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结合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实时定量PCR芯片(qPCR array)为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一种高度灵敏、可靠的方法。在基因功能分类基础上,结合qPCR准确定量的特性,qPCR array可同时定量分析上百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是研究一组特定功能基因表达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Ⅰ期肠切除吻合术处理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实施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的59例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择期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42例患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除肿瘤大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肿瘤复发率等。结果:与根治切除术组比较,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肿瘤切除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优于根治切除术组,且手术切口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早于根治切除术组患者(P0.05);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复发转移率均明显低于根治切除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两年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用于急诊处理急性梗阻性结肠癌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处理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微创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67.82±9.57)min,术中出血量为(296.48±33.24)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1.12±1.33)d,下床活动时间为(6.05±1.85)d,住院时间为(8.44±1.63)d,复发率为10.81%,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8.16±8.94)min,术中出血量为(482.32±24.21)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8.18±1.09)d,下床活动时间为(8.47±1.23)d,住院时间为(11.28±1.91)d,复发率为19.44%,并发症发生率为30.55%;腹腔镜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配合手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10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新辅助化疗组采取术前辅助化疗,而对照组术前不接受化疗。观察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随访三年,记录两组患者的肿瘤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66%,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89%;新辅助化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为5.08%,远处转移率为6.78%;对照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2.50%,远处转移率为18.75%。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肿瘤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中,术前对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具有明显的效果,患者近期疗效良好,毒副反应可耐受,且手术后的复发转移率相对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拟通过湿热环境习服性训练和抗晕动病训练两阶段,探究训练对降低晕动病发病率及等级的作用。方法:选取6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配对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①一阶段采取模拟湿热环境静坐、快走、负重跑等训练,通过检测受试者主观感受、肛温、心率、血压、出汗率、汗盐浓度等指标确定受试者达到湿热环境习服;然后两组均在40℃、80%下进行Coriolis加速度转椅试验诱发晕动病,以Graybiel法评定晕动病得分及等级,以评价湿热环境习服训练是否可以降低晕动病发病率及等级;②三个月后实验组脱习服后进行二阶段常温下(20℃、50%)抗晕动病训练,共接受旋转转椅法训练10次,每次通过Graybiel法记录晕动病得分及等级;对照组不接受两阶段的训练。然后两组再次均进行Coriolis加速度转椅试验诱发晕动病,以Graybiel法评定晕动病得分及等级,用以评价抗晕动病训练是否可以降低湿热环境下晕动病发病率及等级。结果:①一阶段湿热环境习服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Graybiel评分及等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二阶段抗晕动病训练后,实验组Graybiel评分及等级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单纯湿热环境习服训练并不能帮助降低湿热环境下晕动病的发病率和等级;但抗晕动病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等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构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相关的Cchl1a3基因R528H敲入小鼠模型。方法将 Cchl1a3-knock-in打靶载体电转染ES细胞,经过G418和Ganciclovoir筛选阳性ES细胞克隆并用PCR和DNA测序法鉴定。将阳性ES克隆注射到小鼠囊胚,获得嵌合体小鼠。通过杂交获得的杂合子小鼠与FLP小鼠交配繁育获得去neo杂合子小鼠,并用PCR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将去neo杂合子小鼠交配得到纯合子后代,进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观察。结果打靶载体成功转染ES细胞,PCR和DNA测序法证实9个ES细胞克隆发生正确的同源重组。通过显微注射获得7只嵌合体小鼠。将嵌合体小鼠交配繁育的杂合子小鼠和FLP小鼠交配获得9只去neo杂合子小鼠,最终得到15只去neo纯合子小鼠。该小鼠在发育至性成熟阶段,精神、饮食及活动状态良好,但是在4个月龄时逐渐出现脱毛,皮肤破溃甚至死亡。结论成功构建Cchl1a3基因 R528H 突变的纯合子小鼠,为研究人类CACNA1S基因功能和阐明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朱琳  ;赵晓航 《生命科学》2014,(7):709-716
炎性小体是由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组装的多蛋白复合体,是宿主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应对外界危险信号时,炎性小体能激活半胱天冬酶-1,通过调节白介素-1β和白介素-18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成熟与释放,参与先天性免疫防御。炎性小体活性异常与人类先天性和获得性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炎性小体在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炎性小体的组成、功能、激活方式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人体肠道共生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肠道微生物在维持宿主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成分和功能变化可导致严重的肠道和全身性疾病。以新一代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基础的元基因组学研究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的整体认识,还加深了对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促进人类健康机理的理解,为肠道炎症、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等人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就肠道微生物元基因组学与肠道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与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轻度哮喘组(n=30)、中度哮喘组(n=38)和重度哮喘组(n=28),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25-(OH)D3浓度、第一秒最大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CD4~+、CD8~+、CD4~+/CD8~+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3与免疫功能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25-(OH)D3浓度、FEV1%pre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4~+、CD4~+/CD8~+、血清IgA、IgM、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哮喘组血清25-(OH)D3、IgA、IgM、IgG水平、FEV1%pred、CD4~+、CD4~+/CD8~+均低于中度哮喘组和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又低于轻度哮喘组(P0.05),重度哮喘组CD8~+水平高于中度哮喘组和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又高于轻度哮喘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25-(OH)D3与FEV1%pred、CD4~+、CD4~+/CD8~+、IgA、IgM、IgG均呈正相关(P0.05),与CD8~+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25-(OH)D3浓度显著降低,且与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25-(OH)D3浓度的检测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0.
自1986年6月至1994年2月住院收治细菌L型败血症324例。年龄4天-78天。病原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枸椽酸杆菌、鼠伤寒沙门菌、腊样芽胞杆菌、级脓杆菌变形直菌等。做细菌L型培养同时应用光镜、电镜、酶联免疫法快速诊断,可提高诊断率,使患者早日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