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短梗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brevipedicellus是林业害虫的一种重要卵寄生蜂,目前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尚没有报道.本研究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 ±5%、光周期14 L:10 D条件下对该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以柞蚕卵为寄主,该蜂的发育历期为23.58 d,其中卵期、幼虫期、预蛹-蛹期分别为2.73 d、8.96 d、11.50 d;在无营养补充条件下,雌、雄蜂平均寿命分别为2.92 d和1.96 d;单卵平均出蜂量为7.04头,后代雌蜂比为87.49%.该蜂羽化主要发生在白天,日羽化最高峰在10:00-12:00,占全天羽化总数的33.33%.此外,成蜂交配行为均发生在寄主卵外,且雄蜂可多次交配,但雌蜂一般只交配1次,平均交配时间为43.60 s.本研究基本明确了短梗长尾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蜂防治林业害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2005~2006年在辽宁省千山利用信息化学物质野外诱捕黄色梢小蠹Gryphalus fulvus、红松根小蠹Hylastes plumbeus、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及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成虫,结果显示:这4种小蠹在4月18日至8月10日期间都明显出现2次扬飞高峰。第1次扬飞高峰持续均为30d左右,第2次扬飞高峰期约为15d;黄色梢小蠹和红松根小蠹第1次扬飞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出现,第2次扬飞高峰期分别在7月中下旬和上中旬;横坑切梢小蠹与纵坑切梢小蠹的扬飞高峰期基本一致,第1次扬飞高峰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第2次扬飞高峰在7月上中旬;结果同时还表明诱虫量第1次扬飞高峰一般都明显大于第2次,只是黄色梢小蠹在首次利用信息化学物质进行监测且密度较高时例外。  相似文献   
3.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重点防控对象,也是我国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现阶段美国白蛾在我国的种群密度持续增加和扩散,缺乏有效天敌的控制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美国白蛾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种类.捕食性天敌主要包括昆虫、蜘蛛、两栖类和鸟类,整理出国外报道的捕食性天敌名录119种,国内捕食性天敌名录29种;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类,整理出国外报道的寄生性天敌名录47种,国内寄生性天敌名录53种.本文回顾了我国在美国白蛾天敌利用方面取得的阶段成果,并针对将来天敌复合体的应用和原产地天敌的引进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垂直面取样法,对中国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及干扰程度下访花食蚜蝇群落的物种组成、多度、丰富度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选择了不同垂直带的两个样地,分别位于800~1 100 m和1 750 ~2 150 m;每个样地选取3种生境类型,每一生境类型采样面积为20 m×20 m。252组调查数据表明,共采到访花食蚜蝇42种2 540个体。不同海拔生境访花食蚜蝇的组成、多度、丰富度及多样性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低海拔样地内不同生境访花食蚜蝇的群落相似性高于高海拔样地;低海拔样地访花食蚜蝇的多度高于高海拔样地,而物种丰富度低于高海拔样地;不同生境类型访花食蚜蝇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但高海拔样地与低海拔样地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过渡林生境(岳桦林带)与次生林生境(针阔混交林带Ⅱ)中访花食蚜蝇的多样性较高。保护珍稀植物物种的人工植物花园访花食蚜蝇多样性仅次于过渡林生境(岳桦林带)与次生林生境(针阔混交林带Ⅱ),保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食根动物是植物的主要危害者,植物与食根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食根动物与异质性土壤、根系的关系,以及食根动物对植物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食根动物与根系生物量的变化、再生能力、存活,植物化学物质与其他有机体之间的作用机理和食根动物对植物生理、种群动态、植物结构的影响.建议加强对植物控制食根动物取食时采取的对策、食根动物改变生态系统C、N循环的机制以及植物寄生性线虫存在的生态系统养分的动态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低温冷藏是延长天敌昆虫货架期的有效方法之一.昆虫的存活率、生殖力、田间寄生(捕食)力等是评估天敌昆虫耐冷藏力的重要指标.