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植物分类数据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庆  凌萍萍   《广西植物》1998,18(4):357-362
本文介绍了一个苔藓植物分类数据库的设计及其结构,是使用VisualBasic40,以中国苔藓植物的标本,学名,分布,文献,分类性状等为基本资料,以打印标签、名录、文献索引,构成分类性状的原始数据矩阵,并与数量分类程序,以及DELTA,PAUP和CLUSTAN等应用程序的连结为目标进行开发的。其基本构想是在这样一个框架之下,逐渐积累中国苔藓植物的基本资料,能够完成大部分的标本室和分类学工作,并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和完善其结构和功能,从而为中国苔藓植物的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2.
汪庆  张瑞芬  王亚楠  朱宝利  曾斌 《微生物学报》2022,62(11):4353-4366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小分子肽,参与构成生物体先天免疫,可以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有望成为理想的抗感染药物。然而,由于部分抗菌肽尚存在稳定性差、毒性高等问题,限制了抗菌肽的广泛应用。由于人工智能算法能有效合成具有高稳定性、低毒性的抗菌肽,在探索天然抗菌肽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因此本文简述了抗菌肽的抗菌机制、结构改造以及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新型抗菌肽研发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抗菌肽结构优化及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种群的适应性进化机制,以南京中山植物园内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栽培种群和扩散的衍生种群为材料,以引种初始地江西野生种群为对照,对南方红豆杉群落的结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野生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均维持着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稍高于迁地保护小种群,但迁地保护种群中南方红豆杉个体密度大于野生种群。同时,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所占比例大于种群间的。整体来看,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种群还处于演替早期,存在不明显的奠基者效应,有进一步演替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胶质细胞瘤(GBM)是人类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并且是人类癌症中最致命的肿瘤之一。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胶质瘤细胞的异质性和耐药性一定程度上归因于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存在。该研究通过对胶质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分选纯化、单克隆法成功建立A2B5+/CD133–胶质瘤细胞株SHG-ZW,再干细胞逆转培养成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株SHG-ZWs。细胞免疫荧光检测SHG-ZWs显示,其高表达干性标记物A2B5、nestin、Sox2等,不表达CD133;体外二次球体形成表明,SHG-ZWs可以在体外进行自我更新,不断增殖;诱导分化后行免疫荧光,检测到SHG-ZWs可向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显示,SHG-ZWs具有成瘤性。该研究表明,可通过分选纯化、单克隆法从实体肿瘤中建立稳定传代的A2B5+/CD133–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株,为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的研究、人源GBM肿瘤组织原代培养以及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的靶向性治疗提供细胞工具。  相似文献   
5.
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为紫葳科(Bignoniaceae)梓属(Catalpa Scop.)落叶乔木,生长速度快,其树干通直、材质坚韧,既可观花又能观果,是优质用材、行道树和园林观赏的常用树种之一[1]。近年来,研究者对楸树的耐盐性、品种选育以及繁殖技术等进行研究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2-7]。但是,由于具有自花不育特性,楸树往往只开花不结实[8],且其种子发  相似文献   
6.
苔藓植物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苔藓是具有较多种类的一类绿色植物群,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缘于苔藓的可变水性、体表直接吸收水分和营养以及独特的繁殖与传播方式,苔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态系统之中。除极地冻原、温带苔藓沼泽等以苔藓为优势的植被类型外,苔藓还通常在纸管束植物群落中形成自己的群落。苔藓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森林植被的水分平衡,也是某些演替过程中的重要先锋植物。苔藓与其它生物类群的生活和生存有密切联系,尤其是苔藓群落所营造的生境,促进和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苔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由于苔藓与生境的强烈相关性,其多样性所受到的威胁主要源于生境的破坏,加之人们对苔藓的了解远远少于其它高等植物,这种威胁更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以羟基乙腈为唯一氮源,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腈水解酶产生菌CCZU-12, 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 鉴定该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菌株CCZU-12产腈水解酶的培养条件及催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为: 碳源为10 g/L乙酸钠, 氮源为5 g/L酵母粉, 金属离子为1.0 mmol/L Mg2+, 培养温度30 °C, pH值7.0, 接种量4%, 装液量50 mL/250 mL; 最适催化反应温度35 °C, pH值7.0, 反应120 h, 羟基乙腈转化率达到98.9%。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3个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位于江苏省内不同生物气候带的连云港云台山森林自然保护区、南京紫金山风景名胜区和宜兴龙池山森林自然保护区为调查区域,采用线路调查、样方调查与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这3个自然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云台山森林自然保护区、龙池山森林自然保护区和紫金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分别有13、19和23种,3个保护区总计有外来入侵植物25种,其中共有种11种;在25种外来入侵植物中,菊科(Compositae)种类最多(12种),占总种数的48%;苋科(Amaranthaceae)和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种类各有2种;80%的入侵种类来源于美洲,入侵途径以无意传播为主.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L. ) Pers. ]的频度最高,达到51.6%;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 (L. ) Cronq. ]和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 S. Moore]的频度也较高,均在10%以上.部分外来入侵植物已在保护区内建立稳定的繁殖种群,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严重威胁着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此外,根据3个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现状和生态影响,提出了对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管理与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和玉米(Zea mays L. )为实验材料,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的株高和根长为测定指标,结合化感效应指数的综合效应值,对外来入侵植物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 S. Moore]和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 )茎叶水浸提液的化感活性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野茼蒿和牛膝菊水浸提液质量浓度(0.01~0.10 g·mL-1)的提高,小麦和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的株高和根长总体上逐渐减小;与对照组相比,0.01 g·mL-1牛膝菊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幼苗株高以及玉米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株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小麦和玉米的幼苗根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而0.01 g·mL-1野茼蒿水浸提液仅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略有促进作用.0.04~0.10 g·mL-1野茼蒿和牛膝菊水浸提液对小麦和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各项指标基本上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野茼蒿和牛膝菊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小麦.0.01~0.10 g·mL-1野茼蒿和牛膝菊水浸提液对小麦和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指数的综合效应值均小于0,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2种植物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提高综合效应值逐渐降低,且前者的化感效应指数的综合效应值大于后者.研究结果显示,野茼蒿和牛膝菊水浸提液对小麦和玉米的化感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化感作用的强度与水浸提液的质量浓度相关;野茼蒿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效应大于牛膝菊.  相似文献   
10.
选育高木糖耐性肺炎克雷伯氏菌并对其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与产2,3-丁二醇发酵条件的优化。首先通过适应性进化定向筛选出了具有高木糖耐受能力和2,3-丁二醇产量提高的肺炎克雷伯氏菌(KP2),然后对其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与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筛选出的高木糖耐性的肺炎克雷伯氏菌木糖的转化率提高了174.5%,2,3-丁二醇的产量提高了227%。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亲本菌株KPG和KP2菌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242个基因上调和263个基因下调。Pathway分析表明,转录水平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信号转导、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和其它物质代谢等。在1L反应器中,初始木糖浓度120 g/L时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5℃,转速230 r/min,通气量0.7 L/min,最适pH值5.9。在最优条件下,2,3-丁二醇产量达43.75 g/L,相比优化前提高了32.7%。本研究获得了高效利用木糖生产2,3-丁二醇的菌株,对表型变化产生的机理在分子水平上进行阐述,并得到了最优的发酵条件,结果可以为2,3-丁二醇的生物转化提供参考,对2,3-丁二醇的生物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