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黄俊何 《蛇志》2010,22(1):39-41
白眉蝮蛇毒血凝酶是国内新上市的一种新药,是从长白山白眉蝮蛇毒的毒液中提取的含有凝血酶和类凝血酶的复合制剂,近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现就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广西沿海地区红树林根系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培养,从广西北海及防城港红树林根系土壤中分离出放线菌并提取其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获得菌株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及菌株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红树林根系土壤样品中分离出15株典型放线菌菌株.16S rDNA测序比对鉴定结果显示,15株典型放线菌菌株中有12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常见菌属;3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为稀有放线菌.本研究分离纯化获得15株典型放线菌,初步揭示了广西沿海地区红树林土壤中放线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3.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表达及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18例哮喘患者PBMC的 HO-1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测定全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的百分比含量、血清总IgE含量、肺通气功能,并与18名健康正常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组PBMC中HO-1表达阳性的细胞百分比41.7%±7.44%与正常对照组10.5%±4.3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组PBMC HO-1 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26.05±4.14)与正常对照组(10.82±4.26)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HO-1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与FEV1占预计值%、PEFR和MEFR50%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89,-0.56,-0.51,均P<0.01),与全血COHb的百分比含量及血清总Ig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 0.48, 均P<0.05).HO-1 mRNA的表达水平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顶峰呼气流速(PEFR)和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R50%)均呈显著负相关(r 值分别为-0.89,-0.65,-0.67, 均P<0.01),与全血COHb的百分比含量和血清总Ig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 0.85和0.62, 均P<0.01).结论哮喘患者PBMC 的HO-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HO-1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HO-1表达的变化与哮喘患者的病情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4.
氯离子在上皮物质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Cl-跨紧密吸收上皮转运的研究资料表明,Cl-跨上皮吸收主要经细胞通路进行。至少由两个步骤组成。一是经上皮细胞顶膜的电导性Cl-通道进入细胞内;二是经上皮细胞基侧膜的协同转运系统或高电导Cl-通道排出细胞外...  相似文献   
55.
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临床上凡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用来降颅压。临床上致肾损害的报道不多。本文8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应用甘露醇脱水后致肾功能损害者2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7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46~89岁,平均年龄63岁,男4...  相似文献   
56.
摘要 目的:大麻二酚(CBD)具有抗肿瘤和抗炎活性,是一种非成瘾性的活性成分,近年来受到医药界的广泛关注,但其水溶性较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拟合成一种新型的水溶性化合物,并测试其抗肿瘤与抗炎活性。方法:本文主要基于CBD进行结构改造,化学合成了新化合物大麻二酚2,6-苯氧乙酸二钠盐(CBD-S),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试了其溶解性。同时在HepG2(人肝癌细胞)和J774A.1(小鼠单核巨噬肿瘤细胞系)细胞上分别通过噻唑蓝(MTT)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测试了其体外抗细胞增殖及抗炎活性。结果:我们成功获得了CBD-S新化合物,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鉴定结果证实新合成的CBD-S结构正确,HPLC方法测试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在细胞增殖实验中,我们发现该化合物在细胞培养液中终浓度为5-10 μg/mL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在细胞抗炎活性研究中,为了获得在J774A.1细胞上的安全无毒浓度来开展后续的活性测试,我们首先检测了该化合物在J774A.1细胞上的毒性,发现在该细胞系温孵CBD-S在细胞培养液中终浓度为10 μg/mL以下时,是没有细胞毒的。接下来,在J77A.1细胞,我们发现CBD-S在细胞培养液中终浓度为0.01-1.00 μg/mL时,显著抑制了脂多糖(LPS)诱导的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生成。结论:新合成的化合物CBD-S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与抗炎活性,提示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的深入或体内验证研究。  相似文献   
57.
中国人血红蛋白New York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在中国大陆发现的10个快速异常血红蛋白家系的研究结果,这种异常血红蛋白的电泳迁移率属于K型,血红蛋白稳定性轻度降低,血红蛋白变型的结构分析,包括珠蛋白肽链的分离,氨基乙基化β链的酶解和指纹分析,以及异常肽段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测定,证实其β链113位(G15)的缬氨酸被谷氨酸替代,称为血红蛋白New York(α_2β_2~((?)23(G15)Val→Glu)) 在10个家系的调查中共发现35例Hb New York患者,他们都没有临床症状。其中2例是Hb New York和α~O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双重杂合子,血红蛋白New York的含量达90%以上;其余患者都尾Hb New York杂合子,血红蛋白New York含量大约50%。从血红蛋白New York的地理分布可以看出,这种异常血红蛋白在我国南方发生频率较高,接近0.4%。Q##原图像不清晰  相似文献   
58.
本文旨在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与慢性应激大鼠结肠高动力的关系。大鼠随机分为慢性避水应激(water avoidance stress,WAS)组和假避水应激(sham water avoidance stress,SWAS)组,记录大鼠每日1 h应激期间大便粒数,连续10 d;分别制作结肠平滑肌条,使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两组肌条自发性收缩活性以及SWAS组H2S合成酶抑制剂预处理后收缩活性;测定结肠内源性H2S的产生浓度;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结肠内源性H2S合成酶分布及表达。结果显示,WAS组大鼠应激期间大便粒数、结肠肌条收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高于SWAS组(P0.05);WAS组结肠内源性H2S产生量明显低于SWAS组(P0.001);H2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在纵行肌条和环形肌条细胞浆、肌间神经元细胞核中强表达,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主要表达于肌间神经元胞浆;与SWAS组相比,WAS组大鼠结肠(去除粘膜及粘膜下层后)CBS和CSE的表达下调(P0.001);H2S合成酶抑制剂明显增加SWAS组肌条收缩的AUC(P0.001)。以上结果表明,内源性H2S合成酶表达下调、H2S合成减少是慢性应激结肠高动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估自体DC与CIK 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给予20 例难治复发急性髓细 胞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20 例难治复发的应用同样化疗方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患者做为对照组;治疗后4 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KPS)评分,DC 与CIK 细胞治疗前和治疗后1 周检测T细胞亚 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细胞因子(IL-12、IL-2、IL-7、IFN-酌及TNF-琢)水平的变化。结果:①DC 与CIK 细胞 治疗组有效率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②DC 与CIK 细胞治疗后1 周,患者T 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细胞因子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其中CD3+、CD3+CD56+及IL-12、IL-7 明显升高(P<0.05)。结论:DC与CIK 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9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普通饲料喂养+缓冲液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缓冲液(H.E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5mg/kg链尿佐菌素组(H.E+3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4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5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55 mg/kg STZ组)及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6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诱导胰岛素抵抗,继之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体重、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常规饮食组相比,高糖高脂饮食各组大鼠出现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下降(P0.01)。不同剂量STZ注射,H.E+45 mg/kg STZ组成模率最高且无自愈现象。结论:通过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出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45 mg/kg为STZ理想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