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合理的调查采样设计及优化可以降低调查费用,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实现调查采样效益的最大化。本研究量化了调查费用,在考虑估计准确度基础上,将调查费用作为评价指标加入到采样设计优化中,应用计算机模拟重抽样方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进行航线规划。基于2013—2015年春、秋季海州湾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使用克里金插值法模拟了该海域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在春、秋季的相对资源量分布,作为其分布的“真值”。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模拟不同样本量下的调查采样,估计各目标鱼种的资源量指数,以相对偏差(RB)的绝对值来评价目标鱼种资源量指数估计的准确度,以调查费用、超标概率作为费用评价指标,以综合评价指标(IEI)作为衡量准确度和费用的综合指标。结果表明: 各鱼种资源量指数估计的RB值随样本量增加而降低,但各鱼种的RB值不同。不同评价指标确定的最优站位数不同,按RB值确定的最优站位数较高,调查费用超过预算;按调查费用确定的站位数较低,但无法有效保证资源量指数估计的准确性;按IEI确定的最优站位数处于中间水平,能兼顾调查费用和资源量指数估计准度。综合考虑调查费用和航线规划的采样设计不仅能确定最优站位数,还可以确定调查设计的站位空间位置、站位调查顺序和调查费用。调查者可以根据实际费用预算,从模拟方案中选择费用低、RB低的理想采样设计方案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62.
鱼类体表粘液凝集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体表粘液是保护鱼体与水环境接触的一道物理和化学屏障,除包围入侵微生物外,还含有抗菌物质。其中,凝集素作为不同于免疫球蛋白且不具酶催化活性的糖蛋白,为体表粘液中所含有的重要免疫活性物质,在保护鱼体免遭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寄生物和病毒侵袭中至关重要。该文以鱼类体表粘液凝集素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其研究简史、分类、生物学性质和功能等进行阐述,为其今后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对鰶亚科4属5种鱼类的线粒体基因组16S rRNA和Cyt b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5种鰶亚科鱼类的16S rRNA和Cy tb基因片段同源序列长度分别为525 bp和402 bp,序列联合后的序列总长度为927 bp,其中多态位点178个,简约信息位点123个。选取太平洋鲱Clupea pallasii和大西洋鲱C.harengus为外类群,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分别对2个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并联合2个基因片段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进行分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与花鰶Clupanodon thriss亲缘关系最近,分布于美洲大陆的真鰶属Dorosoma鱼类与印度洋、太平洋分布的斑鰶属、花鰶属和海鰶属Nematalosa鱼类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4.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冬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2011年冬季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和环境调查数据,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海域冬季捕获鱼类共60种,隶属于10目34科51属,以暖温性和暖水性底层鱼类为主.站位间物种丰富度指数介于1.14~2.84,多样性指数介于1.08~2.64,均匀度指数介于0.41~0.83之间.经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MDS)分析,该海域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可分为站位组Ⅰ(35° N以北水域站位)、站位组Ⅱ(靠近湾顶的近岸水域站位)和站位组Ⅲ(35° N以南水域站位).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在站位组间及两两间的比较均差异极显著(R=0.45~0.91).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底层水温、水深和表层盐度是影响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5.
以初始体重为(13.640.18)g的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 R.) 幼鱼为实验对象, 采用32双因子实验, 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40%、45%、50%)和投喂频率(2次/d、1次/d)及其交互作用对其生长、体组成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养殖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 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 饲料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转化率(FCR)均影响显著(P0.05)。在40%和45%蛋白质组, 1次/d投喂的大黄鱼幼鱼的WGR和SGR均显著低于2次/d投喂组, 而FCR则相反。在2次/d投喂时, 45%蛋白质组的大黄鱼幼鱼SGR显著高于40%蛋白质组, 但与50%蛋白质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1次/d投喂时, 50%蛋白质组的大黄鱼幼鱼SGR显著高于40%和45%蛋白质组。在两种投喂频率下, 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提高, 鱼体水分含量均有升高趋势, 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分别对大黄鱼幼鱼的肝脏指数(HSI)、内脏指数(VSI)和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均影响不显著(P0.05)。投喂频率对肝脏的ALT和AST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同一投喂频率下, 肝脏ALT和AST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和FCR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而对血清和肝脏中的ALT和AST、HSI、VSI、肥满度(CF)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均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6.
近几十年来,依赖于物种表型特征的捕述[1-3],有关头足类种质鉴定和分类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4-6].与分子遗传学标记不同,形态特征受环境因子(如水温、盐度、底质等)影响,而且这些变异的遗传组成又很难确定.  相似文献   
67.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是近十年来危害对虾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1]。近年来对WSSV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囊膜蛋白、黏附蛋白等结构蛋白方面^[2]。本实验室经病毒结合分析^[3]和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Virus overlay protein blot assay,VOPBA)初步研究,已证实WSSV存在4种病毒黏附蛋白(VAP),其中VAP1已确定为WSSV囊膜蛋白VP37^[4],该蛋白存在有特征性的细胞结合域(RGD)。编码的蛋白包含281个碱基,与Huang C,et al.^[5]报道的VP37一致,  相似文献   
68.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国沿海分布的6种棱鳀属(Thryssa)鱼类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 并每种取5尾用于探讨该属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棱鳀属鱼类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上颌骨伸达位置和第一鳃耙的下鳃耙数量。在525 bp的目的片段上有175个变异位点, 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72个, 单一信息位点3个, 无插入缺失现象, 转换数为182, 颠换数为57。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 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反G偏倚。结合GenBank中相关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发现, 所有序列明显分为10个组群, 表明已提交的棱鳀属鱼类COI基因序列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各组群间的遗传距离和氨基酸遗传差异水平可以看出, 10个组群应为不同的有效种, 但是否存在隐存种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从NJ树上可以看出, 长颌棱鳀(T. setirostris)是最先分化出的物种, 保持着最原始的特征, 而中颌棱鳀(T. mystax)与黄吻棱鳀(T. vitrirostris)聚类到一起, 二者间存在共享单倍型。棱鳀属鱼类最早分化于中新世早期。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要结合更多的分子标记对中颌棱鳀和黄吻棱鳀的分类地位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9.
2009年利用植株枚订移植法在我国北方典型澙湖——山东荣成天鹅湖逐月进行大叶藻(Zostera marina)植株移植, 并于当年逐月对移植植株的存活率、定居时间和生长进行监测, 分析该方法在我国北方澙湖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结果显示: (1) 4-6月移植植株的存活率为76.5%-90.4%, 其中4月移植植株的存活率最低, 7-9月移植植株的存活率达到100%; (2) 6-9月移植植株的定居时间均为1个月, 5月移植植株的定居时间为2个月, 而4月移植植株的定居时间长达4个月; (3)除个别监测月份外, 移植植株的叶长和叶鞘长均显著小于天然植株, 而茎节直径和根长均与天然植株无明显差异; (4)我国北方澙湖较适宜大叶藻植株移植的区域为海水透明度高、水深不超过1 m的潮下带, 且底质为泥含量较高的泥砂底质海区, 9月份是适宜的移植时间。  相似文献   
70.
鉴定1株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海洋真菌LWG-42菌株,分离鉴定其抗氧化活性化合物。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菌株LWG-42进行鉴定;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测定抗氧化活性,通过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LWG-42菌株产生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波谱特征鉴定其结构。菌株LWG-42被鉴定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aurasperone A和aurasperone B,aurasperone A、B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0.18和0.11 mg/m L。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这两个化合物在药品、化妆品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