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某些链球菌在感染过程中,会引发宿主系统性的细胞因子风暴,病程进展迅速,致死率高,即发生链球菌性中毒性休克综合症(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最初认为STSS由链球菌的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引发,但近年来也有不依赖超抗原的STSS病例报道,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本文主要对不依赖链球菌超抗原引发STSS的机制研究进行介绍,包括链球菌感染后宿主细胞中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炎性小体和细胞焦亡的发生、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细胞因子风暴等。同时,对研究链球菌STSS常采用的细胞和动物模型进行总结,旨在为实验室开展STSS的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是一种能够检测DNA突变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与适于大样本筛选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对PCR-SSCP技术在微生物检测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3.
细菌荚膜多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楷宬  陆承平  范伟兴 《微生物学报》2011,51(12):1578-1584
随着分子生物学、糖化学和免疫学的发展,细菌荚膜多糖的研究逐步深入.不仅对其特性及组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其多糖合成相关基因、合成调节和致病性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本文概括了细菌荚膜多糖的化学结构、合成相关基因、多样性产生机制、合成调节、功能与致病性和应用前景,总结其研究热点,以期为荚膜多糖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4.
猪乳中含有多种蛋白质,介绍了猪乳中新发现的一组高分子量蛋白质的研究现状,对其生化性质和功能作了综述,并探讨对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禽源大肠杆菌的分离及其毒力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善元  陆辉  王健 《微生物学报》2007,47(5):795-799
从临床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的病禽组织中分离到69株细菌(其中鹅源29株,鸡源40株);通过常规形态学、培养特性和生化特征的研究,确定为大肠杆菌。PCR检测表明,其中46株(66.7%)为F1 大肠杆菌,10株(14.5%)为F1 HPI 大肠杆菌,2株(2.9%)为HPI 大肠杆菌;通过比较还发现,F1菌毛和HPI在鹅源和鸡源大肠杆菌中以及不同脏器来源的菌株中具有相似的分子流行病学。O抗原鉴定结果表明鹅源大肠杆菌的O抗原型主要有O26、O78、O18、O117,鸡源大肠杆菌的O抗原型主要有O109、O24、O18、O139、O78。药敏试验表明,其中绝大多数菌株对先锋霉素V、呋喃妥因、庆大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因菌株差异而不同,林可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多不敏感。  相似文献   
96.
本研究构建了表达牛β干扰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证实了重组BoIFN-β的表达存在于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GFP)检测分泌到细胞上清中重组BoIFN-β的抗病毒活性,可达到106.0AU/mL。同时重组BoIFN-β还可以激活鸡Mx启动子控制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录表达。综上,本研究采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重组牛β干扰素以分泌形式高水平表达,且具有天然Ⅰ型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97.
肠Remak神经(Intestinal nerve of Remak,INR)是禽类特有的一根自主神经节链,但INR中肽类递质的分布至今仍然存在许多疑问。本文应用RT-PCR方法从鸡脑组织提取的RNA中扩增生长抑素前体蛋白1(Somatostatin precursor1,PSS1)和前脑啡肽原(Preproenkephalin,PPE)基因片段,将其连接于pGM-Teasy质粒,经过转化大肠杆菌、挑取阳性克隆和测序鉴定,确定为目的片段。分别以线性化的SS1/pGM-Teasy和PPE/pGM-Teasy质粒为模板,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正反义地高辛标记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方法将合成的探针用于探查PPE和PSS1 mRNA在鸡空回肠段和直肠段INR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INR中大部分神经细胞中有PPE和PSS1的mRNA的转录,其中PPE探针杂交阳性细胞在空回肠段和直肠段INR分别占83.79%±7.96%和96.04%±4.53%,而PSS1探针在空回肠段和直肠段INR中的杂交阳性细胞分别占86.98%±7.93%和86.07%±6.11%;在整个INR中都可能有PPE和PSS1 mRNA共存于同一神经细胞的现象;原位杂交阳性神经细胞胞体呈有突起的梭形或椭圆形,其纵轴与INR延伸的方向平行;阳性神经细胞胞体在INR神经节中呈层状或成群分布,在节间束也有少量的阳性细胞分布。本文从基因水平证明INR中大量神经细胞进行PPE或PSS1的mRNA的转录,并可能作为外源性生长抑素1和脑啡肽能神经纤维支配到肠壁和输卵管  相似文献   
98.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猪细环病毒2(Torque teno sus virus 2,TTSu V2)病毒蛋白对猪血清的免疫学反应,明确TTSu V2 ORF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上特定片段的免疫原性,为TTSu V2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本实验室测序的TTSu V2毒株为研究对象,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克隆表达了TTSu V2ORF1基因上两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分析了两重组蛋白(TTSu V2 ORF1a与TTSu V2ORF1ab)对猪血清抗体的免疫学反应。【结果】应用标签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的结果显示,重组TTSu V2 ORF1a与TTSu V2 ORF1ab蛋白成功表达。应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212份猪血清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含有179个氨基酸的重组TTSu V2 ORF1a与含有416个氨基酸的重组TTSu V2 ORF1ab蛋白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二者对猪血清的反应基本一致。采用猪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的结果显示,血清抗体可特异性识别两重组蛋白。【讨论】TTSu V2 ORF1a与TTSu V2 ORF1ab相互重叠的179个氨基酸序列上(168-346)含有TTSu V2 ORF1关键的B细胞表位,重组蛋白TTSu V2 ORF1a适用于TTSu V2血清抗体免疫学检测。  相似文献   
99.
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基因是该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重要目的基因,但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产物通常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影响其作为亚单位疫苗使用的免疫保护作用。将ORF2基因密码子改造为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或构建MPG与ORF2基因融合,分别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再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改造后的PCV2 Cap蛋白基因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将上述两种重组蛋白纯化后,分别与GEL01、ISA206或ISA15A三种佐剂混合配制疫苗,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证明,以GEL01为佐剂的两免疫组PCV2 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最高。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除ISA15A组外,其他各免疫组脾脏中 PCV2 含量都显著低于非免疫对照组,表明两种重组蛋白与佐剂GEL01和ISA206制成的疫苗可诱导产生一定水平的免疫保护作用,为PCV2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乙脑病毒E-Hsp70与E-肽连接区对小鼠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含乙脑疫苗株SA14-14-2株E蛋白基因主要抗原片段)的基础上用巴斯德毕赤酵母系统表达,该片段长1113bp,编码371个按基酸残基,研究酵母表达的该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uirus)E蛋白主经抗原片段与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融合蛋白以及该抗原肽与Hsp70上的一个功能域-太连接区(Peptide binding domain,以下简称BD)融合形成的蛋白,用这三种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以酵母单独表达的E蛋白主要搞原惩一片段免疫作为对照,比较它们对小鼠抗E蛋白主要抗原片段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采用腹腔内注射蛋白的方法免疫小鼠,主要从IL-2的mRNA水平,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体滴度过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最后我们得出E-BD融合蛋白在免疫效果方面比E-sp79略好一些,所以在本试验中肽连接区是完全可以区是完全可以代替Hsp70独立先例其佐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