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能够有效控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的复制,但是不能将其完全清除。至2012年底,全球仍有3 500万HIV-1感染者,同年约160万人死于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及其相关疾病。HIV-1感染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机体内HIV-1潜伏储存库(Reservoir)的存在。HIV-1潜伏储存库主要由CD4+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构成,与CD4+T细胞相比,目前研究者对单核巨噬系细胞中HIV-1病毒复制机制尚不明了,且缺乏适宜的研究体系。因此,为探讨单核细胞活化或分化信号对HIV-1复制的影响,我们建立了旨在研究HIV-1前病毒转录调控机制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系模型。【方法】构建env区域移码突变和nef区域携带EGFP或Nano Luc报告基因的HIV-1 NLn GFP-Kp或NLn Nano Luc-Kp重组病毒,分别感染2种人单核细胞系THP-1或U937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制备单克隆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术或Nano Luc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筛选EGFP或Nano Luc阴性表达的细胞克隆,经激活剂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刺激后鉴定潜伏感染的细胞克隆。【结果】研究中鉴定了4个HIV-1潜伏感染的细胞克隆。其中2个是表达EGFP的THP-1克隆,2个是以Nano Luc为报告基因的U937克隆。这些克隆在PMA刺激处理后皆有报告基因的表达,而在恒态条件下未检测到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4个HIV-1潜伏感染的人单核细胞系克隆,该模型有助于理解单核巨噬系细胞的HIV-1病毒复制机制,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HIV-1前病毒转录调控机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正>天然免疫是宿主抵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病毒侵染宿主后,宿主的病原识别受体(PRR)鉴别出病毒的核酸或蛋白质组分,激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一系列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被PRR激活,通路下游的转录因子随之活化并进入细胞核,核内各种免疫相关基因依次开始转录调控。首先,干扰素大量表达并被分泌至细胞外,随后上百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SG)转录表达。这些ISG蛋白分布至细胞内外,通过多种机制抵御病毒的感染复制,以清除机体内的病毒。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不具有蛋白编码特性的RNA分子。近年来大量实验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在细胞  相似文献   
13.
II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2) 糖蛋白D (Glycoprotein D,gD) 在介导该病毒入侵到宿主细胞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gD在病毒侵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gD胞外部分区域 (1~285 aa),通过Ni-NTA亲和层析以及分子排阻层析纯化后,得到的带His标签的分泌型可溶蛋白,用悬滴法对该蛋白进行了晶体筛选,获得了高质量的晶体。晶体生长条件为0.1 mol/L Hepes缓冲液 (pH 7.2),5% (V/V) 2-甲基-2,4-戊二醇 (MPD),10%  相似文献   
14.
小鼠beta-防御素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小鼠heta-防御素2(murie beta-defensin 2,mBD2)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mBD2,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从小鼠肝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mBD2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获得pcDNA-mBD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正确,应用脂质体法转染siha细胞,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mBD2的表达.结果显示,构建了小鼠mBD2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iha细胞培养并采用G418稳定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收集并裂解转染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到转染细胞内mBD2的表达.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裁体pcDNA-mBD2,为研究mBD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H1 RNA启动子、EGFP基因及Neomycin抗性基因,构建用于禽类细胞基因持续沉默和快速筛选的实用型RNAi载体。在将pCDNA3.1(+)载体上的SV40启动子替换为鸡源的β-actin启动子后,装入EGFP基因表达框以及用于驱动外源shRNA转录的人H1 RNA启动子,构建成同时具有EGFP和Neomycin抗性双标记的RNAi载体,并为载体引入独特设计的含媒介序列的多克隆位点以方便外源shRNA编码小片断插入后的快速筛选,载体设计非常实用。插入靶向EGFP和sIgM λ基因的shRNA编码序列后分别瞬时转染DF-1和DT40细胞,结果显示靶基因表达得到了明显抑制。联用EGFP和Neomycin双标记快速筛选sIgM λ轻链基因稳定沉默的DT40细胞克隆的结果也证实,H1启动子转录shRNA的干扰效果是高效的,双标记筛选策略不仅有效而且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6.
健康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汉族健康人群中TNF-A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研究TNF-α表达与相关疾病之间的联系。采用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分析法检测140名重庆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的TNF—A-308,TNF—A-857位点基因多态性,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显示TNF-A-308G/G、G/A、4朋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89%、11%、1%,其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以G等位基因最常见(93%),其次为A等位基因(7%)。TNF—A-857C/C、C/T、形,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8%、36%、8%,其等位基因发生频率以C等位基因最常见(81%),其次为T等位基因(19%)。由结果可以得出重庆地区汉族健康人群TNF—A-308位点存在G/A多态性,TNF-A-857位点存在C/T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颚体、躯体、外生殖器及足等的形态结构.[方法]从床尘、枕尘中采集屋尘螨,分离出雌雄成螨,在体视显微镜下清洗处理活螨后,用SEM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结果]SEM照片显示,屋尘螨整肢钳状,须肢扁平;体表具细密皮纹,似指纹状,纹间距小于2 μm.外生殖器位于腹面正中,雌螨为产卵孔,雄螨生殖孔具1对叶状生殖盖.肛 门呈纵行裂孔,雄螨具2个肛吸盘.雌螨足跗节末端各具爪垫1个,雄螨跗节Ⅳ具2个吸盘.[结论]本研究观察结果为尘螨鉴定提供了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8.
EV71感染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足口病在世界多个地区,尤其是亚洲爆发并流行,且其感染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危害十分严重。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是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以感染婴幼儿为主,其感染常伴随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可导致儿童死亡。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抗病毒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为EV71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EV71病毒学特点及抗EV71药物的筛选、疫苗开发、RNA干扰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用于清除胞内聚集物、损伤细胞器而维持其稳态平衡的一种溶酶体降解途径.细胞自噬不仅在细胞生长发育、成熟、分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病毒感染、细胞免疫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细胞自噬对乙肝病毒感染的Ⅰ型干扰素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乙肝病毒感染对机体天然免疫反应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siRNA干扰Beclin1和Atg7表达,检测自噬小体形成,Real-TimePCR检测干扰素因子表达,分析了细胞自噬对乙肝病毒感染细胞中干扰素形成的影响.[结果]干扰Beclin1和Atg7均可抑制细胞自噬发生,抑制细胞自噬可降低干扰素因子的表达,而对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抑制细胞自噬,可降低HBV感染细胞中IFNβ和IFI27的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HBV诱导的自噬具有增强感染细胞天然免疫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表面TRAIL受体表达水平及其与TRAIL敏感性的关系.方法: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RAIL诱导BGC-823及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面四种TRAIL受体-R1、R2、R3、R4的表达情况.结果:TRAIL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BGC-823较SGC-7901对TRAIL诱导的凋亡更敏感,TRAIL(100μg·L-1)作用24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9.9%、24.3%.死亡受体TRAIL-R1/DR4、TRAIL-R2/DR5在BGC-823细胞膜表面表达的阳性率高达97.87%和99.42%,而在SGC-7901分别为7.03%和95-31%,诱骗受体TRAIL-R3/DcR1、TRAIL-R4/DcR2在两株细胞膜表面极少表达.结论:胃癌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差异可能与细胞膜表面死亡受体有关,尤其与DR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