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为了获得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本研究采集出生1日龄巴什拜羔羊后肢骨骼肌组织,采用两步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并对分离获得的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了鉴定、传代培养及诱导分化等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以高效获得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RT-PCR检测结果表明骨骼肌卫星细胞标志性基因pax7、Myf5、MyoD、desmin和c-Met均呈阳性表达。获得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连续传代12代,细胞的形态仍保持正常,且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仍保持在50%以上,但是当细胞传代至第18代时,逐渐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衰退。细胞的生长符合典型的"S"型生长曲线,且第2代和第8代细胞的生长曲线没有明显的差异,至第14代时细胞的增殖速度逐渐降低。采用低浓度马血清培养体系,可成功诱导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向肌管方向分化,诱导培养至第5天时,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标志基因MyHC呈阳性表达。由此得出结论,本研究采用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纯化体系高效、可靠,可以满足较高纯度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92.
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KISS-1基因的表达产物Kisspeptins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54,GPR54)在这一调控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哺乳动物青春期启动、发情排卵及季节性繁殖等过程密切相关。该文就近年来Kisspeptins/GPR54系统对哺乳动物生殖活动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93.
新疆的小麦品种(系)麦谷蛋白优质亚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有重要影响,优质亚基的利用是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新疆小麦优质亚基的分布规律,利用已开发的优质亚基和1B/1R易位系的分子标记,对新疆1242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新疆小麦品种资源中,优质亚基2*、7+8、5+10、glu A3d、glu B3b、glu B3d、glu B3g的分布频率依次为20.2%、22.0%、21.9%、16.9%、14.3%、11.9%、10.3%;1B/1R易位系的分布频率为12.6%。在冬小麦品种资源中,国外品种(系)5+10、1B/1R易位系的分布频率均最高,7+8、glu B3d、glu B3g的分布频率均最低;审定品种2*、glu B3d、glu B3g的分布频率均最高。在春小麦品种资源中,国外品种(系)glu B3d的分布频率最高;国内品种(系)5+10、glu A3d、1B/1R易位系的分布频率最高,2*、glu B3d的最低;审定品种2*的分布频率最高,glu B3b、glu B3g的最低。总体来看,新疆春小麦优质亚基的分布频率总体高于冬小麦;导入LMW-GS优质亚基是新疆小麦品质进一步改良的重要方向;地方品种是LMW-GS优质亚基的良好供体。从1242份新疆小麦品种(系)中挑选出兼含多个优质亚基的冬、春小麦品种(系)各21份、24份,可在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中加强利用。  相似文献   
94.
NAC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所特有的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抵抗逆境和激素调节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PCR技术,克隆获得了紫花苜蓿NAC转录因子Ms NAC1(Gen Bank登录号为JN099384.1)基因的c 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s NAC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993 bp,编码一个由3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亲水性蛋白,N-端具有保守的NAM结构域,C-端高度变异,具备NAC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Ms NAC1蛋白被定位在细胞核中,含有2条核定位信号序列,具有9个糖基化位点和23个磷酸化位点,三级结构为对称的同型二聚体。多重比对发现,Ms NAC1蛋白与拟南芥ATAF1和水稻Os NAC6蛋白的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s NAC1蛋白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中的ATAF亚族,与ATAF1的亲缘关系最近。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显示,Ms NAC1基因在高盐、干旱和低温胁迫下表达量均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不同处理时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根中的表达量上调幅度高于叶片,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非生物逆境胁迫的生理响应。  相似文献   
95.
绵羊ghrelin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和发育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2、30、60、90和120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各6只(无120日龄的哈萨克羊),测体重后屠宰,采下丘脑、垂体、心脏、肝脏、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背最长肌,用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ghrelin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及其在皱胃中的发育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内各生长时期的体重差异显著(P〈0.05)。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的体重在2日龄时无显著差异(P〉0.05),30~90日龄间,前者的体重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2)所检测的各组织中都有ghrelin mRNA分布,但主要在皱胃中表达,其表达量远高于其他组织(P<0.05);(3)两品种绵羊皱胃ghrelin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基本相似,都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其中雄性哈萨克羊的表达量在2~60日龄间持续上升,60日龄后趋于水平;雄性新疆细毛羊的表达量在2~90日龄间持续上升,90日龄后趋于水平。研究还发现雄性哈萨克羊皱胃胂relin基因的表达量在2~90日龄间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  相似文献   
96.
遗传算法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作为一种自适应启发式概率性迭代式全局搜索算法,具有不依赖于问题模型的特性、全局最优性、隐含并行性、高效性、解决不同非线性问题的鲁棒性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机器人学、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模糊人工神经和工程优化等设计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GA的基本原理,即搜索的基本过程;随后总结了GA与传统算法相比所具有的优点;第三部分则分别综述了GA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中主要使用的模型、设计和执行策略,以及使用GA与其他算法相互结合预测蛋白质结构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作者对GA研究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7.
