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胡桃楸提取液对肿瘤细胞Hela、K562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用MTT方法分析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端粒酶PCR ELISA试剂盒分析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K562细胞端粒酶的影响。结果 Hela细胞24、48和72 h的LD50分别为406.18μg/mL、319.48μg/mL和112.84μg/mL。K562细胞24 h LD50为154.50μg/mL。HLF细胞LD50为918.69μg/mL。胡桃楸提取液可抑制Hela细胞和K56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而对HLF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不大。结论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细胞、K562细胞有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对HLF细胞杀伤不大。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端粒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一套由搅拌罐和管式反应器串联而成的组合式反应系统中,利用酿酒酵母进行连续发酵生产高浓度乙醇。后续管式反应器内通过装填聚氨酯颗粒和木块对酵母细胞进行吸附固定化,在乙醇抑制造成细胞活性大幅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大幅提高细胞浓度保证发酵效率,在稀释速率0.02h-1和280g/L葡萄糖的条件下,系统的终点乙醇浓度为15.4 % (v/v)。研究表明在一定稀释速率之下,应该通过增加反应器的级数来降低稀释速率,以达到提高终点乙醇浓度,如简单地降低进料速率则可能增加整个系统所受的乙醇抑制,对提高终点乙醇浓度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的作用机理.方法:用0.16mM的MPP+处理PC12细胞48h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保护组,损伤组用MPP+(0.16mM)处理PC12细胞;保护组用葛根素提前预处理PC12细胞1h,后加MPP+.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Caspase-3活性及ERβ的转录活性.结果:葛根素能够抑制caspase-3的激活,且其依赖于ERβ的表达,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可阻断上述效应;其次葛根素可提高ERβ的转录活性.结论:葛根素对MPP+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抗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且具体的作用机理可能依赖于ERβ介导的经典的基因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不断发展的微藻产业需要统一可信的生物质检测方法体系来评估微藻研究、培养及生产中的各种生物质指标。对目前常用的微藻生物质组成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及评估,以期推动微藻产业的生物质分析平台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工业酿酒酵母宿主背景对重组酵母木糖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将木糖利用途径的木糖还原酶(XR)、木糖醇脱氢酶(XDH)和木酮糖激酶(XK)编码基因串联后分别转入3株不同的工业酿酒酵母中,得到重组酵母ZQ1、ZQ5和ZQ7。分别对3个木糖途径代谢基因的表达水平、酶活和重组菌株的木糖发酵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重组菌株在木糖代谢基因转录、酶活性和木糖利用性能方面有很大差异,其中ZQ5木糖代谢能力最强,ZQ7其次,ZQ1木糖利用能力最弱。ZQ7在初始木糖浓度为20 g/L时木糖利用速率快于ZQ5,表明木糖浓度对重组菌发酵性能评价具有影响。【结论】不同菌株的遗传背景和木糖浓度对重组菌木糖利用的影响很大,评价重组酵母的木糖利用需考虑宿主的遗传背景和底物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丙酮丁醇梭菌发酵菊芋汁生产丁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L7发酵菊芋汁酸水解液生产丁醇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该水解液为底物生产丁醇,不需要添加氮源和生长因子。当水解液初始糖浓度为48.36 g/L时,其发酵性能与以果糖为碳源的对照组基本相同,发酵终点丁醇浓度为8.67 g/L,丁醇、丙酮和乙醇的比例为0.58∶0.36∶0.06,但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对照组相比,发酵时间明显延长,表明该菌株葡萄糖转运能力强于果糖。当水解液初始糖浓度提高到62.87 g/L时,发酵终点残糖浓度从3.09 g/L增加到3.26 g/L,但丁醇浓度却提高到11.21 g/L,丁醇、丙酮和乙醇的比例相应为0.64∶0.29∶0.05,表明适量糖过剩有助于C.acetobutylicum L7胞内代谢从丙酮合成向丁醇合成途径调节;继续提高水解液初始糖浓度,发酵终点残糖浓度迅速升高,丁醇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从大连渤海湾的底泥样品中分离到1株高产低温几丁质酶的海洋细菌,命名为DL-06。由菌株的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 DL-06)。该菌株经30 h摇瓶发酵后测定粗酶液几丁质酶酶活为9.184 U/mL,最适反应温度为15 ℃,60 ℃孵育1 h仍保持50%以上的酶活性,表明该低温酶具有一定热稳定性。经SDS-PAGE及酶谱分析,该菌株能够产生至少3种以上不同分子质量的几丁质酶组分。Pseudoalteromonas sp. DL-06产几丁质酶在低温下高活性与热稳定特点,使其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梓醇对鱼藤酮所致小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鱼藤酮21d;治疗组先注射鱼藤酮21d,后用梓醇治疗10d.测定小鼠中脑、纹状体和皮层中线粒体复合酶Ⅰ、谷胱甘肽(GS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膜电位、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梓醇能够提高小鼠复合酶Ⅰ活性,增加GSH的含量,减少膜电位的丢失和活性氧的生成,抑制LDH的释放.结论:梓醇对鱼藤酮损伤小鼠脑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人巨细胞病毒(HCMV)pp65蛋白和gB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基因,制成HCMV亚单位疫苗,探究其在Balb/c小鼠体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活性。方法:选取pp65蛋白的490~508aa和gB蛋白的607~621aa的基因片段,经PCR扩增目的片段,连接表达载体pET-32a(+),转化BL21(DE3)plys菌株,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分析蛋白质表达,金属螯合亲和镍柱法纯化目的蛋白。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Western blotting法和间接ELISA法检测重组蛋白的体液免疫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重组蛋白的细胞免疫活性。结果:获得分子质量约为22kDa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抗体有特异性,间接ELISA法检测其效价为1∶102 40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以及IFN-γ、IL-2、IL-12的含量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制备的具有免疫优势抗原表位的重组蛋白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地衣芽胞杆菌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其杀虫、抗菌、生物降解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发现,地衣芽胞杆菌被认为是芽胞杆菌属中最具有生物防治应用价值的菌种之一。本文论述了地衣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植物病害的四种主要作用机制,包括竞争、分泌抗菌物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和促进植物生长;介绍了地衣芽胞杆菌在水稻、棉花、番茄、芒果、辣椒等多种大田作物和经济果蔬上的应用现状和生物防治效果;并讨论了其在生防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地衣芽胞杆菌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