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结核病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是宿主防御反应之一,研究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助于认识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理和发现新的药物靶标。利用包括19200个基因或基因片段的DNA芯片研究巨噬细胞株U937对临床和实验室菌株感染的差异表达,Northem blotting和RT—PCR验证了芯片研究结果。Mtb H37Rv感染下调bcl—2,vitaminD受体、干扰素调控因子3、细胞色素氧化酶C表达,幅度分别为2-,3-,3-,2.5-倍,临床菌株感染上调SOD2、SOD3、丝氨酸蛋白酶、toll—like受体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TAT1)、hypoxia—inducible factor22等表达,幅度分别为2.9-,2.5-,2.5-,22-,2.4-,5.9-倍。结果提示,临床菌株感染更多促进凋亡,限制宿主的杀灭机理。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导致这些差异表达的结核分枝杆菌成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土家族源流的遗传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选华  李辉  毛显赟  文波  高嵩  金建中  卢大儒  金力 《遗传学报》2004,31(10):1023-1029
通过分析湖北恩施、湖南吉首地区土家族两个人群样本,利用14个Y染色体非重组区(NRY)单倍群分型技术对土家族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分型结果结合其他地区土家族两个人群和相关民族群体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根据不同人群的地理分布展示在地图上。然后对各主成分和单倍群进行偏相关分析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家族主体与汉族在父系结构上比较接近,但依然有一定的区别。同时还发现龙山地区唯一保留土家语的土家族与氐羌族群有很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土家族最早的起源可能正是氐羌民族。实验结果表明,恩施和吉首地区的大部分土家族与周边民族群体间的血缘交流频繁;而龙山和永顺的土家族更能代表土家先民的遗传结构,他们与西部氐羌族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基于ITS序列探讨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绍清  施苏华  钟杨  王燕 《广西植物》2004,24(6):488-492,487
测定了分布于我国的 2 2个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种或变种的nrDNAITS区序列 ,它们的序列长度在 476~ 496之间。GC含量都超过了 70 % ,应用Kimura2 模型计算了序列间的分化程度 ,构建了最大简约树、邻接树和最大似然树 ,分析结果表明 :( 1 )淡黄金花茶、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大样金花茶和凹脉金花茶的关系较近 ;( 2 )小瓣金花茶、小花金花茶、薄叶金花茶、多瓣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的关系较近。ITS区序列分析结果与AFLP分析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44.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人源巨噬细胞U937感染异烟肼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前后的全细胞蛋白表达图谱进行差异比较和分析,发现其中产生差异的有32个蛋白质斑点,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其中5个表达明显上调的蛋白质斑点进行分析鉴定,获得5个明确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通过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分析,确定这5个蛋白质分别为热休克蛋白105β、凋亡抑制蛋白-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组织蛋白酶B、桥粒胶蛋白3.上述发现有助于了解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入侵早期导致的巨噬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变化,为深入研究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45.
一个新的Br蛋白基因部分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新疆北部艾比湖分离纯化到极端嗜盐古生菌AB1,采用PCR方法扩增了其165 rRNA基因(16S rDNA)和编码螺旋C至螺旋G的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Br)蛋白基因片段,并测定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于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学研究表明,AB1是Natronococcus属中新成员。通过对菌株AB1的Br蛋白亲水性分析表明,AB1的Br蛋白与已报道Br蛋白有类似的超二级结构,进一步的蛋白质序列聚合比对结果表明,AB1中Br蛋白螺旋C至螺旋G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菌株差异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B1的Br蛋白是一种新的Br蛋白。  相似文献   
46.
最近新发展的基于计算短串频度, 推断原核生物系统发生关系的K串组分距离方法, 以整个蛋白质组作为数据集. 采用每个物种的全部核糖体蛋白质或氨酰tRNA合成酶, 得到一致结果. 已知后一组蛋白质在单个使用时, 产生彼此不同的进化树. 我们构建进化树不需做任何序列联配, 所得亲缘树包括16个古细菌、105个细菌和2个真核生物. 大部分低层分支与《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2版), 即2003年第4次发布的细菌系统分类大纲相一致, 而且对高层分支关系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7.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参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并且是这一代谢过程的限速酶。其终产物是活性氧(包括OH·、H2O2和O2-)和尿酸。这两种产物参与体内多种生理活动。从XOR基因的结构、XOR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基本功能、控制XOR活性的多个环节以及XOR的两种催化产物活性氧和尿酸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功能及机制进行了总结,以期对XOR的发现、研究历史及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48.
肌注腺伴随病毒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肌注腺伴随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介导凝血Ⅸ因子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安全性,道德采用PCR、反转录PCR(RT-PCR)分别检测rHSV/AAV包装系统产生的重组腺伴随病毒AAV-mFⅨ,和病毒感染细胞后所得上清再次感染的BHK细胞中的HSV(herpes simplex virus,HSV)和野生型AAV。同时观察HSV引起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纯化后的AA-mFⅨ中HSV≤1个病毒基因组(viral genome,v.g.)/10^8个病毒基因组AAV-mFⅨ,且不具备感染活性;没有野生型AAV。其次,采用PCR、RT-PCR1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了AAV-mFⅨ在体内的分布和表达时间;通过抗AAV的抗体检测和病理切片等方法观察了AAV-mFⅨ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AAV-mFⅨ仅分布在注射点肌肉组织内,表达可持续200天以上;抗体水平低,各主要脏器均未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AAV介导的凝血因子Ⅸ系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9.
采用定点诱变技术, 将R338A点突变引入人凝血因子Ⅸ基因, 并构建于AAV载体上, 以rHSV/AAV杂合辅助病毒系统介导制备rAAV-hFIX重组病毒, 然后, 经肌肉注射对血友病B小鼠进行治疗实验, 观察该突变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活性以及机体对该突变衍生物的免疫反应与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 (i)治疗小鼠体内可检测到hFIX-R338A突变衍生物的存在, 并持续15周以上; (ii)突变衍生物hFIX-R338A在小鼠血浆中的凝血活性达(34.2±5.23)%, 显著高于野生型Ⅸ因子凝血活性((14.27±3.4)%); (iii)治疗小鼠体内未检测到抗Ⅸ因子突变衍生物抗体的存在; (iv)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局部及全身性毒副作用. 提示: 以AAV介导人凝血因子Ⅸ高活性突变衍生物hFIX-R338A基因治疗可能成为替代野生型Ⅸ因子进行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一个更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0.
对水稻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nsLTP) LTP110中结构重要的5个氨基酸位点进行了定点突变,测序结果证实了突变体构建成功。在尝试了多种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表达之后,发现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载体适合于LTP110野生型及突变体的表达。将编码野生型LTP110及突变体Y17A,P72L,R46A,D45A,C50A蛋白的cDNA顺序克隆进两种硫氧还蛋白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pTrxFus载体可以在宿主菌GI724中以较低水平表达野生型LTP110及突变体Y17A,P72L,R46A融合蛋白,但不能表达D45A和C50A融合蛋白;pET32a(+)载体可以在宿主菌BL21 (DE3) trxB-中以可溶蛋白的形式表达野生型及所有突变型融合蛋白,且表达量比在pTrxFus载体/GI724突主菌中表达量高。对pET32a(+)载体中表达的LTP110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并利用带有荧光标记的脂肪酸分子对其测活,结果表明表达的野生型LTP110分子具有结合脂质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