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目的:将自合成的超支化聚合物固定到氨基硅球上形成一种新型的糖肽富集材料,用于糖肽的高效分离与富集。方法:阴离子开环聚合法合成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经高碘酸氧化成为超支化聚甘油醛(hyperbranched polyglycerol-aldehydes,HPG-ALD)后固定于氨基硅球上,再用己二酸二酰肼修饰得到的酰肼材料应用于糖肽富集。结果:经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等手段证明材料被成功合成。同时,使用制备成功的新材料来富集标准糖蛋白和糖肽都获得了良好的富集效果。结论:实验证明超支化缩水甘油酰肼材料(hyperpolymer-assisted hydrazide functionalized microspheres,HHMs)可用于低丰度糖蛋白/糖肽的富集。  相似文献   
62.
蛋白O-连接岩藻糖基转移酶1 (Pofut1)基因缺失可导致Notch分子无法与配体结合并启动信号传递. 为研究Pofut1基因对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ESC)向神经分化的影响,利用Pofut1基因敲除的胚胎干细胞与野生型胚胎干细胞,经体外培养诱导拟胚体(EB)分化为神经细胞,计数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比例,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和real-time PCR等方法,分析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分子的表达. 结果显示,Pofut1基因缺失后,对EBC生长没有明显影响,分化过程中形成的拟胚体数量明显增多,分化的神经样细胞以及神经标志物分子的表达也明显多于对照组;Notch信号缺失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可以促进ES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3.
β-arrestin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QT  Wei W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2):162-164
β-arrestin 1和2是一类介导受体脱敏的重要可溶性蛋白质,对绝大部分与受体偶联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在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脱敏、内化、复敏、细胞增殖反应和基因转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β-arrestin介导的复杂信号通路的研究将揭示它们的调节功能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助于开发新一代影响GPCRs的药物.  相似文献   
64.
鲁云霞  王延枝 《植物研究》2003,23(1):36-38,T002
将分离纯化后的烟草叶片注佻 分别置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得到原生质体,原生质体释放液泡的过程,纯化后液泡的相应照片,结果说明我们选用的方法能得到完整的原生质体和液泡,且中央液泡是成熟植物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3,MMP-13)和CD147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 stromal tumors,GISTs)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9例GISTs组织中MMP-13及CD147的表达,分析MMP-13和CD147与各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GISTs组织中MMP-13和CD147的表达率分别为95.7%和97.1%,MMP-13阳性表达程度与GISTs的生物学行为、CD147表达及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P〈0.05);CD147阳性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13表达与GISTs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作为GISTs生物学行为的潜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Snail mRNA及其蛋白、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6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同时取8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nail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nail mRNA的表达。结果(1)Snail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率(83.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1.25%)(P〈0.05);高、中分化组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Snai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nail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2)胃癌组织中snail mR-NA的阳性率(7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P〈0.05);高、中分化组Snail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nail mRNA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3)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率(37.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0%)(P〈0.05);高、中分化组E-cadherin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E-cadherin蛋白阳性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均无关(P〉0.05);(4)胃癌组织中snail mRNA和snail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4,P〈0.05);Snail蛋白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234,P〈0.05)。结论(1)E-cadher-in蛋白低表达与Snail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黏膜恶性转变以及胃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E-cadherin蛋白与Snail蛋白对预测胃癌浸润转移有重要意义。(2)Snail蛋白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7.
土壤放线菌FX05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氏1号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土壤放线菌FX05最佳培养基扣最优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FX05产抑绿脓杆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1%、NaNO30.3%、K2HPO40.075%、MgS040.075%,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为28℃,培养96h产抑菌物质迭最大值。  相似文献   
68.
激光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并且取得增产和一定疗效,但也有费介现象(暂称后继效应或潜在效应).激光辐照生物体虽然是局部的有限时间,但对由多种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牛物体的影响可能是综合的.为了探索激光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理,以便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对激光直接辐照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一酵母甘露聚糖产生的效应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和紫外及红外光谱法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08 nm 激光(单脉冲25 mJ,33.3 ml-34.4 ml,脉冲频率2次/s)无论是固定辐照时间(45 s)变化样晶所置距离,或反之固定样品所置距离(290 mm)改变辐照时广开J为15 s、30 s、45 s或60 s,都能引起受照样品的结构(构象)变化,特别足糖分子结构中富含的-OH、-CH-OH、-C-O-c-、-N-C=0、-C=0等结构部件处的IR谱线对激光能最变化影响敏感.它们既是糖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氧键和糖苷键的结构基础部件,又是甘露聚糖(Man-nan)糖基化其他生物大分子进而影响它们在生物信息流中作用的重要结构部件.结果显示糖在激光牛物效应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为综合探索激光生物效应分子机理和糖在生物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为选择甘露聚糖作为生物导弹载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IGHMBP2(Immunoglobulin mu binding protein 2)基因编码一种解旋酶,参与DNA的复制和修复,并且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在基因转录中发挥重要作用。IGHMBP2基因定位于11q13.2,该染色体区段在食管鳞癌中扩增频率较高。为了探讨IGHMBP2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扩增情况及其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文章对本实验室前期报道的59例食管鳞癌原发肿瘤array-CGH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GHMBP2基因扩增频率为28.9%(17/59)。进一步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Western blot技术,发现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30、KYSE180、KYSE510和KYSE150中存在IGHMBP2基因扩增/增益以及蛋白高表达。敲降IGHMBP2后,KYSE30和KYSE150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01),侵袭迁移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敲降后转染IGHMBP2质粒,回复其蛋白表达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又得以恢复(P<0.01)。上述结果表明,IGHMBP2过表达可能通过降低E-cadherin的表达从而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0.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Han JW  Zhang XJ 《遗传》2011,33(1):25-35
在过去的5年中,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方法已被证明是研究复杂疾病和性状遗传易感变异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 各国科学家在多种复杂疾病和性状中开展了大量的GWAS, 对肿瘤、糖尿病、心脏病、神经精神疾病、自身免疫及免疫相关疾病等复杂疾病以及一些常见性状(如身高、体重、血脂、色素等)的遗传易感基因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截止到2010年9月11日, 运用GWAS开展了对近200种复杂疾病/性状的研究, 发现了3 000多个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文章就GWAS的发展及其在复杂疾病/性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