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相关胃炎(HpAG)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唾液菌群特征,找出HpAG患者与无H. pylori感染人群唾液菌群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HpAG患者30例(HP组),无H. pylori感染者30例(HC组),收集2组人群唾液标本,通过PCR法扩增16S r RNA基因V3―V4区,经过高通量测序后,对测序数据处理后进行ASV注释、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 群落结构分析表示HpAG患者有其特征性的菌群结构。门水平上,HC组与HP组患者均以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主要优势菌门。与HC组比较,HP组患者唾液菌群中Fusobacteriot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t=2.01,P<0.05)。属水平上,HC组与HP组患者均以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奈瑟菌属(Neisseria)、嗜血杆菌属(Haemophi...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双针刺疗法在孕足月初产妇催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和内源性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足月初产妇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产妇在临产宫口开至3 cm(T0)后,对照组不予以任何镇痛方法干预,研究组给予双针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催产疗效、产程情况、宫颈成熟指标、应激反应和疼痛、内源性神经递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宫颈口扩张、宫颈管消退、先露位置、宫颈硬度、宫口位置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颈口开10 cm(T1)的血糖、皮质醇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足月初产妇采用双针刺疗法可提高催产疗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时间,同时还可减少内源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减轻产妇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及对疼痛介质、免疫功能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确诊的100例肛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普济痔疮栓治疗,50例)和实验组(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50例)。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介质、免疫功能和复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肛门坠胀及隐痛、排便不尽感、肛门潮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4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复发率,可能与降低疼痛介质水平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抑瘤素M受体(OSMR)在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CAU)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分别检测30例CAU患者及30名健康受试者的皮肤组织中OSMR、JAK和STAT3的表达,研究显示OSMR、JAK和STAT3在CAU患者皮肤组织中高表达(p<0.05)。转染OSMR-siRNA可显著降低CAU模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1、IL-6和IFN-γ水平,而转染JAK/STAT3信号通路激动剂Tyr705则可显著升高炎症因子水平(p<0.05)。转染OSMR-siRNA可显著降低CAU小鼠瘙痒次数、瘙痒时间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而转染Tyr705则可显著升高CAU小鼠瘙痒次数、瘙痒时间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转染OSMR-siRNA促进了CAU小鼠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抑制了细胞凋亡(p<0.05)。而转染Tyr705则抑制了CAU小鼠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促进了细胞凋亡(p<0.05)。转染OSMR-siRNA下调了上皮细胞中OSMR、JAK和STAT3的表达,而转染Tyr705则上调了OSMR、JAK和STAT3的表达(p<0.05)。总之,本研究表明OSMR基因在CAU患者皮肤组织中高表达。OSMR基因沉默可通过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Wilms瘤基因(WT1)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30例不同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30例健康者静脉血清进行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并分析其表达量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程度的影响。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分期越高,患者血清WT1与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则越高,Ⅰ期、Ⅱ期与Ⅲ期患者的血清WT1与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骨髓瘤分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406,r=0.451,P0.05)。结论:血清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程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能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评估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非切口疼痛持续时间、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f nausea, NVAS)、胃复安使用率、围手术情况差异。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2 h疼痛比例1.64%、6 h疼痛比例8.20%、24 h疼痛比例3.28%、48 h疼痛比例0.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结束时VAS评分(3.87±1.05)分、术后2 h (3.61±0.87)分、术后6 h (2.34±0.56)分、术后24 h (2.17±0.34)分、术后48 h (0.23±0.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6.56%、术后NVAS评分(1.21±0.68)分和胃复安使用率4.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2.51±0.96) d、术后排气时间(1.42±0.53) d、住院时间(8.51±2.49) d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针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可缓解疼痛,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二陈汤加减联合微波消融术(MWA)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和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不可或不愿手术切除或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的ⅢB-Ⅳ期并同意MWA治疗的NSCLC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二陈汤加减联合MWA治疗,60例)及对照组(MWA治疗,60例)。对比两组中医主要证候总评分、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Th17/Treg失衡、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因子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主要证候总评分、EORTC QLQ- C3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Th17/Treg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和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二陈汤加减联合MWA对晚期NSCLC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临床症状改善,调节Th17/Treg比例失衡和血管生成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高糖刺激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 normal glucose);高糖组(30 mmol/L high glucose);高糖+IL-1β(5ng/ml)组。分别于处理后24h、48h、72h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 CK-18)、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水平。结果高糖能够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的合成增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标志物CK-18的表达逐渐减少;IL-1β与高糖同时刺激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多,而其自身标志物CK-18的表达则明显下降。结论炎症因子IL-1β能增强高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宣肺解痉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气道呼吸参数、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1年9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清热化痰宣肺解痉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气道呼吸参数变化,炎症因子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PEF)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 FVC、PEF均有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TGF-β1、MMP-9、VEGF、IFN-γ、IL-4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清热化痰宣肺解痉法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另外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化瘀通络中药全方及拆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脂、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肾脏足细胞ZO-1的调节作用,探讨化瘀通络中药全方、拆方的不同作用特点及防治DN的可能作用机制。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C组)10只,造模组50只。造模组大鼠选择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35 mg/kg复制糖尿病(DM)大鼠模型,72 h后检测血糖,将成模大鼠(血糖≥16.7mmol/L)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化瘀通络中药全方组(Q组)、通络中药组(T组)、化瘀中药组(H组)。按人/鼠体表面积比率换算等效计量法计算各组大鼠用药量,同时C、M两组大鼠灌以等量饮用水,1次/日,连续16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24 h UTP、血脂、血小板活化指标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蛋白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足细胞ZO-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实验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血糖、24 h UTP明显升高(P0.01),血脂、血小板活化指标出现明显变化(P0.05,P0.01);与M组相比,各中药组24 h UTP均明显减少(P0.01),血脂、血小板相关指标明显改善(P0.05,P0.01);中药各组间比较,Q组部分指标的改善优于T组(P0.05)。与C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足细胞裂孔膜蛋白ZO-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组相比,各中药组大鼠足细胞裂孔膜蛋白ZO-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Q组比较,T、H组ZO-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果表明化瘀通络中药可以降低DN大鼠24 h UTP,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血凝状态,上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ZO-1的表达有关,并且,化瘀中药与通络中药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为临床优化中药配伍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