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海胆主要卵黄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胆的主要卵黄蛋白(major yolk protein,MYP)大量存在于海胆卵中,同时存在于海胆精巢和卵巢中,为配子发生及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经比对发现,海胆MYP cDNA序列与其他物种卵黄蛋白原并无明显相似性,而与铁传递蛋白具有更高的相似性,有研究认为MYP为铁传递蛋白.据其存在场所和合成时期的差异,MYP可分为为CFMYP(存在于体腔内,受精后合成)和EGMYP(存在于卵中,母源性),二者均由同一基因编码.就CFMYP和EGMYP合成时期、场所和功能作用等加以比较;并对海胆MYP与其他物种卵黄蛋白(原)发生、结构与分子量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指标和刺参幼参的生长代谢进行分析。方法在水温(16±1)℃的循环养殖系统中投喂不同的微生态制剂。结果30d实验结果表明:循环养殖系统具有一定自净能力,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延长循环养殖系统的自净周期。其中“EM菌剂”在控制溶解氧含量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复合微生态制剂“海微净水剂”和“hEM菌剂”在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和化学耗氧量等方面效果较单一微生态制剂“EM菌剂”效果好,并且刺参的生理活动也较强。此外“NEM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刺参幼参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73.
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7月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对虾养殖厂凡纳滨对虾大面积暴发红体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发红,活动减弱,食欲减退,壳变硬,死亡率高等。本研究从患红体病的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分离到三株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证实其中一株为引发本次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病原菌,编号为0107。对该菌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判定为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74.
饥饿和再喂食对泥鳅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立新  蔡勋  陈炜 《生态学杂志》2006,25(1):101-104
研究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在18±0.5℃下,饥饿20 d和恢复喂食8 d的生化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初期,泥鳅鱼体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地下降,饥饿15 d后,脂肪的降低量减少并趋于稳定,而蛋白质的含量则进一步显著降低。这表明在饥饿过程中,泥鳅首先动用机体的脂肪和蛋白质提供能源,饥饿至一定程度后则主要利用蛋白质。恢复喂食后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均迅速回升,其中恢复喂食5 d后,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均达到初始水平。水分和灰分在饥饿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恢复后便开始下降;饥饿20 d后,鱼体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有一定的增加和降低,另外n-3系列脂肪酸含量升高,而n-6系列脂肪酸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75.
裙带菜假根中褐藻糖胶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pH值、提取时间和水藻比及添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裙带菜假根中褐藻糖胶的影响。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80℃p、H 5、提取时间5 h下的褐藻糖胶得率最高,水藻比影响不明显。添加500 u/g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可分别增加57%和46%。  相似文献   
76.
罗立新  王成 《微生物学报》2009,49(8):1229-1233
摘要:【目的】为了优化LJ1菌株的培养条件使之产生高活性的胞外褐藻胶裂解酶。【方法】通过富集培养技术从海带筛选到一株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LJ1, 依据表型特征、脂肪酸组成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LJ1 菌株产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LJ1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褐藻胶3 g/L、(NH4)2SO4 3 g/L、NaCl 20 g/L、KH2PO4 0.1 g/L、CaCl2 0.1 g/L;最佳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烧瓶中装液量25 mL、接种量3%、摇瓶转速150 r/min、pH7.5、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24 h。LJ1菌株所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7.6,最适NaCl浓度为0.3 mol/L。1 mol/L金属离子Mg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o2+ 和Zn2+对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LJ1菌株是Pseudoalteromonas 新的胞外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株的酶活力提高了66%。  相似文献   
77.
亚硝酸盐对污水生物除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硝酸盐作为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的中间产物, 存在于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对于生物强化除磷工艺亚硝酸盐既是电子受体用于反硝化除磷, 同时又是抑制剂影响生物除磷过程。本文综述了聚磷菌在厌氧、好氧和缺氧环境中的代谢机理, 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好氧除磷和反硝化除磷两方面介绍了亚硝酸盐对污水生物除磷影响的研究, 同时概述了亚硝酸盐对生物除磷的抑制机理, 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78.
Vasa基因是DEAD-box家族成员中的一种ATP依赖的RNA解旋酶编码基因,在生殖系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从虾夷马粪海胆精巢中克隆得到Vasa基因3′端cDNA序列。该3′末端cDNA长1057bp,与太平洋牡蛎、紫球海胆、非洲爪蟾、小鼠及虹鳟经同源进行比对,其中与紫球海胆的同源率最高达到95%,并确定其为DEAD-box家族的Vasa亚家族成员。利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Vasa mRNA在虾夷马粪海胆组织和胚胎发育期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Vasa基因在生殖腺表达量最高,雌、雄个体生殖腺中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差异明显,雄性高于雌性,差异显著(P<0.05),在肠、体腔液、肌肉、围口膜、管足中表达量低,其中体腔液表达量最低。胚胎发育期检测发现Vasa基因在16细胞期时表达量最高,16细胞期后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囊胚期表达量最低。试验结果为虾夷马粪海胆生殖系统起源、分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于虾夷马粪海胆生殖系分化途径来讲,Vasa可作为一种有利的研究工具,追溯其生殖系的起源和分化。  相似文献   
79.
目前,我国形成规模养殖的经济贝类有近20种,贝类增养殖已经成为沿海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海水贝类产量为1024万吨,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7.82%。但是目前,由于气候变化、海洋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因素导致我国海产贝类病害越来越重,寄生虫就是主要病原之一,其中尼氏单孢子虫就是其中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寄生于很多种海产贝类体内。这种病害在很多地区都有暴发,国外对其研究较多,国内梁玉波等时这一病害进行了研究。因此,系统阐述国外贝类尼氏单孢子虫病害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我国海产贝类病害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时尼氏单孢子虫的分类、病害的流行情况、尼氏单孢子虫的形态学,病害的主要症状。尼氏单孢子虫的检测方法,尼氏单孢子虫与寄主之间的交互作用,环境因素时病害流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我国贝类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MC4R基因的SNPs及其与屠体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黑素皮质素受体(MC4R, melanocortin-4 receptor)基因的突变与猪、鼠和人等的食欲、肥胖、生长等性状有关, 而鸡MC4R基因的功能却知之甚少. 利用PCR-SSCP(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和DNA测序的方法, 对资源家系F2代鸡群MC4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存在4个单核苷酸多态(SNP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 其中, 在MC4R基因5′调控区-524 nt发生了碱基的转换突变(C→T), 导致突变型基因比野生型基因多了一个NF-E2和一个cap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在MC4R编码区(61 nt)发生了碱基的错义突变(G→A), 导致此处蛋白质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 在MC4R编码区315和336 nt发生了碱基的颠换突变(G→T)和转换突变(C→T), 这两个突变为同义突变. 通过最小二乘分析SNPs与屠体性状的关系, 结果是突变的BB, DD和FF等基因型与鸡的体重、全净膛重(或半净膛重)、腿肉重等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关系, 但与腹脂重不显著. 结果表明, MC4R基因可以作为影响和控制鸡体重、生长等屠体性状的主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