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0 毫秒
451.
以野生型拟南芥(WT)、硫化氢(H_2S)合成酶缺失型突变体lcd、脱落酸(ABA)合成缺失型突变体aba1实生苗为材料,以0.3 mol·L-1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ABA含量、H_2S含量的影响,及其在拟南芥抵抗干旱胁迫中的作用及信号关系。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显著提高LCD和ABA1基因相对表达以及H_2S含量,ABA含量;干旱胁迫显著抑制突变体lcd、aba1的种子萌发;干旱胁迫下,外施NaHS促进干旱胁迫下WT、lcd和aba1中內源H_2S的产生及上调LCD、ABA1基因相对表达,而外施ABA提高干旱胁迫下WT、aba1中H_2S含量及LCD、ABA1基因相对表达,但是对lcd中H_2S含量及LCD基因相对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号分子H_2S和ABA在拟南芥的干旱胁迫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且H_2S位于ABA的下游参与调控拟南芥的信号过程。  相似文献   
452.
甘肃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土壤纤毛虫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对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隶属于3纲12目41科55属的土壤纤毛虫115种,其中包括11个未定名种和26个中国土壤纤毛虫新纪录种。街子温泉景区、曲溪景区、麦积山石窟区、石门山和仙人崖景区各分布有47、46、44、33和26种,大弹跳虫、似织毛虫、膨大肾形虫、僧帽肾形虫、迅捷肾形虫、吻四膜虫、长刀口虫和苔藓刀口虫为广布物种。前口目和下毛目为风景名胜区土壤纤毛虫群落中的优势类群,肾形目和盾纤目为次优势类群,侧口目、吸管目和寡毛目为罕见类群。风景名胜区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与我国已有研究报道的其他地区的均极不相似。研究结果表明,风景名胜区土壤纤毛虫物种十分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繁多,群落结构复杂而特殊;土壤和水生纤毛虫群落物种组成极不相似,土壤和水生纤毛虫群落是不同的2个独立群落。  相似文献   
453.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建构和完善“人体解剖生理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强调课程价值、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评价方式等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其进行了总结与梳理,以期与同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454.
[目的] 为探究重金属对淡水绿藻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对水质检测具有明显指示作用的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实验材料,CdCl2·2H2O和CrCl3·7H2O提供重金属离子,探究不同浓度Cr3+和Cd2+在单一和复合胁迫下对藻细胞浓度、叶绿素a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随着Cr3+和Cd2+浓度不断增加,藻细胞浓度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叶绿素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现象,浓度为1 mg/L的单一和复合胁迫下有最大值,且毒性作用表现为Cr3+ < Cd2+ < Cr3++Cd2+;与藻细胞膜相关的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长;重金属离子浓度低于10 mg/L时对藻细胞内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大于10 mg/L时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结果表明在单一或复合重金属胁迫下,普通小球藻会充分调动与抗逆性相关的酶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55.
离体条件下对佛手参种子进行了非共生萌发研究,成功实现了种子萌发,并通过根状茎增殖和分化获得了大量再生种苗。结果表明,成熟佛手参种子难以萌发,而未成熟种子具有萌发能力,萌发率可达到20%,最适萌发培养基为:1/2MS+1.0-2.0mg·L-1。KT+0.1mg·L—NAA+10.0mg·L-1腺嘌呤;根状茎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3.0mg·L。6-BA+0.1mg·L-1 NAA+10.0mg·L。腺嘌呤;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MS+I.0mg·L-1 KT+10.0mg·L-1腺嘌呤。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1.0mg·L。KT)与较低浓度类生长素(O.1mg·L-1 NAA)的配比对佛手参种子萌发、根状茎增殖及芽分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NAAA制种子萌发。根状茎与愈伤组织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的分化能力却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56.
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抗立枯丝核菌的放线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省河西走廊盐碱土中分离所得50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对立枯丝核菌有生防潜能的放线菌,旨在为生物防治作物病害提供新的菌种资源。通过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筛选拮抗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及分子鉴定。经过平板初筛,有4株菌株对立枯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编号Ⅰ18-5-2、Ⅲ22-3-12、Ⅳ16-3-2、DC009-1-23,其中Ⅳ16-3-2和DC009-1-23有较高的拮抗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5 mm和15.5 mm;进而对这2菌株进行发酵液复筛,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9.02%和80.49%;活体组织试验表明,Ⅳ16-3-2和DC009-1-23对立枯丝核菌的防治效果分别达54.29%和45.71%;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将菌株Ⅳ16-3-2初步鉴定为变异链霉菌,DC009-1-23为丁香链霉菌。  相似文献   
457.
植物花对称性与传粉系统密切相关,花特征的变异性受到传粉者的选择作用。由于特化的传粉者对两侧对称的花的稳定选择,Berg假说认为两侧对称植物花大小的变异性比辐射对称植物的更低;而且,在传粉者的选择作用下花特征比植物营养特征明显有更低的变异性,因为后者更易受环境影响。该文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的50种开花植物(包括19种两侧对称植物和31种辐射对称植物)的花和叶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两侧对称植物还是辐射对称植物,花大小的变异性都显著低于叶片大小的变异性,表明传粉者对花施加的稳定选择有利于花的稳定性。但是,辐射对称物种花大小的变异程度和两侧对称物种的相似,即使在控制物种系统发育的影响后,也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这与Berg假说不一致。高山生态系统中传粉者种类相对较少,以熊蜂和蝇类为主,传粉者的活动受局域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传粉昆虫对植物花的选择作用强度可能有较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458.
采用磷脂脂肪酸( PLFAs)分析法比较了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 ( Willd.) C. E. Hubb.﹞非入侵区、轻度入侵区和重度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并对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部分理化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不同类型微生物含量与部分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中共检测到37种微生物,包括28种细菌、4种放线菌、4种真菌和1种原生动物,其中,细菌含量最高。6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高,且它们在3类入侵区均有分布;27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低,且它们在3类入侵区也均有分布;4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低,且它们仅分布在个别入侵区。随红毛草入侵程度加剧,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的含量均逐渐升高,且它们在重度入侵区土壤中的含量分别较非入侵区增高11.34%、19.60%和13.95%;并且,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也逐渐升高。随着红毛草入侵程度的加剧,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下降,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H值和含水量均逐渐升高,而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较小;与非入侵区相比,重度入侵区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59.27%,而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 pH 值和含水量分别升高73.71%、68.60%、15.09%和32.9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H值和含水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864、0.868、0.836和0.889;土壤中的真菌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蔗糖酶活性和pH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0.868和0.832。研究结果显示:红毛草能够改变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使土壤条件更利于红毛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459.
微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已从最初的基础生理阶段跨越至分子水平的整个科学领域的应用阶段,成为推动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短短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相继诞生了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介绍了微生物学研究领域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60.
原生动物在生物监测中的作用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在水环境质量变化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中,原生动物可作为指示生物来衡量水体的受污染程度。探讨了原生动物在水体监测中的作用及实际应用情况,展望了原生动物在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