有机农业棉田中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定期目测棉叶上的棉蚜数量,用扫网法同步估测天敌种群数量,对有机农业棉田和常规棉田(对照)中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棉田和常规棉田中棉蚜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差异显著。在2005年6~8月,有机棉田中棉蚜数量是常规棉田的4.17倍(P<0.05)。瓢虫成虫和幼虫的数量分别是常规棉田的3.22倍(P<0.01)和3.70倍(P>0.05);草蛉成虫和幼虫的数量分别是常规棉田的1.33倍(P>0.05)和3.00倍(P<0.05);食蚜蝇的数量是常规棉田的2.89倍(P>0.05),蜘蛛的数量是常规棉田的3.47倍(P<0.05)。因此,建议在有机农业棉花生产中,采用一些植物源杀虫剂辅助控制棉蚜。  相似文献   
98.
绵羊产羔性状主效基因检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以绵羊BMP15基因和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以湖羊、中国美利奴单胎品系、中国美利奴肉用和毛用多胎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候选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检测和基因型分析,同时研究基因对绵羊产羔数的影响。对BMP15基因进行SNP检测,结果未发现多态性位点;对BMPR-IB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了一个A746 G SNP位点。依据A746 G SNP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在各品种(系)羊中发现了3种基因型,即BB、B+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01),在湖羊中以BB基因型为主,在中国美利奴单胎品系中以++基因型为主, 而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和毛用多胎品系中以B+基因型为主。BMPR-IB A746G位点的变异明显影响绵羊的产羔数,与++基因型母羊相比, BB和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明显较多。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利用BMPR-IB基因型可以很好的预测母羊的产羔数。研究获得的这些结果强烈表明BMPR-IB为影响绵羊的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可以用于对绵羊产羔数的选择。Abstract: The curr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ct SNPs within BMP15 and BMPR-IB gene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genes on sheep litter size. Four sheep lines, HU-Yang, Chinese M erino monotocous, Chinese Merino multiparous for wool production and Chinese Merino multiparous for mutton production,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Litter sizes were recorded for each ewe in the four lines. Primers for BMP15 and BMPR-IB gene were designed from database sheep sequence and polymorphisms were detected by PCR-RFLP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polymorphism with BMP15 gene among the four lines, and there was an A / G SNP with BMPR-IB gene at base 746 among the four lines. Three types of genotype (BB, B+ and ++), based on A / G locus, were found within each line. The frequencies of geno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lines (P<0.001), with BB genotype primarily existing in HU-Yang, ++ genotype in Chinese Merino monotocous line, and B+ genotype in Chinnese Merino multiparous lines. The A / G mutation influence significantly the sheep litter sizes, and the BB and B+ ewes had significant higher litter sizes than ++ ewes. The results of present study showed simultaneously that the genotype of BMPR-IB was a perfect predictor of the sheep litter sizes. These results intensively indicated that BMPR-IB is a major gene to affect litter size in sheep, and could be used as the molecular genetic marker to select litter size in sheep.  相似文献   
99.
以野外分离的一种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与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培养温度、初始pH、碳源及氮源4个单因素对粗毛纤孔菌进行固体培养,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为9.0、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浸粉;采用L9(33)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固体培养最适碳源含量、氮源含量及初始pH组合进一步研究,得出对粗毛纤孔菌丝长速的影响排序为:氮源含量>碳源含量>初始pH,最佳组合为蔗糖30g/L、酵母浸粉1 g/L、初始pH 10.0。同时测定了粗毛纤孔菌在液体培养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粗毛纤孔菌液体培养的14 d内,多酚黄酮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强,表明粗毛纤孔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0.
旨在了解性别因素对绵羊毛性状的影响。以周岁雄性和雌性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和数据非依赖性采集策略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皮肤组织差异表达蛋白,并对筛选获得的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通路和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共计筛选获得差异表达蛋白674种,其中,280种蛋白表达上调,394种蛋白表达下调;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与皮肤毛囊发育及羊毛表型相关的差异蛋白有43种,上调差异蛋白30种,下调差异蛋白13种。GO注释结果显示,在分子功能方面,差异蛋白在氧结合、硫酸软骨素结合、亚铁血红素结合、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转运活性等37个过程显著富集;在生物过程方面,差异蛋白在细胞氧化解毒作用、肌肉收缩调节、Notch信号通路、钙离子跨膜转运和谷胱甘肽新陈代谢等120个过程显著富集;在细胞组分方面,主要富集在肥大细胞颗粒、细胞核、肌质网状组织和内质网等31个过程。KEGG通路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蛋白涉及16条信号通路,其中,MAPK、P53信号通路和羊毛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蛋白质网络互作结果显示,COL1A1蛋白与MMP2、SPARC、THBS1等差异表达蛋白联系较为紧密,其可能在羊毛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为揭示不同性别绵羊毛性状的分子机制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