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神经浸润的发生预示胰腺癌预后不良,疼痛的发生与神经浸润密切相关,癌细胞和神经组织间相互作用、连接及粘附可能参与了神经浸润的发生,Claudins作为组成紧密连接的主要成份,在多种肿瘤中有所表达,本实验拟通过观察其成员CLDN11在体内、体外mRNA水平的表达,探讨CLDN11在胰腺癌神经浸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诊断及治疗新方法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裸鼠坐骨神经周围注射不同人胰腺癌细胞系的方法建立稳定的胰腺癌神经浸润动物模型,成瘤后检测肿瘤组织中CLDN1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检测不同人胰腺癌细胞株中CLDN11 mRN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CLDN11在神经侵犯发生率低的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神经侵犯发生率高的肿瘤,在正常胰腺组织中无表达。CLDN11的mRNA水平在panc-1细胞株中表达高于Capan-2组。结论:经本实验研究发现CLDN11在PNI发生率高的肿瘤组织及高神经浸润能力的细胞株中表达下调,而在PNI发生率低的肿瘤组织及神经浸润能力低的细胞株中高表达,可以得出在神经浸润发生中,CLDN11的表达受到抑制的结论,由此推断如果过表达CLDN11,有可能阻碍PNI的发生及发展;另外,CLDN11表达的下降也可能预示着PNI的发生及进展,因此CLDN11表达的下降可作为PNI发生的预警信号,也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靶点,为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胰腺癌的预后提供初步的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检测小鼠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RIPs)表达谱,并检测RIP3在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后的表达。方法:①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RIPs家族基因在小鼠组织(心、肝、肺、肾、脑、小肠、骨骼肌、脾和主动脉)中的mRNA表达谱,并采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RIP3在小鼠组织的蛋白表达谱。②将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缺氧组和对照组,缺氧组置于缺氧环境中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中RIP3的表达变化。结果:①mRNA水平:RIP1 mRNA在脑组织中表达最高,心脏、肺、肾、骨骼肌较低;RIP2在心脏和肺表达量较其他组织高;RIP3在肠中表达较其他组织高出4倍以上,脑组织中未检测到RIP3表达;RIP4的表达以肺最高,而骨骼肌、脑和血管中表达量低。②蛋白水平:在小鼠组织中,RIP3表达以脑、骨骼肌中最高,心脏、肝、肺中表达较低。③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中,缺氧组心肌细胞的RIP3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IPs在小鼠组织中呈现差异表达,而在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后RIP3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73.
肺部真菌病是临床上少见的肺部感染,但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对该疾病认识的增加,临床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该病缺乏特征性症状,痰真菌检出率较低,易误诊和漏诊。我科对2005年7月~2010年7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5例肺真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微小RNA(microRNAs,miRNA)是一类22个核苷酸左右的非编码调控RNA。可以通过切割mRNA或者是抑制翻译两种机制,在转录后水平发挥调控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microRNA参与调控发育、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目前已证实miRNA参与肿瘤发生和进展,miRNA表达谱是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miRNA突变、缺失或表达水平的异常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它发挥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过程。本文就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根据抗 PTCA 或支架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需要多基因治疗的特点,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 hVEGF165 和嵌合水蛭肽 (fused hirudin , FH) 融合基因,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0 中,通过脂质体介导将 pcDNA3.0/hVEGF165 - FH 转染到人内皮细胞株 (ECV304) 中, RT-PCR 及蛋白质印迹证明融合基因 hVEGF165 - FH 在 ECV304 细胞中得到表达 ( 分子质量为 24 ku 左右 ). 通过体外活性检测——— MTT 法检测 hVEGF165 - FH 对 ECV304 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体外血管生成分析 hVEGF165 - FH 对内皮细胞株 ECV304 增殖的影响 . 通过体外抗栓活性检测,表明表达产物具有促进内皮细胞株增殖及加快血管生成的作用,同时显著抑制了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P < 0.05) 并显著延长 APTT 和 TT (P < 0.05) . 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基因在内皮细胞株中得到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 hVEGF165 和嵌合水蛭肽 (FH) 的双重活性,这为以后的融合基因治疗再狭窄的动物实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  相似文献   
76.
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是由原发性人肝细胞癌(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特异性产生并可能具有刺激HCC生长、浸润和促进转移等作用的刺激因子.肝癌细胞一些依赖维生素K代谢酶障碍可能与DCP具有一定关系;刺激肝癌细胞生长机制可能与激活Met-Janus kinase 1-STAT3和KDR-PLC-γ-raf-MEK-MAPK信号传导通路相联系.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在DCP与原发性肝癌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及其在肝癌研究与治疗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77.
银耳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银耳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影响。将ICR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银耳多糖(TP),8周后获取小鼠心、脑,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差异。结果:TP各剂量组SOD和GSH-Px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SOD、GSH-Px活力均高于低剂量和中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TP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MDA含量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银耳多糖对于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正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8.
CD15 mRNA和nm23H1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评估结直肠癌预后指标。应用催化信号放大-原位杂交技术。研究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和nm23H1的mRNA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结直肠癌中CD15和nm23H1的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84.4%和66.7%。CD15mRNA高表达及nm23H1mRNA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状况密切相关,提示CD15和nm23H1的mRNA表达均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客观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效应的影响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nsionmolecule-1,I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functionassociatedantigen-1,LFA-1)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计数不同实验条件下与心肌细胞粘附的中性粒细胞;以及抗ICAM-1单抗和抗LFA-1单抗阻断后中性粒细胞粘附数的改变,检测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结果中性粒细胞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粘附数较缺氧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心肌细胞释放LDH明显增高(P<0.01),单纯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抗ICAM-1单抗和抗LFA-1单抗后,缺氧/复氧组与心肌细胞粘附的中性粒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释放LDH也明显下降(P<0.01)。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氧/复氧使心肌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效应增加,心肌细胞损伤加重,ICAM-1和LFA-1参与这一过程。抗ICAM-1和抗LFA-1单抗可减轻中性粒细胞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80.
西红花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以花柱入药,被誉为"植物黄金"。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在显花植物的花器官形成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有极大的可能影响西红花花器官的形成进而影响花柱发育。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来自西红花转录组数据库中的17条MADS-box转录因子的核苷酸进行解读,及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信号肽、导肽、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亲疏水性、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及功能域进行预测分析,并将西红花和其他植物的MADS-box蛋白进行同源比对,同时构建了西红花和模式植物拟南芥MADS-box蛋白家族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西红花MADS-box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在630~750 bp左右,分子量在24~29 kD之间,理论等电点(pI)均大于7,介于8.69~9.54之间,表现为碱性疏水蛋白,既不含有信号肽也没有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原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有一个MADS-MEF结构域和K-box结构域。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西红花和石刁柏的MADS-box蛋白同源性较高。与拟南芥的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西红花MADS-box蛋白可聚为两大类,分属于MIKC和Mβ亚家族。本工作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西红花MADS-box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