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评价硫糖铝在胃内对H.pyloriVacA IgY型抗体的保护作用,为制备H.pyloriVacA IgY型抗体口服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量诱导工程菌DH5α-vacA-pQE30,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VacA。以VacA为抗原接种洛曼母鸡,制备纯化的IgY。建立H.pylori感染的小鼠模型,在不同浓度的IgY液中分别加入30%硫糖铝,灌胃后观察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以评价硫糖铝在胃内对VacA IgY的保护作用。结果在小鼠胃内,0.5mg IgY+30%硫糖铝/天灌胃小鼠即可有效防治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损害,与不加硫糖铝比较,其效果提高了8倍。结论 30%以上的硫糖铝在小鼠胃内可增强VacA IgY对低pH和胃蛋白酶的耐受能力,是较理想的抗H.pyloriVacA IgY型抗体保护剂。  相似文献   
102.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编码的蛋白是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中的重要调节因子,病毒感染和干扰素刺激均可强烈诱导ISG15的表达。ISG15是最早发现的泛素样蛋白,可对细胞内多种蛋白进行修饰并调节蛋白功能,但不介导蛋白质的降解,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几年对ISG15的研究有所突破,发现了ISG15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的新功能。我们简要概述了泛素样蛋白ISG15的概况、修饰酶系统及ISG15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检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者血清中的抗RA33抗体,了解抗RA33抗体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固相分析检测81例JIA患儿(女19名,男62名,平均年龄8.6岁,平均病程1.4年)血清中抗RA33抗体、RF,同时以55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其他关节性疾病或病毒感染患者和4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阴阳性结果判断均采用试剂盒推荐的临界值。结果:81例JIA患儿中抗RA33抗体阳性率为11.11%(9/81),RF阳性率为12.35%(10/81),特异性均为91.35%;JIA组与正常对照组抗RA33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关节性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JIA组中抗RA33抗体的检出与RF无相关性(P〉0.05);在JIA各亚型中抗RA33抗体主要存在于全身型和多关节型,各占33.3%和25.0%,RF则只出现于多关节型,占6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81例JIA患儿中共有18例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其中4例抗RA33抗体阳性(22.2%),与未发生影像学改变的JIA患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RA33抗体尚不能作为JIA早期诊断的新的可靠性指标,抗RA33抗体主要见于全身型和多关节型,对JIA的分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小鼠富亮氨酸重复结构蛋白家族成员Lrig2的基因与蛋白的结构,明确其组织分布和定位,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预测。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小鼠Lrig2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蛋白结构进行分析预测;通过RT-PCR、m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Lrig2基因在小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定位;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Lrig2与其他Lrrs蛋白家族成员的同源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rig2是一种跨膜蛋白受体,是Lrrs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胞外区含有15个Lrr模序、3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存在单一的跨膜结构域;Lrig2在小鼠的多个组织中表达,其中在胸腺、脾脏等组织中表达较强;系统树分析显示,Lrigs蛋白是sLrPs超家族成员,是一种跨膜蛋白受体。结论:Lrig2在免疫组织中表达较强,推测其可能在肿瘤免疫应答进程中发挥重要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5.
固有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启动固有免疫反应,经级联信号转导,激活下游转录因子NF-κB和干扰素调节因子IRFs,进而产生炎性细胞因子以及Ⅰ型干扰素,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TANK结合激酶1 (TANK binding kinase 1,TBK1) 作为一个中心节点蛋白,参与多条固有免疫信号通路的传导,可同时激活NF-κB和IRFs,是机体抗感染过程中关键的蛋白激酶。TBK1的精准调控对维持机体免疫稳态、抵抗病原体入侵至关重要。文中综述了TBK1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泛素化调控机制,以期为病原体感染及自身免疫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克隆及可溶性表达 HLA-B*2704重链胞外功能区,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HLA-B 位点全长 cDNA 为模板,用 PCR-SSP 方法扩增 HLA-B*2704重链胞外区 cDNA,经测序鉴定后与 pET32a 可溶性核表达载体构建其重组核表达系统,并在大肠杆菌 BL21中表达,采用 Western 印迹及微量淋巴细胞毒阻断实验初步鉴定该蛋白的特异性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扩增出 HLA-B*2704重链胞外功能区 cDNA 片段,构建的HLA-B*2704 cDNA-pET32a 可溶性核表达载体可在大肠杆菌 BL21表达系统中得到较好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通过 Western 印迹鉴定了表达蛋白的特异性;通过微量淋巴细胞毒阻断实验发现该重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并可特异性阻断 HLA-B27阳性细胞的微量淋巴细胞毒反应.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LA-B*2704重链胞外功能区,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机理研究及特异性阻断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实验基础和新的靶标.  相似文献   
107.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脊柱病变为主的慢性痫,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但在治疗方面,生物治疗策略取得了可喜的新经验,生物药物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是固有免疫中免疫受体的代表,进化上十分保守,对生物体的生存极为重要。TLRs通过内源或外源的配体启动信号转导,激活下游一系列重要的基因表达与活化。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维持机体外周免疫耐受和阻止移植排斥反应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Treg细胞表达某些TLRs,包括TLR2、TLR4、TLR5、TLR7、TLR8、TLR9等。TLRs的活化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主要是活化) Treg的增殖和免疫抑制功能,这种调节与感染、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热休克蛋白作为TLRs配体分子对于Treg的调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TLRs通路对研究Treg免疫调控机制、新药物研发和靶向治疗有重大意义。文中简要介绍了TLRs通路调节Treg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9.
人类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AL) 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在临床上,急性白血病由于发病急、病程短等原因使其非常难以治愈。已有研究表明,慢性白血病的发生与真核转译起始因子4B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B,eIF4B) 的活化密切相关,但是其在急性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为了探究eIF4B在急性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理,利用PI3K抑制剂LY294002、AKT抑制剂AKTi以及Pim抑制剂SMI-4A特异性地分别阻断JAK/STAT5/Pim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检测这两条信号通路下游共同靶标分子eIF4B的磷酸化水平。研究发现,阻断一条信号通路可明显降低eIF4B的磷酸化水平,而同时阻断两条信号通路能够更为显著地降低eIF4B活性并以一种协同作用的方式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进一步通过检测细胞凋亡和裸鼠致瘤实验,发现干扰eIF4B表达抑制了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存活及其在裸鼠体内的肿瘤形成。此外,敲低eIF4B可显著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的蛋白表达水平。综上所述,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eIF4B的活性受JAK/STAT5/Pim与PI3K/AKT/mTOR两条信号通路的共同调控,进而通过影响Bcl-2和Bcl-XL的表达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并促进急性白血病细胞介导的肿瘤生长。此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该病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由于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多药耐药性的增加,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于可选择的抗菌药物越来越少,感染病医师和临床微生物学家需重新评估多黏菌素的临床应用。多黏菌素是治疗临床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最后一道抗生素。现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对多黏菌素耐药流行状况、耐药机制、耐药基因类型、预防干预措施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