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哈河青海湖裸鲤鱼苗鱼卵的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1日到10月7日,使用水文过河缆道及圆锥网接滤过式集苗器进行采样,对青海湖布哈河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青海湖裸鲤的自然繁殖状况,为其资源监测及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性资料.结果表明:布哈河中鱼类早期资源种类单一,主要为青海湖裸鲤,采样期间有多次苗汛,主要苗汛出现于7月份,9月上旬仅有小规模苗汛;鱼苗平均密度3.17 ind.·m~(-3),最高达54 ind.·m~(-3);晚上鱼苗密度(22:00-22:10)与下午鱼苗密度(14:00-14:10)有显著性差异(df=98,P<0.05);青海湖裸鲤的鱼卵在上层平均密度为0.075 ind.·m~(-3),下层平均密度0.175 ind.·m~(-3),两者亦存在显著性差异(df=10,p<0.05);鱼苗的漂流运动主要集中在晚上;总体上看,鱼苗主要分布在河流上层,有近岸分布的趋势,而鱼卵则主要分布在河流下层,接近河流中央位置;鱼苗断面系数为0.43,鱼卵断面系数为2.32.  相似文献   
2.
西江颗粒直链藻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江肇庆段是珠江干流汇入珠三角河网水域的咽喉通道,结合长期定点连续采样和空间季节性调查,重点对2009年西江干流肇庆段的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的种群生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全年中,颗粒直链藻在总种群中所占百分比均值为25.37%,与总种群丰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颗粒直链藻是西江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优势种。调查期间发现了颗粒直链藻的4种形态,包括原变种(var.granulata)、极狭变种(var.angustissima)、弯曲变种(var.curvata)和极狭变种螺旋变型(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其中,原变种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其相对百分组成的年均值为91.47%,推测为原变种的形态结构比其它3种形态更容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进而形成优势群体。颗粒直链藻总密度的周年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11月,主要得益于适宜的水温、相对稳定的水体和较高的营养盐水平,这些均有助于颗粒直链藻的生长繁殖。第一个高峰之前,颗粒直链藻总密度未出现明显的波动,这很可能是由于水体径流量增大导致的稀释作用和频繁降雨导致的水体剧烈波动对颗粒直链藻增长的负作用掩盖了水温上升所带来的益处。从空间分布来看,颗粒直链藻总丰度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S1、S5和S6站点,这与营养盐最大值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首鱼类分布格局的水声学探测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4月19-24日,应用EY60回声探测仪三峡水库库首区域的鱼类分布格局进行了水声学探测。研究发现:三峡大坝坝前至巫山干流江段鱼类分布不均匀,密度范围为0.718~37.46ind./1000m3,均值为3.117 ind./1000m3;鱼类主要分布的区域为支流河口及码头等位置,其中船闸通道位置密度最高;垂直分布上鱼类主要分布在30~60m的水层。分析认为,三峡库首区域鱼类的分布可能与浮游生物的丰富度有关。另外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探测中鱼类个体目标强度的分布及信号过滤,以便下一步水声学探测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鱼类早期资源调查中不同网具采集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网目为0.500和0.776mm的筛绢分别制成长度为1.5、2.0和2.5m的弶网、圆锥网和纺锤形网,采用网箱式、滤过式集苗桶和非滤过式集苗桶3种集苗器,于1998年5-6月在长江九江江段进行了采集仔鱼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弶网采集的数量最少,纺锤形网采集的数量最多。不同长度网具采集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长度为1.5m的圆锥网所采集仔鱼的规格明显小于长度为2.0和2.5m圆锥网所采集的。用网口面积分别为0.38m~2和0.20m~2的圆锥网组与不同类型集苗器进行比较,所采集仔鱼的数量和规格均没有差异。不同网目网具所采集仔鱼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网目为0.500mm圆锥网所采集仔鱼的平均规格显著小于网目为0.776mm圆锥网的。综合比较,以网目为0.500mm的纺锤形网的采样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5.
湖鲟微卫星DNA引物应用于中华鲟亲子关系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湖鲟(Acipenser fulvescens)的4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华鲟随机个体样本进行PCR扩增,分析电泳结果发现,4对引物均可在中华鲟个体中得到稳定的同源序列,其中2对引物所探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较多,在个体间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利用它们产生的DNA指纹图谱,能够对1999年度获得的中华鲟亲鱼样本进行有效的个体区分。并且这两对湖鲟的微卫星引物在对1999年度已知亲本的同一家系中的中华鲟随机个体的分析中,表现为按照孟德尔方式进行共显性遗传。证明这2对微卫星引物可以用于鉴别中华鲟人工放流个体和自然繁殖个体。  相似文献   
6.
