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眼的发生过程, 结果显示: 胭脂鱼眼的发育经历了眼原基形成期、眼囊形成期、视杯形成期、晶体板形成期、晶体囊形成期、角膜原基形成期、角膜上皮形成期、视网膜细胞增殖期、晶状体成熟期、眼色素形成期以及眼成型期等11个时期。视网膜发育最早, 起始于眼原基的形成, 直至眼成型期分化完成, 形成了厚度不一的8层细胞, 由内向外依次为神经纤维层、神经细胞层、内网层、内核层、外网层、外核层、视杆视锥层和色素上皮层, 且发育历时最长, 约264h。晶状体的发育在视网膜之后, 始于晶体板的形成, 于出膜前期成熟, 发育历时最短, 约74h。角膜发育最晚, 始于角膜原基的形成, 出膜1 d分化为透明的成熟角膜, 发育历时约96h。出膜4 d仔鱼眼色素沉积明显, 视网膜各层分化明显, 晶状体内部完全纤维化, 眼的形态结构基本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32.
热休克蛋白70(HSP70)作为一种分子伴侣,在环境毒理学中受到广泛研究。前期研究表明稀有鮈鲫HSP70基因(GrHSP70)表达量与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 PCP)处理的浓度和时间在肝脏中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效应。为探究启动子在热休克蛋白70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根据已知的GrHSP70 cDNA序列,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GrHSP70的5'侧翼区的核苷酸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从预测的转录起始位点(C)起的5'侧翼区域共1 487bp,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括雌激素响应元件(ERE)、Sp1结合位点(Sp1)、糖皮质激素响应元件(GRE)、TATA结合蛋白(TBP)、CCAAT/增强子蛋白结合位点(C/EBP)、Oct-1结合位点(Oct-1)、GATA转录因子结合位点(GATA-1)等。实验构建了含有启动子缺失片段的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和海肾萤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报告基因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La细胞后,利用双荧光活性检测确定获得的GrHSP70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其核心启动位点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1 487~-1 093bp。同时,用不同浓度PCP暴露成功转染了重组质粒(pGL-HSP70 promoter-Luc+)的HeLa细胞,培养24h后检测双荧光活性,与对照相比,随PCP浓度的增加,荧光活性均显著增加。说明在稀有鮈鲫肝脏中PCP会通过激活GrHSP70启动子来诱导GrHSP70表达,但PCP在稀有鮈鲫体内通过何种机制来调节HSP70的合成,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仔、稚鱼呈线性生长趋势.仔鱼出膜后1~2d为内源性营养阶段,3d进入混合营养阶段,15 d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初孵仔鱼口凹已经出现,出膜后3d与外界相通,9d口咽腔基本发育完成.8d食道发育基本完成.初孵仔鱼消化道雏形已现,但胃肠未明显分化.出膜后64 d胃小凹处出现胃腺,胃消化功能基本完备.初孵仔鱼肠道已经分化,出膜后27 d肠基本发育完成.初孵仔鱼具有肝前体,出膜后2d肝细胞开始分化,7d肝中出现明显的中央静脉和肝细胞索,肝组织结构与成体差异不大.3d肝前端出现胰组织,4d具有胰雏形,5d完整胰出现,胰腺细胞之间具有大量嗜曙红酶原颗粒物质;9d胰岛出现,胰组织基本发育完成.64 d消化系统各部分组织结构发育基本完成.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的形态发育需要很长的时间,出膜后64 d胃肠仅前端膨大,无任何弯曲;85 d胃与食道呈直角弯曲后下行,但胃肠无明显分界;120 d胃弯曲为“Z”形后笔直下行,胃肠仍无明显分界,肝为一整体,未见分叶.1龄幼鱼,消化系统解剖结构与成鱼相似,但肝缺少右叶,肠缺少胃背面的圆环形弯曲.贝氏高原鳅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特点和仔鱼的营养方式可能体现了长江以南地区冬天繁殖鱼类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一般规律和仔鱼的营养趋势.  相似文献   
34.
城市化对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强  庞旭  王志坚  袁兴中  张耀光 《生态学报》2017,37(18):6275-6288
城市化可以引发一系列"城市溪流综合症",对河流健康造成巨大胁迫。大型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因子敏感,能够较好的反映流域环境的变化。城市化后,流域人口增加,建设用地比例上升,入河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增多,底栖动物中敏感物种比例降低甚至消失,寡毛类、摇蚊等耐污物种成为优势类群;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并且一般与城市化强度成负指数关系;底栖动物总密度普遍大幅度增加,收集者为主要摄食功能群;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的增加改变了流域自然的水文过程,群落组成的季节波动减弱,但密度的波动增大;次级生产力明显增加,食物网趋于简化。初步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水质污染、水文、生境破坏、流域土地利用等因素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规律和机制,并且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我国城市河流生态学研究、流域生态管控和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为了更好地了解脊椎动物肾脏的早期发育,本研究利用斑马鱼这一研究脊椎动物器官发育的理想模式生物,通过构建肾脏特异性pax2a荧光标记转基因品系以实现实时在体地观察斑马鱼前肾的发育过程。我们分析了斑马鱼pax2a基因的启动子,扩增出其翻译起始位点上游3.1 kb的基因组DNA,利用Tol2转座子系统,经胚胎显微注射及三代筛选,成功构建了一个稳定的pax2a(-3.1 kb):eGFP转基因鱼品系。此转基因品系的绿色荧光蛋白在3体节时期就可以标记出中间中胚层,并在后续体节时期的中间中胚层前端(第3体节至第5体节对应的部分),及24 hpf的肾管前端和中段表达,基本模拟了pax2a在斑马鱼早期前肾发育中的时空表达模式。本研究所获得的pax2a(-3.1 kb):eGFP弥补了已有pax2a转基因品系中报告基因无法准确标记出中间中胚层和前肾管前端的缺陷,是研究斑马鱼前肾早期发育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讨周围神经组织环境因素对EPI-NCSCs(epidermalneuralcreststemcells)分化的影响,该文用坐骨神经组织提取液为环境因素,对体外培养的EPI—NCSCs进行分化诱导。以正常培养的EPI—NCSCs为对照组,细胞培养液成分为:DMEM/F12、10%FBS、2%B27、20ng/mLbFGF。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1%周围神经组织液作为实验组。MTT结果显示。周围神经组织液对EPI-NCSCs的活性和增殖无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EPI-NCSCs都呈多种形态。RT-PCR分析显示,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EPI.NCSCs均表达GFAP、S-100、β-IIITubulin(Tujl),但在实验组中,这3种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在对照组中,EPI—NCSCs同时表现了雪旺细胞和早期神经元的鉴定特征;在实验组中,EPI—NCSCs没有神经元的鉴定特征,只表达雪旺氏细胞的鉴定特征。这表明,周围神经组织液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EPI-NCSCs向雪旺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