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不同倍性虹鳟幼鱼对急性温度胁迫的抗氧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虹鳟属于冷水性鱼类,其生存的最适温度为12~18 ℃,温度胁迫是虹鳟在夏秋季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枫叶鲑和硬头鳟均为品质优良的虹鳟选育种.为探讨急性温度胁迫对两种倍性虹鳟抗氧化响应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二倍体枫叶鲑和三倍体硬头鳟幼鱼,分别在13、17、21和25 ℃下进行热应激试验.在达到目标温度后的0、1、6和12 h取样,之后将受试鱼恢复至13 ℃的适宜温度下培养,并在恢复培养的1、12、24和48 h后取样,测定受试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和热激蛋白70(HSP70)含量.结果表明: 枫叶鲑和硬头鳟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在17 ℃组没有出现显著升高;21 ℃组枫叶鲑和硬头鳟的SOD活性在热应激期间出现显著升高,但枫叶鲑的SOD活性在恢复过程中恢复到正常水平;25 ℃组枫叶鲑和硬头鳟的SOD、CAT和GPx的活性均显著提高;但在恢复试验进行24 h后,CAT和GPx的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枫叶鲑在17、21和25 ℃组HSP70的产生量显著高于13 ℃组,而硬头鳟仅在21和25 ℃组HSP70的产生量显著高于13 ℃组.通过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标值对多种抗氧化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枫叶鲑在17和21 ℃组急性温度胁迫下的抗氧化响应显著高于硬头鳟,但在25 ℃组硬头鳟的抗氧化响应高于枫叶鲑.这表明不同倍性虹鳟幼鱼在不同温度急性胁迫下的抗氧化响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2.
研究旨在克隆大黄鱼磷脂酰胆碱合成关键基因磷脂酰胆碱胞苷转移酶 (CCT)基因全长, 并检测其表达量随稚鱼生长发育的变化。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和RACE技术从大黄鱼肝脏中成功扩增出CCT的全长。同时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日龄大黄鱼稚鱼CCT的表达变化。序列分析表明, CCT全长2419 bp(Genbank登录号: KF006239.1), 包括273 bp 的5'端非编码区, 1107 bp的开放阅读框, 1010 bp的3'端非编码区,共编码36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相比其他物种, 大黄鱼CCT基因与红鳍东方鲀的亲缘关系较近。定量结果表明, 孵化后, 大黄鱼仔稚鱼CCT的表达量随日龄的变化先显著升高, 在15日龄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并趋于平稳, CCT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大黄鱼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大黄鱼幼鱼对饲料硒的需求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us)对饲料硒的需求量, 以Na2SeO3为饲料硒源, 配制6种饲料, 硒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05、0.2、0.4、0.6和0.9 mg/kg, 实测值分别为0.08、0.16、0.27、0.44、0.66和0.96 mg/kg。在海水浮式网箱中养殖初始体重为(9.140.09) g的大黄鱼幼鱼10周, 结果表明增重率(WG)、全鱼和骨骼中的硒含量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硒含量分别超过0.27、0.66、0.66 mg/kg时, 这些指标的变化趋于平稳。饲料硒含量对存活率(SR)、饲料效率(FE)、体组成、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P0.05), 并分别在饲料硒含量为0.44、0.44、0.16 mg/kg时达到最大值。肝脏中GPX活性、SOD活性、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与血清中相应酶的活性有相同的趋势。在肝脏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 并在饲料硒含量最高(0.96 mg/kg)时其活力取得最大值。以WG为评价指标, 得出大黄鱼幼鱼对饲料中硒的需求量为0.178 mg/kg。以全鱼和骨骼中硒含量、肝脏GPX活性为评价指标, 得出大黄鱼幼鱼对饲料中硒的最小需求量分别为0.575、0.387和0.440 mg/kg。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饲料中谷氨酰胺对半滑舌鳎稚鱼非特异性免疫以及低氧应激后HIF-1表达的影响, 实验共设计了4种谷氨酰胺添加量分别为0、0.5%、1.0%和2.0%的等氮等脂微颗粒饲料(游离谷氨酰胺测定值分别为0.03%、0.46%、0.91% 和1.73%), 饲喂35日龄半滑舌鳎稚鱼[平均干重(10.640.86) mg]。每天饱食投喂5次,养殖周期30d, 养殖结束后进行低氧应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谷氨酰胺添加量为0.5%时半滑舌鳎稚鱼鱼体溶菌酶(LZM)活力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饲料中不同谷氨酰胺水平对鱼体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力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实验克隆了半滑舌鳎低氧应激关键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 (HIF-1), 得到749 bp半滑舌鳎HIF-1核心序列, 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半滑舌鳎HIF-1氨基酸序列与大部分鱼类具有较高同源性。定量PCR结果显示, 饲料中谷氨酰胺水平对低氧应激后半滑舌鳎稚鱼内脏团HIF-1表达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 在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能够显著增强半滑舌鳎稚鱼鱼体溶菌酶活力(P0.05), 提高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5.