青皮塘产卵场广东鲂繁殖群体的水声学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4-5月利用Simrad EY60型分束回声探测仪对青皮塘广东鲂产卵场的繁殖群体进行定点横向探测及航行垂直探测.在人工标定及同步渔获物统计的基础上,对广东鲂的回声信号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广东鲂在青皮塘产卵场有明显的聚集、逗留行为,其游动速度(均值0.24 m·s-1)低于其他鱼类(均值0.49 m·s-1);广东鲂繁殖个体目标强度的范围为-33.8~-52.3 dB,均值为-42.2 dB;4月27日-5月1日,广东鲂在青皮塘的聚群过程约经历了4 d;初步估算5月1日青皮塘产卵场广东鲂繁殖群体数量为9.8×104ind,资源量约48 t.实验证明,采用定点探测的方式对广东鲂繁殖群体研究是行之有效的,采集到的广东鲂回声信号特征明显,容易判别.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声学探测的两个广东鲂产卵群体繁殖生态的差异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4~5月利用Simrad EY60型分束回声探测仪对珠江西江江段罗旁及青皮塘广东鲂产卵场中的繁殖群体进行水声学探测.在人工标定及渔获物统计的基础上,对广东鲂的回声信号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广东鲂在两个产卵场都有明显的聚群行为,但在罗旁产卵场的聚群规模明显比青皮塘产卵场的大,频次更多.两个产卵场中广东鲂的繁殖生态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在青皮塘江段洄游的速度(均值0.24m/s)也低于罗旁的(均值0.61 m/s);另外,在两个产卵场广东鲂的数量动态变化上存在差异.产卵场生境的差异性是导致广东鲂繁殖生态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维护产卵场生境特征对保护广东鲂种群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7年4月中旬至8月底于红水河来宾江段进行鱼卵、鱼苗监测, 发现壮体沙鳅Botia robusta (Wu, 1939)为所采集鱼卵中的主要优势种。研究对壮体沙鳅卵进行培育、观察并详细记录了14个重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卵膜无黏性, 卵膜径平均为6.8 mm; 鳔一室期, 鱼苗体长为7.1 mm, 身体肌节数为33对。孵出后第20日, 鳍条完全形成、体表色素整体形成, 进入稚鱼阶段。该江段壮体沙鳅的产卵繁殖主要集中在5—6月, 当年补充群体总量估计达2.23×108颗, 然而伴随下游大藤峡水利枢纽的建成其年际补充量将受到严重威胁; 将壮体沙鰍卵的单位捕捞努力量与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 发现仅水温变动与其产卵动态呈显著性相关(P<0.05), 现场水温记录表明:水温达到20℃时开始产卵, 水温超过28℃时产卵量明显减少, 且最适产卵温度为22℃。  相似文献   
9.
东湖放养鱼类时空分布的水声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00年,用鱼探仪逐月对东湖鱼类的空间分布进行探测的结果表明:东湖鱼类主要分布在1.5m以下的水层,1.5m以上与1.5m以下的水层的鱼类密度分布存在显差异,此外,东湖中不同区域的鱼类密度分布亦有显性差异,统计分析显示,这种水平分布差异与水深,离岸距离等因素没有明显的相关,可能主要由群聚行为引起,由不同月份群聚程度不一致,推测水温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鱼类的群聚行为,污水排放对鱼类空间分布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宜昌江段渔业资源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1999年间统计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下游宜昌江段的不同渔具渔获物3254kg。共获得鱼类45种,优势种类为铜鱼、瓦氏黄颡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草鱼、鲢、长吻鮠、南方鲇等,鳊、青鱼、鳡等的相对数量比建坝前减少,(鱼宗)、鳜、鳤、鲌类等建坝前的常见种类现在较为少见或罕见。鲥、裂腹鱼、华鲮、暗纹东方鲀等偶见种类以及珍稀鱼类白鲟未被发现。目前该江段渔获物中低龄个体比重较高,性成熟个体较少。过度捕捞是影响坝下江段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