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宠物指人们精心饲养,以供玩赏愉悦的宠爱动物。目前犬类在我国宠物市场发展较为迅速,而且历史非常悠久,其他宠物的饲养规模、普及程度与犬类还相距较远。对国内犬临床疾病情况研究发现,近年来犬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广大宠物医师对于此类疾病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大。本文主要从犬营养代谢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较为先进的诊断方法、后期治疗饲养,三个方面进行对犬营养代谢病进行探讨,希望对于宠物市场在我国的发展、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和宠物营养的科学搭配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2.
显性白毛调控基因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表达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KIT基因对羊驼毛色的影响及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差异,实验在分析羊驼KIT基因结构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表达引物,将羊驼KIT基因exon10-exon14成功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中,构建了KIT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 )-KIT.同时进行诱导表达,并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免疫原,采喟长程免疫程序免疫兔子,成功制备兔抗羊驼多克隆抗体,从而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1)羊驼KIT基因exon10-exon14编码含13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2)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 )-KIT诱导下,表达的KIT蛋白为可溶性蛋白;(3)免疫组化研究表明,白毛色羊驼皮肤毛囊内根鞘周围组织有KIT蛋白的表达,外根鞘和结缔组织也有少量表达,而黄色羊驼皮肤毛囊周围即内外根鞘则不表达KIT蛋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构建含有人存活蛋白(survivin)-2B主要T细胞表位区域、人和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链的核心片段CTP37区域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人胚肾293T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搭桥PCR技术构建含有Survivin2B主要T细胞表位区域、人和猴CTP37区域基因的融合基因2PAG,将其插入含有人IgK链前导信号肽(sig)、人IgG-Fc和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信号肽融合基因序列的细胞膜锚定修饰真核表达载体pCI—Fc—GPI中,继而又将酶切后的sig2PAG-FC-GPI融合基因导入含有细小病毒内部核糖体结合位点(IRES)基因且可以共表达人GM-CSF和B7.1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IRES-GM/B7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VAX1-sig-2PAG-FC-GPI-GM/B7(简称pVAX1-2PFcGB)转染293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2PAG融合基因经测序正确,PCR和酶切鉴定证明已成功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IRES-GM/B7中;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的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VAX1-2PFcGB在293T细胞中得到很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VAX1-2PFcGB,且在293T细胞中可以有效表达,为对该基因疫苗的后续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雄性生殖系干细胞,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基膜上,既具有自我更新潜能,又具有定向分化潜能,是自然状态下出生后动物体内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进行自我更新并能将基因传递至子代的惟一成体干细胞。根据国内外最新相关进展,系统评述了猪SSCs分离纯化、体外培养及移植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105.
水貂自咬症个体分子鉴定引物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咬症是危害笼养水貂(Mustla vison)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阵发性神经高度兴奋、反复自咬身体后躯和尾部、对外界刺激敏感。常因外界刺激引起高度兴奋发作,干扰兽群繁殖。若咬伤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测定狂犬病病毒标准攻击毒CVS-11株全基因组序列,构建CVS-11株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方法]RT-PCR扩增CVS-11株全基因组得到有重叠的12个片段,分别克隆至平端载体pEASY-Blunt,测定CVS-11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用软件DNAMAN分析CVS-11全序列单一性酶切位点,设计引物,分4段扩增CVS-11全基因组,扩增产物经多步酶切、连接逐步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获得全长质粒pcDNA3.1-CVS-11.pcDNA3.1-CVS-11与其辅助质粒pcDNA3.1-N、P、L、G共转染NA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RT-PCR鉴定,拯救得到重组病毒rCVS-11.[结果]CVS-11全基因组序列由11 92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5个结构蛋白,结构基因排列同已知的其他狂犬病病毒一致.成功构建了CVS-11全长cDNA重组质粒pcDNA3.1-CVS-11和其辅助质粒pcDNA3.1-N、P、L和G.经共转染,成功拯救了重组病毒rCVS-11.[结论]CVS-11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为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研究狂犬病病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犊牛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初生犊牛作肝细胞供者,采用稍加改良的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和一步灌流结合组织块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以台盼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较好培养体系不同时间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尿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相比较于一步灌流结合组织块消化法,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取的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活性高、功能强;LDH漏出量、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等指标在1周内呈现规律性变化,第3和第4天时LDH漏出量最低,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正常,表明所分离的肝细胞在培养第3 ̄4天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