略以适应环境因素的改变,以保证种群的生存繁衍。  相似文献   
100.
刘小艳  周晓兵  张静  陶冶 《植物研究》2020,40(4):530-542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是第三纪孑遗珍惜野生果树,是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为了解野苹果树的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对准噶尔西部山地20个野苹果样地开展群落学调查,并采集野苹果当年生枝条,系统分析了枝条氮(N)、磷(P)和钾(K)的化学计量特征、环境梯度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6年野苹果枝条N、P、K含量及N:P(分别为7.03、1.24、5.96 mg·g-1及5.71)高于2017年(分别为5.49、1.08、4.46 mg·g-1及5.13)。P的变异性最小(CV为21.0%和23.3%),N的变异性最强(CV为37.5%和34.9%)。枝条N、P、K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N:P、N:K受N主控,P:K多受K主控。方差分析表明,枝条养分化学计量在不同年份、地区、海拔、放牧强度、病虫害、枯枝率及结果量间均有差异。在样方水平上,经纬度、坡位、放牧强度及土壤N含量是枝条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个体水平上,病虫害程度和结果量是关键影响因素。在进行野苹果原位复壮时,应考虑适度放牧、提高土壤N含量并进行病虫害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