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92.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鸟类生物地理学的产生、发展、重要成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论述了以下五个方面:1.中国动物地理学简史及鸟类生物地理学的萌芽;2.鸟类动物地理区划的发展,并重点论述了岛屿鸟类区系调查与生物地理格局、中国台湾岛和海南岛与大陆鸟类区系的联系以及鸟类特有化现象;3.鸟类多样性的格局、形成与维持,并重点归纳了几种重要的科学假说;4.鸟类的谱系生物地理格局、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5.鸟类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重点阐述谱系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地理格局-适应-基因"的整合分析方法对中国鸟类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的深度解析,指出大数据和组学时代是中国乃至世界鸟类生物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记述了中国蚜科Aphididae蚜亚科Aphidinae蚜族Aphidini蚜亚族Aphidina蚜属Aphis1新纪录亚属,囊蚜亚属Aphis(Bursaphis)Baker,1934;及2新纪录种,柳叶菜蚜Aphis(Aphis)praeterita Walker,1849和茶藨子囊蚜Aphis(Bursaphis)grossulariae Kaltenbach,1843。提供了中国蚜属分亚属检索表、地理分布与寄主植物信息,绘制了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94.
在野外调查和过去已发表的所有文献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中国虎隐翅虫亚科的分布图和区域相似性。在中国共记录了虎隐翅虫亚科昆虫291种,分别隶于2属(束毛隐翅虫属98种,虎隐翅虫属193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虎隐翅虫亚科区系可分成4个区域(A,B,C,D):区域A几乎覆盖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它由Ⅰ,Ⅱ和Ⅳ3个亚区组成;区域B包括亚区Ⅲ和Ⅶ;区域C包括亚区Ⅴ;区域D包括亚区Ⅵ。另外,在25°~31°N和海拔601~700m范围内,中国虎隐翅虫亚科物种最丰富。生态环境很大地影响了该类昆虫物种的组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95.
记录中国分布的片尺蛾属6种,并记述中国3新纪录种:黑片尺蛾Fascellina porphyreofusa Hampson, 1895; F. inornata Warren, 1893; F. rectimarginata Warren, 1894。文中提供了属种描述和鉴别特征,给出了种检索表及成虫和外生殖器图。  相似文献   
96.
通过在全球定点布设长期样地, 定量评估昆虫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全球选定100个大样地, 每个样地统一选用罐诱法、马氏网法和飞行阻隔法三类采集装备, 从物种、形态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维度探究全球昆虫多样性格局。花坪被选为全球100个大样地之一。本文的数据集为花坪样地2020年生长季期间的鞘翅目收样结果, 历时7个月(2020.05.09-2020.11.23), 涵盖10个样点, 每个样点包括1套飞行阻隔器、1套马氏网和10个埋罐, 平均每周访问全部样点1次。研究期间共采集甲虫8,914头, 被划分为563个形态种, 涵盖57个科。数据集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各样点每个采集装备每次收样所获得甲虫标本的集体照原图, 共计644张, 压缩后为照片1.zip; 第二部分为标注了形态种编号的甲虫标本的集体照, 共计644张, 压缩后为照片2.zip; 第三部分为甲虫标本数量统计数据, 涵盖2020年5月2日至2020年11月23日期间3种采集方式各日期采集甲虫的数量、采集样点的经纬度以及海拔信息, 共2个文件, 压缩后为数据1.zip; 第四部分为甲虫标本高级阶元(科级或亚科级)鉴定信息, 共计2个文件, 压缩后为数据2.zip。该数据集除了可以用于与其他SITE100样地结果进行联合分析之外, 还可用来比较不同栖境中甲虫的类群分布和形态差异, 部分类群的背面观图片为后续的几何形态学或者形态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该数据集还是对花坪甲虫多样性的首次定量评估, 对于丰富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和了解我国南方昆虫区系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几何形态学是通过定量分析手段对生物的形态特征在几何空间中的变化进行测量, 并将这些测量得到的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达到形态特征间比较的目的, 目前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探索生物的特征进化和多样性研究。先前的研究通常提取、比对生物的间断性特征信息用以类群之间的划分, 针对连续性特征研究的缺乏使得有关生物进化和形态学的相关知识变得匮乏。锹甲(鞘翅目: 锹甲科)由于其性二型、雄虫多型性和独特的习性成为形态学研究的重要类群。基于此, 本研究中我们提供了一个包含1,302种锹甲成虫(涵盖全世界99%已知种)的形态学数据集, 数据集包含锹甲的典型的连续性特征, 即前胸背板和鞘翅的外轮廓形态。我们提供的数据集为甲虫的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和进化生物学在内的多个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8.
为验证DNA条形码技术在小型兽类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我们使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对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77号小型兽类标本进行鉴定.共鉴定出物种13种,分别属于3目7科.其中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藏鼩鼱(S.thibetanus)、甘肃鼹(Scapanulus oweni)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斯氏鼢鼠(Eospalax smith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等7种为莲花山首次报道.另外,采自海拔2,800 m的黑线姬鼠是该物种全球海拔最高的分布记录.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形态鉴定需要研究者具有足够的分类学背景,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鉴定则限制于网络数据库中缺乏足够的序列信息导致成功率不高.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形态鉴定依然是小型兽类鉴定的基石和主要手段,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对形态鉴定的结果进行检验.最后本文认为DNA条形码鉴定前景非常乐观,但在现阶段的使用中应与经典分类紧密结合并尽可能保存凭证标本.  相似文献   
99.
记述了中国1新纪录种,暗秘管蓟马Cryptothripsnigripes Reuter;1新组合,暗角多饰管蓟马Compsothrips terebronus (Han& Gui) comb.nov.,以及此种的新同物异名C.furvus Reyes syn.nov.,而且此种首次报道分布于泰国;暗足岛管蓟马Nesothrips atropoda Duan et al.是亚洲广布种短颈岛管蓟马N.brevicollis(Bagnall)的新同物异名.研究标本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内蒙古包头段半锁标本收藏以及澳大利亚国家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0.
DNA条形码是一种快捷高效的分子鉴定新技术,近年来在动物分类学领域中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在条形码的研究中有基于进化树、距离和特征3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第1种方法需要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样本在树上的聚类情况;第2种方法依赖于物种种内和种间的序列差异;第3种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诊断特征位点来鉴定物种。本研究扩增了北京百花山地区14种草螟科昆虫88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片段,分别基于进化树、距离和特征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探讨不同DNA条形码方法在草螟科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使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14个草螟物种各自聚成一个单系,均被成功区分。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遗传距离得出,种内和种内有一个明显的"barcoding gap",且ABGD软件对样本的划分完全符合形态鉴定结果。在所有的草螟物种中都找到了诊断核苷酸位点,基于特征来鉴定草螟物种的成功率为100%。结果显示,这3种方法对于本研究中所涉及的草螟都具有较好的区分,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在草螟科昆虫的物种鉴定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