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51.
人工采取8只优质芬兰雄性蓝狐的精液,分别利用2%、4%、6%和8%甘油浓度的卵黄-Tris-果糖-柠檬酸钠稀释液进行稀释,制成细管冻精。在冻融后0、O.5、2、4、6h检测4种浓度组的精子运动度、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冻融前后精子的超微结构变化。冻融后0h,4%甘油浓度组冻融精子的运动度、质膜完整率、顶体的完整率均最高(分别为41.8%、43.6%、48.4%),2%浓度组最低(分别为24.5%、27.6%、31.7%);随着检测时间延长,2%与4%组的精子特性差异显著,但2%、6%、8%3个组间差异不显著;6h时各组间精子的运动度均不超过10%,最高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分别为11.8%、12.7%。说明蓝狐精液稀释剂中甘油的适宜浓度应为4%,冻融后精子的活力维持时间较短。蓝狐精子冻融过程中质膜极易发生膨胀或断裂、顶体囊泡化或溃散,而质膜和顶体丢失现象较少。  相似文献   
452.
饲养条件下东北虎交配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和 2 0 0 0年的 1 1~ 1 2月期间共记录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1 6对东北虎的 1 693次交配事件 ,对其中 1 1 92次成功的交配事件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东北虎的交配行为谱 ,记录了 1 6种个体行为和 7种社会行为。东北虎的交配持续期为 (6 5 0± 2 5 0 )d ,不同繁殖对的交配次数差异很大 ,最少为 49次 ,最多可达 1 1 3次 ,交配成功率为 70 41 %。东北虎的交配高峰出现在 8∶0 0~ 1 0∶0 0时和 1 6∶0 0~ 1 8∶0 0时。交配成功的次数在第 3~ 5d达到高峰 ,失败的次数在开始交配时最高 ,以后则逐渐降低。在将雌、雄虎赶入小围栏内的首次爬跨前东北虎需花费 (2 0 2 4± 1 2 85 )min的时间做准备 ,其后的各次爬跨与首次相似 ,只是花费时间大大缩短 ,且持续的时间相差很大 ,最短仅为 4 70s,最长则达 6 3 1min。交配后的休息过程同时也是下一次交配前的准备阶段。每次将雌、雄虎赶入小围栏内东北虎要连续进行 (9 40± 4 60 )次爬跨 ,整个交配过程持续 (1 2 67± 3 0 5 )min ,每次爬跨历时 (1 0 0 9± 5 45 )s。  相似文献   
453.
以幼苗期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i Turcz.)为实验材料,研究经长蠕孢属真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侵染后毛脉酸模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含量和产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幼苗期毛脉酸模中的白藜芦醇在受到外界真菌诱导时对真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同一真菌的不同菌株诱导强度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起效时间上。但白藜芦醇苷含量受外界真菌诱导的专属性不强,且影响强度与诱导浓度有关。对幼苗期毛脉酸模各种诱导处理都没有使其生物量受到明显的抑制。通过试验筛选出大斑病长蠕孢001使幼苗期毛脉酸模中白藜芦醇苷和白藜芦醇产量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分别使其提高1.54和3.99倍。  相似文献   
454.
2005年4月-2007年10月对黑龙江省肖叶甲科的种类及地理分布进行了调查,并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分区方法,将黑龙江省肖叶甲动物地理分为11个省级区划单元;并根据其的分布记录,构成C数据矩阵,采用最大值法进行聚类运算.结果共记录肖叶甲14属57种(亚种),其中包括隐头叶甲亚科34种、锯角叶甲亚科15种、肖叶甲亚科8种,分别占总数的59.6%、26.3%和14.1%.其他两亚科即隐肢叶甲亚科和瘤叶甲亚科在黑龙江省无分布.在区系成分上有3属共9种只在古北区分布,属于古北种:1种为黑龙江省特有种;其他在古北、东洋两区均有分布,属于广布种.统计分析发现本科的大多数种类均分布于该省东南部,气候较温和湿润的区域.其中东南山区,包括牡丹江东部和西部,共有41种,占总数的71.9%;其次是松嫩平原地区22种和兴安岭山区15种,分别占总数的38.6%和26.3%.聚类分析结果与地理区划结果基本吻合,第一组即牡丹江西部省与牡丹江东部省关系最为密切,第二组松江平原省与松嫩北部省关系最近,而西部干旱草原省与其他各省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455.
