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多胺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低分子化合物,其合成的关键限速酶是鸟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和多胺共同参与生物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细菌鸟氨酸脱羧酶在结构上和真核生物略有不同,但是功能类似,其能通过促进多胺的产生发挥对细菌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细菌鸟氨酸脱羧酶也参与细菌对其他物种的作用,但对人体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细菌鸟氨酸脱羧酶在促进细菌生长、适应环境、抗生素抗性和生物膜形成等方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希望能对细菌鸟氨酸脱羧酶及其作用的后续研究提供一些信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norD编码的超家族转运蛋白NorD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使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W2野生株和norD基因缺失株及norD互补菌株,微孔法培养形成生物膜,同时使用番红染剂对形成的生物膜染色,通过酶标仪检测特定波长下的A值,对细菌生物膜形成定量分析。结果常规培养时,MW2野生株和MW2 norD缺失株生物膜的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Fe~(2+)离子环境下,MW2 norD基因缺失株培养48h,生物膜形成的量少于MW2(t=3.878,P=0.0082)。结论MW2 norD基因缺失株在低Fe~(2+)离子环境下引发生物膜分解,提示NorD可促进Fe~(2+)离子环境下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3.
普通冠状病毒229E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明确哈尔滨地区普通冠状病毒229E(Human Coronavirus-229E,HCOV-229E)株的流行和变异情况及其与SARS-CoV的异同,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区常见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规律及预防,乃至疫苗的制备打下基础。方法利用RT—PCR法对2003年上半年采集的部分发热病人血清及血细胞进行筛选,同时采用基因测序、序列分析等手段对扩增的HCOV-229E N gene片断进行蛋白和基因分析。结果55例标本中HCOV-229E RNA阳性病例5例,占9.09%;测序结果看出哈尔滨地区检出229E株N基因的序列与已公布的HCOV-229E Ngene(295—802)序列完全相同,所测片断为HCOV-229E N gene的部分序列。该基因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犬冠状病毒、TGEV及猫感染性腹膜炎病毒有一定同源性;但与已公布的SARS-CoV N gene序列比较,相似性小于1%。结论(1)该地区发热病人普通冠状病毒229E株阳性率为9.09%;(2)哈尔滨地区流行的HCOVN基因无变异发生;(3)HCOV-229E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犬冠状病毒、TGEV和猫感染性腹膜炎病毒有一定的同源性;(4)哈尔滨地区HCOV-229E N gene与SARS-CoV N gene相似性小于1%。  相似文献   
24.
部分肝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HBV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确定了内蒙古海拉尔地区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采用基因型特异引物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 38例无症状HBV携带者 ,3例急性肝炎 ,41例慢性肝炎 ,3例肝硬化 ,3例肝癌患者和38例健康人血清中HBV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12 6例中有 91例检测到HBVDNA ,其中 ,HBVB型 ,C型分别为 11例 ( 12 .1% )和 6 8例 ( 74.7% ) ,同时检测到B型和C型者有 8例 ( 8.8% ) ,有 4例 ( 4.4% )尚未确定基因型别。可见 ,在海拉尔地区HBV感染同时存在HBVB型和C型 ,而且C型是这一地区流行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25.
博尔纳病 (Borna Disease,BD)最初是作为一种马的神经性疾病被认识的。1894年~ 1896年 ,在德国萨克森地区的一个名为博尔纳的小镇上 ,发生了一场多数致死性马脑炎的大流行。因而该病及其致病因子即以有文献记载的首次暴发地点被命名。自 2 0世纪初确定了 BD的病原体以来 ,人们对BD及其病原 -博尔纳病病毒 (Borna Disease Virus,BDV)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已经证实 ,BDV是一种含有包膜的、非分节段、负股 RNA病毒 ,含有大约 8.9kb的基因组 ,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和转录 [1 ]。因其具有与其它单股负链RNA病毒所不同的生物学特征 ,19…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与其产铁载体的关系。方法采用K-B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确定7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CAS琼脂实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是否产铁载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确定细菌产铁载体的量,根据中位数法将70株临床分离菌分为铁载体高产组(35株)和低产组(35株);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抗生素耐药性与其产铁载体是否相关。结果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出菌株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50.00%(35/70);铁载体检测实验确定70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产生铁载体,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与铁载体产量呈正相关关系(r=0.3154,P0.05),对庆大霉素耐药菌株铁载体产量明显高于敏感菌株(t=3.1650,P0.05),且铁载体高产组耐药率及lgMIC值明显高于低产组(x~2=9.6570,t=3.1360,P0.05)。结论 7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均产生铁载体,铁载体可能参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干扰庆大霉素的抑菌或杀菌过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及对喹诺酮敏感和耐药菌株中gyrA与parC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231株,采用K-B纸片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随机选取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耐药菌株4株和均敏感的菌株3株,分别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的耐药决定区,扩增片段长度分别为625、319bp,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并做序列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1.1%(118/231)和45.9%(106/231);gyrA和parC基因经序列分析显示,耐药株均有gyrA基因的突变,其中1株出现第83、87和27位氨基酸的改变,2株出现第83位氨基酸的改变,1株出现第47位点的改变;环丙沙星敏感株中未出现gyrA基因的突变。4株耐药株均有parC基因的突变,引起相应氨基酸Ser80→Arg的改变,2株环丙沙星敏感株也发生了同样的改变。结论哈尔滨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显著,在喹诺酮耐药株中有gyrA和parC基因的同时突变,在敏感株中也发现了parC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28.
本实验采用SephadexG25及ACA凝胶柱层析技术,对神经肽注射液中多肽成份进行过柱分离。将过柱后收集的不同洗脱峰的溶液通过紫外扫描,茚三酮显色,微量双缩脲试验及薄层层析等技术进行鉴定。此外还用SDS—PAGE检测该注射液纯度及分子量。结果表明神经肽注射液含有一种主要多肽成份及大量小分子肽类,其主要多肽成份的分子量为14,000D。  相似文献   
29.
HPV16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基因功能区包括早期区(E区)、晚期区(L区)及调节区。E区与细胞转化、致癌有关;L区分为L1和L2,L1区主要编码病毒衣壳蛋白,表达的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通过对HPV16L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可为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和诊断试剂盒打基础。本实验通过甲醇诱导培养法及SDS-PAGE电泳对本室已立了HPV16L1-ρPIC3.5/GS115重组菌株进行了筛选,获得了1株HPV16L1晚期基因的GS115酵母菌重组表达株,所表达的蛋白质分子量为80KD。与预计相同,并证明第3天时L1蛋白的表达量最大。  相似文献   
30.
本文报导了由编码细胞角蛋白的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的克隆的特点,介绍了其亚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序列分析发现,Endo B基因由七个外显子和六个内含子组成.Endo B 基因家族至少由一个结构基因和一个假基因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