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然产卵场是维持物种延续最关键的栖息地,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自然繁殖栖息地状况和生境特征尚缺乏详细的定量研究。以青海湖入湖河流泉吉河为例,在平水期采用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测的方法对青海湖裸鲤的自然产卵场分布及生境状况进行调查,确定其产卵场生境特征参数,建立基于无人机遥测识别产卵场的方法并进行复核验证。结果表明:泉吉河河道形态可分为弯曲型、分汊型和顺直型等三种典型河型,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弯曲型和分汊型河道中,分汊型河道几乎100%都有产卵场分布,弯曲型河道有70%为产卵场;产卵场河道平均长度(135.13±61.13) m,平均宽度(30.01±17.51) m,平均曲折度1.09±0.07;平均面积(4586.6±4201.61) m2;产卵场常位于缓水浅滩处,平均水深(0.19±0.10) m (范围:0.03-0.44m),平均流速(0.24±0.20) m/s (范围:0.01-0.81m/s),河床质为含有沙粒的卵石(粒径:163-256mm)底质。河道形态、沙洲分布、水深特征等特征参数可作为无人机遥测识别产卵场的判断条件,并实现验证成功。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整个流域的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现状评估及保护对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布哈河青海湖裸鲤鱼苗鱼卵的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1日到10月7日,使用水文过河缆道及圆锥网接滤过式集苗器进行采样,对青海湖布哈河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青海湖裸鲤的自然繁殖状况,为其资源监测及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性资料。结果表明:布哈河中鱼类早期资源种类单一,主要为青海湖裸鲤,采样期间有多次苗汛,主要苗汛出现于7月份,9月上旬仅有小规模苗汛;鱼苗平均密度3.17ind.·m-3,最高达54ind.·m-3;晚上鱼苗密度(22:00-22:10)与下午鱼苗密度(14:00-14:10)有显著性差异(df=98,P<0.05);青海湖裸鲤的鱼卵在上层平均密度为0.075ind.·m-3,下层平均密度0.175ind.·m-3,两者亦存在显著性差异(df=10,P<0.05);鱼苗的漂流运动主要集中在晚上;总体上看,鱼苗主要分布在河流上层,有近岸分布的趋势,而鱼卵则主要分布在河流下层,接近河流中央位置;鱼苗断面系数为0.43,鱼卵断面系数为2.32。  相似文献   
3.
采用呼吸生理和血液生理的方法,探讨了性成熟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对盐度、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以及青海湖裸鲤在盐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和离子调节规律。将裸鲤从淡水突变到盐水(盐度14.01±0.01)、碱水(碳酸盐碱度33.03±0.01mmol·L-1)和青海湖水(盐度12.12±0.02、碳酸盐碱度29.07±0.09mmol·L-1)中,测定了在不同水质胁迫下裸鲤耗氧率、血浆渗透压和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淡水对照组比较,呼吸耗氧率除了盐度组在3h有显著性升高(P<0.05),其他实验组96h内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裸鲤的窒息点为0.14~0.17mg·L-1,各实验组窒息点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碱度组血浆的渗透浓度和Na+、Cl-、Ca2+离子浓度在96h内未出现变化(P>0.05),盐度组和青海湖水组在所测时间段有显著的升高(P<0.05),并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在72h达到峰值。各实验组血浆K+浓度变化没有血浆Na+、Cl-明显,K+浓度有增高的趋势,且都在72h达到了峰值。青海湖裸鲤具有较强的盐碱耐受性,能通过渗透调节和离子调控适应高盐碱环境,而消耗能量较少。  相似文献   
4.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是生态系统过程研究中的三大主题。然而,在流域生态学研究中,有关信息流的研究一直缺位。为了推动流域信息流研究,从生物信息流切入,提出"流域生物信息流"概念,将其定义为"生物信息依托于流域生态系统过程在不同空间和系统之间进行传递、交流、作用、反馈的路径、过程与控制",并将其研究内容拟定为主要关注于水陆间、干支流间、上下游间、不同生态斑块间的流域生物信息流及其周期性节律和趋势性变迁,以及地貌、水文、人类活动等对这些生物信息流的影响等。然后,以青藏高原上青海湖重要入湖河流--沙柳河的河流水体微生物和岸带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DNA技术,对沙柳河流域的自然径流驱动的流域生物信息流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岸带土壤到水体的流域生物信息流主要由地表表面流、地下潜流等驱动,并受环境过滤效应影响,其输移效率降雨天约为62.76%、晴天约为44.16%,其中输移能力降雨天约为68.49%、晴天约为56.82%,环境过滤效应降雨天约为8.38%、晴天约为22.28%;(2)水体上游到下游的流域生物信息流主要由河川径流驱动,并受衰减效应影响,其基础综合输移效率约为97.41%/km,其中径流输移能力约为99.42%/km,无效流域生物信息流占比约为43.46%,无效流域生物信息流的半衰距离约为14.52 km;(3)降雨通过增加地表表面流等的冲蚀搬运能力并削弱环境过滤效应,促使岸带土壤到水体的流域生物信息流输移能力和输移效率增大;(4)流域生物信息流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输入地的可检出生物多样性,但这种增加对于流水生态系统来讲是非累积的。  相似文献   
5.
五条河流青海湖裸鲤的同工酶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了解青海湖裸鲤遗传多样性现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青海湖裸鲤[样品采自青海湖的五条支流,分别为泉吉河(QJ)、沙柳河(SL)、哈尔盖河(HEG)、布哈河(BH)以及甘子河(GZ)]的13种同工酶,共记录26个位点,统计了基因频率,计算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6个基因位点中多态位点6个,分别为Pgm、Hk、Cat、Gdh、Es-t1、S-Mdh,多态位点比例(P0.99)为23.08%,表明青海湖裸鲤的五个群体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别计算了五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H)为0.1161(HEG)、0.1178(GZ)、0.1304(SL)、0.1305(BH)、0.1287(QJ),多态位点比例(Ae)分别为1.3112(BH)、1.3069(SL)、1.2542(GZ)、1.2492(HEG)、1.2453(QJ);除泉吉河群体外,其它四个群体的遗传偏离指数均为负数,表明多数群体处于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状态;计算了五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以及遗传相似度,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距离与遗传相似度与各个河流的地理位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根据五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构建系统树图将其基本分为两大种群,甘子河与哈尔盖河两群体为一类群,另外三个群体分为一个类群;计算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7.2013,说明河道之间具有较为广泛的基因交流,并计算了两两群体间的基因流,其中布哈河群体与其它群体间的基因交流都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6.
6个地区青海湖裸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青海湖6个不同地区的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 alskii)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淡水青海湖裸鲤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大于(P<0.05)其他5个地区,蛋白含量显著大于(P<0.05)黑马河青海湖裸鲤肌肉的蛋白含量,6个地区青海湖裸鲤肌肉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总体上,青海湖裸鲤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7.26%~18.87%;粗脂肪含量为1.51%~3.37%;灰分含量为1.42%~1.61%;18种氨基酸总量15.48%~17.16%,其中除色氨酸外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6.38%~7.05%,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5.82%~6.49%。青海湖裸鲤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尤其是淡水青海湖裸鲤品质更佳,淡水的生态环境可能更适合青海湖裸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