北重楼传粉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重力玻片法、套袋法和TTC法分别研究了北重楼(Paris verticillataM.-Bieb.)的散粉规律、繁育系统和花粉活力,同时观察了花部特征对风媒传粉的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北重楼的散粉时间为8:10~16:30,散粉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散粉高峰出现在下午12:00~14:00。北重楼的散粉期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6月初结束,5月底达到最高峰。花粉活力在散粉后3~4 d达到最大(99.3%),以后迅速减小。柱头可授性在散粉后1~5 d最强,5~10 d中等,10 d以后可授性减小。北重楼无无融合生殖现象,以自花传粉为主,异花传粉为辅,自花传粉结实率很高(90%),异花传粉结实率较低(8%~10%)。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重楼属植物的演化及在百合科中的系统进化提供生殖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6.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估测森林郁闭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遥感数据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用Bootstrap方法筛选最优郁闭度估测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模型估测森林郁闭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论是用所有变量构造的模型还是用所选最优变量构造的模型,郁闭度估测的相对偏差在5%左右.筛选出的最优变量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论差异很大,说明除了筛选方法,地带性植被和地形地貌的不同也会造成估测郁闭度最优变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57.
虫害诱导植物间接防御反应的激发与信号转导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通过产生和释放挥发性物质增加植食性昆虫的天敌对其寄主或猎物的定位,减少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取食,从而达到间接防御的目的。植物对植食性昆虫所做出间接防御反应激发因子和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对应用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引诱害虫天敌,并进一步从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间三级营养关系,研究动植物协同进化机理和病虫害防治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虫害诱导植物间接防御反应的激发因子,昆虫取食信号的转导途径及对植物间接防御相关基因的激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综述。  相似文献   
458.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北京植物园4科6种药用植物的1144个组织块中分离到内生真菌973株,根据形态特征将778株产生孢子的菌株鉴定为21个分类单元,其中腔孢菌11种、子囊菌6种、丝孢菌4种.从每种植物中分离的内生真菌种数为5~8种,其中Alternaria alternata是这6种植物内生真菌的优势种,同时Microsphaeropsis conielloides也是杜仲的优势种.这6种植物具有较高的内生真菌定殖率(47.9%.63.1%)和分离率(0.70~0.93),而且枝条的内生真菌定殖率和分离率明显高于叶片;随着枝条年龄的增长,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和分离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宿主和组织偏好性.  相似文献   
459.
目的:克隆菊花耐盐碱相关锌指蛋白基因,并进行盐胁迫和品种间差异的表达分析。方法:从大量菊花资源中筛选出抗盐碱品系小菊‘阳光’,利用RT—PCR从经150mmol/L碳酸钠处理的小菊‘阳光’叶片中分离得到一个锌指蛋白cDNA全长克隆,用Northern杂交检测其在不同盐处理和不同品种小菊中的表达。结果:获得了全长794bp的基因CmSTZF(GenBank接受号为DQ864730),编码区为170个氨基酸残基。Blast分析表明,CmSTZF含有AN1型锌指结构,序列模式为C-X2-C—X(9—12)-C-X(1-2)-C-X4-C-X2-H-X5-H-X-C,由Cys^110-Cys^113-Cys^131-His^134及Cys^124-Cys^126-Cys^142-His^140分别围绕锌离子与其他氨基酸共同组成2个锌指四面体结构;在第67~76及第94~104氨基酸残基序列间存在核定位信号。同源性比较发现,CmSTZF与水稻OsISAPI具有54%的同源性,而二者的锌指保守区相似性达100%。Cluster分析表明,小菊CmSTZF锌指蛋白与水稻的2种逆境反应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归属同一类逆境功能蛋白。在150mmol/L碳酸钠胁迫下,耐盐小菊‘阳光’锌指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耐盐小菊‘神韵’,表明CmSTZF锌指蛋白基因在盐碱胁迫下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结论:克隆了小菊耐盐碱相关的锌指蛋白基因CmSTZF,其在耐盐小菊‘阳光’中的表达量高于非耐盐小菊‘神韵’,这为小菊锌指蛋白基因CmSTZF耐盐碱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0.
记述采自黑龙江小兴安岭寄生于木蠹象和小蠹虫的茧蜂科1新种——木蠹三盾茧蜂Triaspisnanchaensissp.nov.,模式标本的正模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副模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