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应用PCR-RFLP技术,对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分布的蜜柑大实蝇和橘大实蝇开展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4组引物对目标实蝇的COⅡ和ITS1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借助MnlⅠ,MseⅠ,AseⅠ,DraⅠ和SspⅠ等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能从多个途径把2种大实蝇区分开。所建立的方法不受目标实蝇食物源、地理来源和标本保存条件的影响,对不同虫态和不同性别的个体均适用,可在生产和检疫实践中对蜜柑大实蝇和橘大实蝇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32.
【目的】以嗜酸嗜热硫化叶菌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的DHH超家族核酸酶(Saci0542)为例,研究其核酸外切酶活性特点,为阐明其在DNA代谢中的具体功能提供生化基础。【方法】将嗜酸嗜热硫化叶菌DHH超家族核酸酶Saci054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电泳纯的重组蛋白;利用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作为底物,用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鉴定Saci0542的酶学特征。【结果】重组表达的DHH超家族核酸酶Saci0542具有典型的单链核酸特异性的3’-5’外切酶活性。进一步酶学特征表征结果如下:酶活性依赖于二价金属离子Mn2+,而Ca2+、Mg2+、Zn2+等二价金属离子对活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Saci0542在pH5.5–10的广泛范围内均表现出较高酶活性;高于200 mmol/L的NaCl强烈抑制酶活性;最适反应温度为50–55℃;末端磷酸基团抑制3’-5’外切酶活性。【结论】本研究证实,Saci0542是一种Mn2+依赖型3’-...  相似文献   
33.
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3个种群(实验室正常喂养种群、实验室无菌糖水喂养种群和野生种群)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橘小实蝇3个种群成虫肠道60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53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和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等3个科。其中肠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最优势的细菌种类。同样以序列相似性大于97%的菌株归为相同的细菌种类为标准,找到了橘小实蝇3个种群可培养细菌的共有菌种,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共有菌种为肠杆菌属5株,克雷伯氏菌属2株,柠檬酸杆菌属1株,泛菌属1株,肠球菌属2株,以及芽孢杆菌属4株。【结论】通过研究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探讨肠道菌群对寄主的生理功能和生态学意义奠定基础,最终为利用微生物防治此类害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4.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别获得‘刺葡萄0943’的转录因子VdWRKY53基因的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域,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其对白腐病菌侵染和水杨酸诱导的反应,并以感病品种欧亚种‘黑比诺’为对照,分析不同种质中转录因子VdWRKY53基因序列及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刺葡萄0943’的VdWRKY53基因,在其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域都有抗病基因的序列和位点特征,在DNA和氨基酸水平上与‘黑比诺’VvWRKY53有5处差异,这5处氨基酸差异可能造成了其功能的差异;‘刺葡萄0943’和‘黑比诺’中的WRKY53基因启动子受葡萄白腐病菌和水杨酸诱导后表达量增加,且VdWRKY53基因表达量和趋势不同于‘黑比诺’VvWRKY53。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表明,在‘刺葡萄0943’抗病途径中VdWRKY53转录因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35.
米兰山小橘(芸香科)的分类订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芸香科山小橘属米兰山小橘进行了分类订正,根据模式标本查阅及原始文献相关特征描述,该种属于楝科割舌树属已知种类,将其处理为割舌树的异名.  相似文献   
36.
以5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材,对树体冠层不同部位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树冠内层果实相比,树冠外层中上部的果实较大(29.5 g),籽粒数较多(4.8粒/果),鲜出籽率和果形指数相对较小(分别为46.8%和0.81);树冠外层果实的种仁含油率(41.2%)显著高于内层果实(α=0.05),而树冠外层不同部位的种仁含油率无显著差异;此外,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实茶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差异,果实着生部位对茶油品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7.
