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比较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纳米银敷料、碳纤维敷料和普通敷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为临床创面合理应用敷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抑菌圈法将敷料剪成直径为10mm的圆片,灭菌后贴于接菌的培养皿上,置37℃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16~24小时,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大小。2)、振荡烧瓶实验称取被剪成10mm×10mm大小的敷料样品0.75g,灭菌后加于含70mL PBS和5mL浓度为1×104cfu/mL菌悬液的250 mL烧瓶,封口固定于振荡器上以300r/h分别振荡2min和1h,各取20μL样液作为振荡前和振荡后,均匀涂于MH培养皿,37℃电热恒温培养箱孵育16~24小时后计数,测定抑菌率。结果:与其他三组敷料相比,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的抑菌圈和抑菌率最大(P〈0.05)。结论: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创面抗感染敷料。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结直肠癌(CRC)在全球范围内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作为表观调控的一种,基因组印记丢失(LOI)被证明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中胰岛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组印迹丢失,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及其发展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CR-RFLP)法筛选出47名结直肠癌患者的杂合子携带者,采用RT-PCR及PCR-RFLP法检测杂合子患者中IGF2 LOI.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患者体内肿瘤组织中IGF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31例的杂合子中,发现有11例肿瘤组织发生LOI.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等级以及病理分期的比较结果显示,IGF2 LOI的患者与IGF2基因印记正常的患者中未发现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2 LOI的患者相比较,IGF2印记正常的患者更易出现肿瘤的转移(P<0.05).IGF2 LOI患者的IGF2表达量明显高于IGF2印记正常的患者(P<0.05).结论:本次实验表明IGF2 LOI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结直肠癌伴转移的患者常常表现出IGF2 LOI这一现象.IGF2 LOI可以作为一个新的表现遗传学标志,用于临床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以及肿瘤转移的评估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3.
核酸检测因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动植物商品检疫、法医鉴定等领域。然而操作过程中易受到核酸污染导致的假阳性结果,严重影响了检测准确性。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防止和清除核酸污染的方案对于实验室正常运转及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比较了几种不同清除核酸污染的方法,确认了84消毒液和PCRguard试剂可有效清除液体中及不同材质表面的核酸污染。另外,84消毒液和PCRguard试剂配合使用,可很好地解决核酸气溶胶污染。研究结果对于分子诊断实验室日常预防核酸污染及清除已发生的气溶胶污染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放射性空肠的修复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体外培养大鼠MSCs并进行DAPI标记。对大鼠行5 Gy X线全腹部照射,每隔72 h照射1次,共5次,制备放射性空肠损伤动物模型。取4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及MSCs治疗组及DAP标记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API标记的MSCs在空肠组织中富集情况。病理学观察MSCs对放射性空肠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正常大鼠空肠黏膜结构清楚,隐窝深遂,腺体丰富,模型组7 d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隐窝几乎完全破坏,治疗组7 d黏膜坏死组织较少,黏膜增厚,30 d治疗组核分裂相增加,较模型组增加明显。结论成功建立放射性空肠损伤动物模型,MSCs可以促进空肠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急进高原大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变化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平原对照组和3 848米的高原缺氧组各30只。急进海拔3 848米造成大鼠急性缺氧模型并分别于24、6、d取材,每次随机各取10只,观察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的变化。结果高原缺氧组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少于平原对照组(P<0.05)。结论急进高原缺氧复杂环境下,可使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的数量减少,可能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监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 2007年到2008年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279株,前5位为大肠埃希菌(21.9%)、铜绿假单胞菌(20.8%)、鲍曼不动杆菌(15.8%)、肺炎克雷伯菌(11.8%)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最高,尚无耐药株;非发酵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高。结论 SICU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有上升的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反复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能否诱导大鼠产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生理及病理学改变。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PA组)和对照组(NS组)。PA组通过气管穿刺,多次注入一定剂量铜绿假单胞菌菌液,建立大鼠慢性肺部感染模型,测定大鼠动脉血气,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量气管壁厚度和血管壁厚度。结果自感染第4周开始,PA组大鼠体重较NS组显著减轻(P<0.05);自第12周开始,PA组大鼠血气PaO2显著低于NS组(0.01相似文献   
108.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同时也是引起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的重要致病菌。近年来,SP感染及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并具有明[1]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构建Atg5-真核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肺上皮细胞细胞株,探讨自噬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上皮细胞中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设计针对Atg5的RNAi序列,化学合成后经过变性,退火连接到pSilencerTM3.1-H1hygro真核表达载体,经测序验证其正确性。脂质体法瞬时转染真核细胞A549,免疫印迹法检测瞬时转染的效果。用结核分枝杆菌分别感染正常和自噬表达低下的A549细胞,通过检测LDH来观察细胞的坏死情况。结果:成功的构建了pSilencerTM 3.1-H1 hygro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瞬时转染了A549细胞株,成功抑制了细胞的自噬功能。Atg5-细胞对结核杆菌的抵抗能力下降。结论:在自噬表达低下的细胞中,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能力有明显下降。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上皮细胞的过程中,自噬是一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住院肺炎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791例肺炎患儿,采取下呼吸道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6.56%(131/791)患儿被确诊为细菌性肺炎并且有明确的病原,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为75.57%(99/131),且以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多见;革兰阳性菌感染为21.37%(28/131),以肺炎链球菌多见;真菌感染为6.87%(9/131),均为白色假丝酵母;9.92%(13/131)的患儿存在两种及以两种上病原菌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和肠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严重,部分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BLA),葡萄球菌属耐青霉素G,肠球菌对氯洁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100%。真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为0。结论:我院住院肺炎患儿细菌性为16.56%。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大多数病原菌耐药。临床应根据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防止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