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幼鱼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5组等氮等脂等能的饲料, 在室内流水系统进行68d的养殖实验, 探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不同分子量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16.050.03) g幼鱼消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5.4%超滤水解鱼蛋白(UF)、5.5%未经超滤水解鱼蛋白(FPH)、5.5%超滤截留水解鱼蛋白(RF), 其均占饲料蛋白的10%, 以及不添加水解蛋白(PP), 以上各组鱼粉含量均为18%, 对照组(FM)鱼粉含量为67.5%。研究结果表明, FM组的大菱鲆特定生长率与UF、FPH及PP组无显著差异(P0.05); 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在FM组与UF组无显著差异(P0.05), 但显著高于FPH、RF及PP组(P0.05); 饲料干物质和蛋白质消化率在UF、FPH及RF组显著高于PP组(P0.05), 但显著低于FM组(P0.05), 在UF组显著高于FPH和RF组(P0.05); 不同处理对饲料氨基酸和牛磺酸的消化率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 趋势为FM组最高, 其次为UF组, PP组最低; 半胱氨酸和牛磺酸的消化率在添加水解鱼蛋白的3组(UF、FPH和RF组)和不添加水解鱼蛋白的2组(FM和PP组)呈相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 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低分子量水解鱼蛋白(UF), 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有升高的趋势, 但UF、FPH以及RF都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对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 且UF效果优于FPH和RF。此外, 添加不同分子量水解鱼蛋白都降低了牛磺酸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36.
以半滑舌鳎幼鱼为研究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非变性电泳和同功酶活性染色对半滑舌鳎消化酶进行了初步分离。蛋白酶采用明胶原位消化法,肝脏蛋白酶检测出3条酶带,其中1条强带,2条弱带;后肠蛋白酶出现了2条酶带,其中有1条强带,1条弱带,并且与肝脏蛋白酶的前2条酶带分别在同一分子量水平上;前肠和中肠蛋白酶均只出现了1条弱带,且在同一分子量水平上。半滑舌鳎肠道各部分的淀粉酶带都在相似分子量附近出现了一条弱酶带,而肝脏在不同的分子量水平出现了1条酶带。肝脏、前肠和后肠脂肪酶均出现了4条酶带,其中,肝脏和前肠均分别有1条强带,1条中强带,2条弱带;后肠脂肪酶则有1条中强带,3条弱带;中肠脂肪酶出现了3条弱带。肝脏和肠道各部分脂肪酶的第一条酶带都在同一分子量水平上,而且活性相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优化Pseudoalteromonas sp. AJ5菌株的培养条件使之产生高活性的胞外κ-卡拉胶酶.[方法]通过富集培养技术从刺参肠道分离出一株卡拉胶降解菌AJ5,该菌株能利用卡拉胶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依据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Pseudoalteromonas sp. AJ5菌株产胞外κ-卡拉胶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seudoalteromonas sp. AJ5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入75 mL发酵培养基、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量7%、pH8.0.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κ-卡拉胶 1 g/L、牛肉膏2 g/L、 NaCl 20 g/L、K2HPO4·3H2O 1 g/L、 MgSO4·7H2O 0.5 g/L、 MnCl2· 4H2O 0.2 g/L、 FePO4 · 4H2O 0.01 g/L; 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28 h.[结论]Pseudoalteromonas sp. AJ5菌株分泌胞外κ-卡拉胶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株的κ-卡拉胶酶活力比优化前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38.
以初始体重为(137.5±0.4)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实验对象,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糖水平对其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指标和糖代谢酶活力等的影响,以确定大黄鱼的饲料糖需求量。实验饲料按等氮(粗蛋白质45%)等能(18 kJ/g)设计,糖含量分别为1.75%、6.67%、13.64%、21.15%、26.69%和32.25%。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大黄鱼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降低,当糖含量为26.69%时,SGR达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75%、6.67%、13.64%和32.25%处理组(P < 0.05)。饲料效率(FE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在糖含量为13.64%-21.15%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随饲料中糖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在糖含量为32.25%时降至最低(10.56%),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 0.05)。肝体比和肝糖原含量均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 < 0.05),在糖含量为32.25%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75%和6.67%处理组(P < 0.05)。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而血糖水平不受饲料糖含量的影响(P>0.05)。大黄鱼血清溶菌酶、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均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 < 0.05),而肠淀粉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糖含量为26.69%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大黄鱼肝脏己糖激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糖含量为21.15%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32.25%处理组(P < 0.05),而丙酮酸激酶活力在糖水平为32.25%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75%和6.67%处理组(P < 0.05)。用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糖水平的关系,得到大黄鱼饲料中最适糖含量为2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