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覆膜对土壤-莴苣体系氮素分布和植物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覆膜种植作为全球广泛采用的农作物栽培方式,能改变土壤的水热生态效应,并影响元素的赋存状态。本文采用野外栽培实验,研究了覆膜对土壤—莴苣体系中氮素分布和植物吸收的规律。相比于不覆膜方式,覆膜对土壤含水率、pH值及脲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但减少了6.0%的土壤有机质、10.4%的硝态氮和1.3%的全氮含量,增加了6.5%的土壤铵态氮。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的组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覆膜方式下,氮素生理群落微生物中反硝化细菌占生理群落总数的77.8%—96.2%,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及硝化细菌各占1.8%—16.5%、0.6%—5.1%和0.4%—2.8%。与不覆膜相比,覆膜使氨化细菌平均值减少了28.2%,亚硝化、硝化及反硝化细菌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19.8%、26.7%和48.7%。莴苣植株中的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为叶片>茎部>根部。覆膜使根部全氮含量降低了2.8% ,茎部与叶部则分别增加了10.5%和6.8%。覆膜使莴苣根部全氮的富集系数平均值降低了1.5%,迁移系数TF1(莴苣茎部和根部全氮的比值)和TF2(莴苣叶部和根部全氮的比值)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2.5%和9.5%,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P < 0.05),而脲酶、铵态氮及无机氮三者与亚硝化细菌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脱氮细菌协同除氨氮废水及生物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联合利用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亚硝酸菌Ochrobactrum anthropi CZ和好氧反硝化菌Alcaligenes faecalis CZ处理模拟氨氮废水.O. anthropi CZ在7d内将50mg/L的初始氨氮氧化成亚硝氮,平均速率为0.28mg/L·h.A. faecalis CZ在有氧条件下,于2d内将200mg/L的初始硝态氮完全降解,平均降解速率为4.17mg/L·h.分别将两种菌用海藻酸钙(CA)包埋固定化、聚氨酯泡沫(PUF)固定化、海藻酸钙吸附生物膜和游离法处理模拟氨氮废水.结果发现,各种固定化细胞的降解能力明显比游离细胞强.其中CA包埋细胞法效果最好,可以在24h内将23mg/L初始氨氮完全降解.表面吸附生物膜方法也显示了良好的除氮能力,通过核酸染料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了两种细菌在CA表面的生物膜表征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运用ELISA快速检测CPV抗体方法的建立与均衡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凝胶层析纯化犬细小病毒 (CPV)作抗原 ,建立了检测CPV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 ,其特异性和稳定性良好 ,结果判定准确明显 ,易于把握。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0、5、20和100 mg·kg-1浓度的异丙甲草胺及其高效体金都尔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kg-1异丙甲草胺对土壤呼吸的激活程度大于同浓度的金都尔,后期异丙甲草胺起抑制作用,而金都尔则一直处于激发和恢复状态;20 mg·kg-1金都尔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大,而异丙甲草胺具有激发作用;100 mg·kg-1异丙甲草胺对土壤呼吸的激活程度大于同浓度的金都尔,后期二者的抑制程度大致相同;异丙甲草胺或金都尔的浓度越大,对土壤呼吸强度的激活越显著.DMRT法检验表明,在初期各处理与对照间的呼吸强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后期则差异不显著.20和100 mg·kg-1异丙甲草胺对土壤微生物的危害大于同浓度的金都尔.异丙甲草胺和金都尔为低毒或无实际危害的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毛霉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毛霉菌B的发酵培养基,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葡萄糖为最适碳源,酵母膏和玉米浆为最适氮源,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葡萄糖、酵母膏、玉米浆、MgSO4、FeSO4、NILCl/、HPO4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葡萄糖、酵母膏、玉米浆,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其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对其用量进行优化,得到毛霉菌最佳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51.54,酵母膏5.22,玉米浆14.31,MgSO40.5,FeSO40.1,NH4Cl3,k2HPO43,pH6.0~6.5。培养基优化后,毛霉生物量由23.51g/L提高至31.13g/L,比对照组提高32.41%,腺嘌呤转化率由53.59%提高至59.97%,ATP产率由6.56g/L提高至7.34g/L,比对照组提高11.89%。  相似文献   
7.
甲基叔丁基醚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Butyl Ether,MTBE)的水体污染问题近年引起广泛关注,因而微生物降解MTBE的研究也渐成热点。对MTBE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总结好氧条件下降解菌对MTBE的降解情况,以关键中间代谢物-叔丁基醇(tert-butyl alcohol,TBA)为分界点探讨微生物降解MTBE的两步可能途径,浅论MTBE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从单细胞生物到人,几乎所有生物体在生理和行为上都表现出昼夜节律.内源性生物钟是产生昼夜节律的物质基础,由母钟和子钟组成,母钟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子钟位于各个外周组织(肝脏、心脏等).随着机体的逐渐衰老,反应生物钟输出信号的生理昼夜节律在振荡幅度、振荡周期和表达时相等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另一方面,生物钟控制的生理昼夜节律影响衰老的进程,生物钟功能紊乱会严重加速机体的衰老.本文概述了衰老与生物钟之间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进一步认识衰老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
辅酶Q10作为细胞呼吸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酶Q10的抗氧化、抗衰老功能使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CoQ10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大规模提高CoQ10工业化生产的产量显得十分必要。目前,主要依靠从自然界中筛选到的各种微生物作为生产菌种发酵生产CoQ10,但这些原始生产菌种由于产量低、营养要求高等各种原因很难实现大规模发酵生产。随着对CoQ10生物合成途径以及代谢调控机制的了解清楚,通过对易于商业化生产的优良宿主细胞(如大肠杆菌)进行代谢工程的改造,有助于促进代谢工程菌的CoQ10工业化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制备高效大肠杆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和电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建立一种高效大肠杆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方法,研究了摇瓶装液量,菌体生长阶段,转化电场强度,转化后复苏时间以及感受态细胞存放时间等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液量为400 mL/2L,菌体在OD600值为0.452时收集所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在电场强度12.5 kV/cm条件下电击5 ms,转化后复苏时间2h,转化效率可达到1010CFU/μg DNA.此条件下制备的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高,质量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