昆虫耐冷藏力受冷藏前、冷藏中和冷藏后的各种外源(非生物)因子和内源(生物)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周期、氧浓度、冷藏持续时间、冷藏前的预处理、冷藏过程中的温度处理(混合低温)等外源因子和虫体能量物质的储备、繁殖方式、年龄/龄期、滞育(休眠)状态、营养等内源因子.本文对影响天敌昆虫耐冷藏性的内源因子和外源因子的种类以及产生这些影响的生理学机制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天敌昆虫低温储藏技术研究和生产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蠋蝽抗寒性对快速冷驯化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冷驯化可以提高某些昆虫的耐寒性.为了探讨不同冷驯化诱导温度对蝎蝽抗寒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室内人工饲养的第3代蝎蝽成虫为对象,利用热电偶、液相色谱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了经15、10、4℃冷驯化4h和梯度降温(依次在15、10、4℃各驯化4h)冷驯化后,蠋蝽成虫过冷却点、虫体含水率及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甘油和氨基酸含量,及其在不同暴露温度(0、-5、-10℃)下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处理后暴露在-10℃时,梯度处理组和4℃冷驯化处理组的蝎蝽成虫存活率为58.3%,其他处理组及对照组(室温饲养)的存活率显著降低,平均为8.9%;梯度处理组与4℃冷驯化处理组蠋蝽成虫过冷却点平均为-15.6℃,比其他处理平均降低1.3℃;各处理虫体含水率无显著差异,平均为61.8%;与其他各组相比,梯度处理组和4℃冷驯化组蠋蝽成虫的葡萄糖、山梨醇和甘油含量分别增加2.82、2.65和3.49倍,丙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增加51.3%和80.2%,海藻糖、甘露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下降68.4%、52.2%和30.2%,而果糖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快速冷驯化对蠋蝽成虫具有临界诱导温度值,梯度降温驯化不能在快速冷驯化的基础上提高蠋蝽成虫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化疗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效应,现有的化疗药物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毒副作用小且有效的化疗药物一直是肝癌患者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从紫穗槐种子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天然产物6aR,12aR,12a-羟基紫穗槐苷元,采用CCK-8法检测了其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伤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其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情况,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了6aR,12aR,12a-羟基紫穗槐苷元上调Bim蛋白表达进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6aR,12aR,12a-羟基紫穗槐苷元可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活力,24 h、48 h和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1.77μmol/L、5.65μmol/L、5.0μmol/L;同时可浓度依赖性地提高细胞凋亡率;可通过下调抑凋亡蛋白Survivin、Mcl-1、Bcl-XL、Bcl-2,上调促凋亡蛋白Bak、Bim、Bax、Bid的表达,进而促进PARP和caspase-3的活化,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进一步地研究发现:6aR,12aR,12a-羟基紫穗槐苷元通过延长Bim的半衰期而增加Bim的积累,且具有和MG132类似的生物学功能,能够阻断蛋白的降解途径来抑制Bim降解。上述研究表明,6aR,12aR,12a-羟基紫穗槐苷元可通过抑制蛋白降解从而上调细胞中Bim蛋白的水平,进而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2007年10月对黑龙江省肖叶甲科的种类及地理分布进行了调查,并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分区方法,将黑龙江省肖叶甲动物地理分为11个省级区划单元;并根据其的分布记录,构成C数据矩阵,采用最大值法进行聚类运算.结果共记录肖叶甲14属57种(亚种),其中包括隐头叶甲亚科34种、锯角叶甲亚科15种、肖叶甲亚科8种,分别占总数的59.6%、26.3%和14.1%.其他两亚科即隐肢叶甲亚科和瘤叶甲亚科在黑龙江省无分布.在区系成分上有3属共9种只在古北区分布,属于古北种:1种为黑龙江省特有种;其他在古北、东洋两区均有分布,属于广布种.统计分析发现本科的大多数种类均分布于该省东南部,气候较温和湿润的区域.其中东南山区,包括牡丹江东部和西部,共有41种,占总数的71.9%;其次是松嫩平原地区22种和兴安岭山区15种,分别占总数的38.6%和26.3%.聚类分析结果与地理区划结果基本吻合,第一组即牡丹江西部省与牡丹江东部省关系最为密切,第二组松江平原省与松嫩北部省关系最近,而西部干旱草原省与其他各省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