‘巴斗杏’组培快繁体系建立与耐盐植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北黄里‘巴斗杏’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茎段诱导植株再生及进行耐盐筛选。结果表明:采用4、5月‘巴斗杏’茎段用0.1%升汞灭菌8 min较适宜;在含有1.0 mg/L 6-BA和0.1 mg/L IBA的MS培养基上茎段增殖较快,生长旺盛;较理想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1 mg/L+IBA 0.2 mg/L,生根率达46.3%;‘巴斗杏’组培苗进行耐盐筛选的适宜盐浓度为0.4%~0.8%,筛选植株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8.
‘伦晚脐橙’成熟果实及其留树保鲜果实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了‘伦晚脐橙’成熟果实和留树保鲜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成熟采收(3月30日)后的果实中香气物质有28种,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7.69%,主要成分为烃类、醛类、醇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而留在树上保鲜(5月7日)的果实中香气成分仅检测到15种,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87.11%,特征香气成分D-柠檬烯和β-月桂烯明显减少,且未检测到醇类和酮类化合物,但巴伦西亚桔烯的相对含量剧增,相对含量高达20.27%,成为主要香气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39.
王波  韩英  黄居昌  陈家骅 《昆虫知识》2012,49(6):1547-1552
植物源引诱物质可显著提高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蛋白饵剂的应用效果,本文测试了柑橘、番木瓜、芒果、番石榴、杨桃的叶片浸提物、果实以及已知植物次生物质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植物浸提物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杨桃的二氯甲烷浸提物的引诱效果最佳,平均引诱率为20.83%,对于不同的萃取剂而言,二氯甲烷、乙醇浸提物效果明显优于石油醚,三者浸提的平均引诱率分别为15.67%、15.17%和10.50%;对于不同寄主植物而言,柑橘浸提物的效果最佳,3种有机溶剂浸提物的平均引诱率为18.33%,其中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醇浸提物的引诱率分别为20.00%、15.83%和19.17%,其他植物浸提物的引诱效果为杨桃>番木瓜>芒果>番石榴,3种有机溶剂浸提物的平均引诱率分别为17.22%、11.67%、11.11%和10.56%。寄主果实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柑橘的平均引诱率为65.83%,其中雌虫和雄虫的引诱率分别为61.67%和70.00%,明显高于杨桃、番石榴和番木瓜,三者的引诱率分别为31.67%、31.67%和21.67%,与柑橘引诱率差异显著(P<0.05)。已知植物次生物质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甲基丁香酚的引诱效果最佳,平均引诱率为45.00%,其中雄虫和雌虫的引诱率分别为86.67%和3.33%;乙酸乙酯和番石榴香精的引诱效果次之,平均引诱率分别为32.50%和28.33%,其中雌虫的引诱率均为36.67%;杨桃香精和柠檬酸的引诱效果较差,平均引诱率分别为25.00%和26.67%。  相似文献   
40.
以‘寒富’苹果为试材,研究半根交替灌水、半根灌水及干旱处理对苹果叶片光合功能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规灌水)相比,3种亏缺灌水处理对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干旱处理>半根灌水处理>半根交替灌水处理。半根交替灌水、半根灌水和干旱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是先升高,在第9天出现峰值后明显降低,干旱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一直是最低的。3个处理的叶片脯氨酸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持续升高,干旱处理的脯氨酸含量最高,半根交替灌水处理的最低。3个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各异,干旱和半根灌水处理的SOD酶活性先显著升高,在第9天出现峰值后迅速降低,半根交替灌水处理提高了SOD酶活性且一直较稳定;半根灌水和半根交替灌水处理的POD和CAT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在第9天出现峰值后呈下降的趋势,干旱处理的POD和CAT酶活性则是先显著升高,在第9天后维持在较高水平;3个处理均提高了叶片电导率和MDA含量,其中干旱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半根交替灌水处理最低。总之,半根交替灌水方式产生的水分胁迫较轻,并在减少灌水量的同时能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可实现果树的节水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