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猪源新城疫病毒JL01株分离鉴定及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在吉林省某猪场发生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达到40%~50%,病死率15%,取其脾、肺、肾等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可见副粘病毒样颗粒,表明其病原可能为某种猪源副粘病毒,命名为JL01株。在对该病毒的的血凝、血凝抑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后,初步确定该种猪副粘病毒为猪源新城疫病毒。病毒回归试验表明,纯化的病毒对猪仍有较强的致死性,并可从死亡猪体内分离到新城疫病毒。该病毒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半数致死量(EID50)分别为55.2h、1.60和10-7.5/0.1 mL,表明该毒株属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在此基础上,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猪源新城疫病毒F基因,与其他10株NDV毒株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JL01株与B1、LaSota、Clone30等经典的新城疫病毒弱毒株同源性较高(91.5%~98.5%),与ZJ1、Mukteswar等强毒株的同源性较低。F基因氨基酸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G-K-Q-G-R-L117,与弱毒株序列完全相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JL01株属于基因Ⅰ型。因此,本研究所分离到感染猪的新城疫病毒属于基因变异的新城疫病毒弱毒株...  相似文献   
9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为多启动子基因,也是影响动物生长发育和肉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在克隆草原红牛IGF-I基因5’调控区1954bP的基因组序列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IGF—I5’调控区的启动子结构;预测出评分在95分以上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有71个;分析结果没有发现CpG岛和TATA—box。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GF-I转录效率以及对草原红牛生长和肉用性状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3.
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蛋白质组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功能。蛋白质组学较之前的基因组学对于生命现象的解释更直接、更准确,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我们简要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并简单概述了这项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
精原干细胞(SSCs)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很可能成为制作转基因动物及治疗雄性不育的一条新途径。为了研究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法转染体外培养SSCs的可行性,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携带LacZ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L导入包装细胞PA317,用含G418的培养液筛选得到5株稳定转染的产毒细胞。收集这些克隆的产毒上清,过滤后进行倍比稀释,用NIH-3T3细胞通过X-gal染色测定其浓缩前病毒滴度。结果显示,PA3173培养上清中病毒的浓缩前滴度最高,达1.1×103CFU/mL。再将筛选到的稳定转染的NIH-3T3细胞培养至单层,进行X-gal染色检测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结果显示,大多数稳定转染的NIH-3T3细胞均为X-gal ,表明这些细胞成功表达了目的基因LacZ。本研究结果为后期工作中用该载体感染体外培养SSCs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闫守庆  祝万菊  张雪梅  李冰  孙金海 《遗传》2007,29(12):1504-1508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蓝狐基因组,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对特异性亮带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获得42个卫星DNA序列, 该卫星DNA单体大小为737 bp, G+C含量为51.9%, 单体之间同源性为91%~97%; 每个单体由3个约245 bp的亚重复串联构成, 亚重复之间的同源性为49%~55%; 在物种进化过程中, 该卫星DNA有G+C含量逐渐降低而A+T含量逐渐上升的趋势; 该卫星DNA为犬科动物种属所特有, 与犬着丝粒相关卫星DNA为同类卫星DNA, 同源性为74%, 命名为α-卫星DNA。  相似文献   
96.
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长江中下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朱晓东  耿波  李娇  孙效文 《遗传》2007,29(6):705-713
摘要: 利用30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长江中下游5个鲢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30个基因座中, 共检测到144个等位基因, 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1~10个, 其中有25个座位具有多态性,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3.33,5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4.0/4.1,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4445~2.6332, 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3233~0.3511, 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421~0.4704,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068~0.4286。对数据进行F-检验, Fst值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中等, 并对基因型进行了基于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 所得P值说明5个群体均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平衡。5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466~0.9146,遗传距离为0.0893~0.1665, 并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用UPGMA方法对5个鲢群体进行亲缘关系聚类。  相似文献   
97.
利用改造的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转移载体,成功地对尼帕病毒(NiV)和亨得拉病毒(HeV)的核蛋白基因进行了分泌表达。重组蛋白表达的时效性分析结果显示,Sf9细胞感染重组病毒72~96h后,蛋白的表达量达到高峰,大规模表达可分别获得2.3~2.4mg/L纯化的目的蛋白。应用Western blot、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对两种重组N蛋白与兔抗NiV和HeV阳性血清的反应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种重组N蛋白和阳性血清有很好的反应性,并且在血清学上有交叉反应。该研究为今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试剂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猪IGF-Ⅰ基因表达量的标准曲线.方法根据自己克隆的猪IGF-Ⅰ(GenBankNo.DQ784687)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的检测方法,构建检测猪IGF-Ⅰ基因表达量的标准曲线.结果由pMD-18TIGF-Ⅰ所构建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反应体系中含1×102~1×106拷贝猪IGF-Ⅰ基因分子时,扩增反应Ct值与拷贝数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灵敏度高(可检测出低于10个拷贝/μL的样品)、特异性强、准确可靠.结论成功构建了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猪IGF-Ⅰ基因表达量的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99.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一种主要的致病菌,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含有荚膜成分,并且这种荚膜成分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和抗噬菌作用有关。主要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5型和8型血清学分类、分子结构、影响因素、表达调控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0.
以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杂交株F2的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杂交株F2的Rhomboid蛋白家族相关基因,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构建出克隆质粒pMD-Rhomboid.以KpnⅠ、PstⅠ双酶切重组质粒pMD-Rhomboid和鸡痘病毒载体质粒pUTA2,并将纯化的Rhomboid基因亚克隆至鸡痘病毒载体pUTA2复合启动子下游,构建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UTA-Rhomboid.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该质粒转染FPV282E4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通过BrdU药物加压筛选,并通过RT-PCR和蛋白质印迹等方法检测,筛选出一株球虫鸡痘重组病毒rFPV-Rhomboid.进一步经CEF扩增病毒后,免疫雏鸡,监测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重组病毒接种鸡外周血中的CD4 、CD8 含量显著高于非免疫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重组病毒对鸡的增重效果差异显著(P<0.05),对E.tenella的攻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