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Polι与移行细胞癌发生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DNA聚合酶■(Pol■)在膀胱肿瘤细胞株及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ol■在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培养膀胱肿瘤细胞株BIU87细胞、T24细胞株,利用RT-PCR方法检测Pol■在膀胱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收集人膀胱粘膜正常组织、临床膀胱肿瘤和肾盂癌的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利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Pol■的表达。结果:Pol■在膀胱肿瘤细胞株中丰富表达,显著高于膀胱正常粘膜组织(P<0.01);Pol■在膀胱肿瘤及肾盂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膀胱正常粘膜组织的表达(P<0.01),且与移行细胞癌的分级相关。结论:Pol■在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为进一步研究Pol■在膀胱肿瘤中表达的意义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大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ICC)的分离和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膀胱中的作用提供条件.方法:取大鼠的膀胱组织,采用Ⅱ型胶原酶酶解法分离细胞,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含50ng/ml SCF、15%(v/v)FBS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用c-kit特异性杭体标记细胞,免疫荧光鉴定ICC细胞.结果:培养8小时后的ICC贴壁良好,并保持其固有特征:两个长的突起,多个短的侧突.胞体小,核大,c-kit抗体荧光染色阳性.结论:酶解法分离大鼠膀胱ICC并培养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REB和NF-κB在p38MAPK所致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明确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p38MAPK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PF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设正常组、SP刺激组(SP组,10-7mol/L)、SP刺激+SB203580(10μmol/L)阻断p38MAPK组(SP+SB组)、SP刺激+PD98059(10μmol/L)阻断CREB组(SP+PD组)、SP刺激+SN50(10μmol/L)阻断NF-κB(SP+SN组)。WB法、免疫荧光法、ELISA法检测12 h和24 h时p-p38、p-CREB、NF-κBp65水平及GFAP、TNF-、IL-1β水平变化。结果:SP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p-p38、p-CREB、NF-κBp65显著升高,GFAP水平显著增高,同时TNF-和IL-1β水平显著增高。与SP组比较,用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后,SP+SB组p-p38、p-CREB、NF-κBp65显著降低,GFAP、TNF-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用PD98059阻断CREB通路后,SP+PD组p-p38、NF-κBp65无显著变化,p-CREB显著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重组人PCNA突变体(mutant PCNA,mPCNA)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建立稳定高表达该目的蛋白的宫颈癌细胞系Hela.为进一步研究PCNA在DNA损伤修复中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舍有定点突变的PCNA cDNA序列克隆到T载体中,然后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V5-His A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1/V5-His A-mPCNA,稳定转染到Hela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白细胞记数法测定细胞的生长速率.结果: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5-His A-mPCNA经酶切、测序分析与实验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稳定建系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相应位置可见清楚的目的条带;稳定高表达mPCNA的细胞系与野生型细胞相比两者的生长速率基本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5-His A-mPCNA;建立了稳定高表达该突变体的Hela细胞系;PCNA突变体的高表达不影响Hela细胞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的最佳营养支持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法将60例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PNS)组和肠内营养支持组(ENS),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ENS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显著高于PNS组(p0.05)。ENS组的营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S组(P0.05),且营养支持费用少于PN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肠梗阻等手术相关并发症,PNS组发生静脉炎3例。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