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城市化导致的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会使野栖小型兽类更多聚集分布于城区斑块化的农区和公园生境中,因而其多样性组成及时空变化模式可能会与其他区域不同,了解这些模式对防控城区野栖小型兽类的危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研究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分4个季节在佛山市禅城区3个公园和7处农区生境中以夹捕法调查小型兽类,比较了小型兽类的种类、密度和生态学指标的时空差异。共有效置夹1843夹次,捕获小型兽类2目2科4属7种共244只。其中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的臭鼩(Suncus murinus)占总捕获动物的48.77%;啮齿目中黑缘齿鼠(Rattus andamanensis,20.90%)和卡氏小鼠(Mus caroli,18.03%)为优势鼠种,黑缘齿鼠为佛山市新增记录,卡氏小鼠为禅城区新增记录。4次调查总捕获率达13.28%±0.93%,12月的啮齿类捕获率显著低于4月;公园的总捕获率和啮齿类捕获率都比农区略高,而臭鼩捕获率比农区略低,但差异不显著。12月的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均匀度指数最低;4月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而10月的均匀度指数最高,物种...  相似文献   
2.
基于此前辽宁省爬行动物调查资料和分类学研究,结合近年来野外调查进展,对辽宁省爬行动物名录和区系进行修订,并报道辽宁省蛇类新记录二种——乌梢蛇(Ptyasdhumnades)和黑头剑蛇(Sibynophischinensis)。根据从辽宁省凌源市野外获得的影像资料进一步确认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在辽宁省的分布。另依据采集自葫芦岛市的1号王锦蛇(E. carinata)标本对该种在辽宁省的分布予以补充描述。截至2023年5月,辽宁省记录爬行动物2目11科21属37种,其中,龟鳖目3科4属5种,有鳞目蜥蜴亚目3科5属10种,蛇亚目5科12属22种。爬行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此外,有15个物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三卷爬行动物》评估为受威胁物种。根据辽宁省爬行动物最新分布信息,将辽宁省划分为6个动物地理省,分别为辽东山地丘陵省、辽东半岛山地丘陵省、辽河平原省、努鲁儿虎山北麓丘陵台地及西辽河沙地省、辽西山地丘陵省和冀辽山地省,其中,冀辽山地省为本研究中新增动物地理省。扩大原辽东半岛丘陵省涵盖范围,并将其名称修订为“辽...  相似文献   
3.
2022年8月,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湘阴渡镇(113°01′18′′E,26°11′87′′N,海拔174 m)采集到两头蛇活体标本1号,通过形态测量比较,发现所采集标本与中国广东省分布的岭南两头蛇(Calamariaarcana)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后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标本与岭南两头蛇形成高支持率单系群(后验概率PP为1.00,自举值BS为100),所采集标本与岭南两头蛇的遗传距离为1%。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最终确定该标本为两头蛇科(Calamariidae)两头蛇属的岭南两头蛇,系湖南省蛇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区下白垩统沙海组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白垩纪木化石产出层位,其产出的木化石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尽管前人开展了部分研究,但目前对沙海组木化石植物群组成特征的认识仍相对薄弱.本文报道了辽西义县上石洞沟地区沙海组产出的木化石新材料,共鉴定出2属3种,分别为:Phyllocladoxylon cf.eboracense(Holden)Kr?usel、Xenoxylon conchylianum Fliche 及 X.watarianum Nishida and Nishida.此发现丰富了对沙海组木化石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为揭示辽西地区早白垩世晚期的森林组成特征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本文总结了辽西地区早白垩世木化石的多样性特征,从木化石的角度推断辽西地区在早白垩世中晚期森林植被面貌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更替.此外,本文对比了辽西地区侏罗纪及白垩纪异木属木化石种级多样性,认为该属在辽西地区晚中生代一直是优势类群,但种级组成上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海南岛地处热带,具有丰富的龟鳖物种多样性.为了有效保护这一珍贵资源,对该地区龟鳖的多样性、养殖现状及保护管理需求进行总结和讨论.方法 根据有关文献和我们的调查结果,从龟鳖多样性、养殖现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岛现有龟鳖6科14属18种,占中国龟鳖的50%,其中有1种野外灭绝,有5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有11种处于濒危状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1种,二级保护的有9种.海南岛是我国龟鳖养殖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地区,有龟鳖养殖户330多户,养殖龟鳖120余种.结论 海南岛龟鳖资源丰富,养殖规模巨大.应进一步加强野生龟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将龟鳖纳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范围,继续开展保护繁育放归活动.同时,从多方面加强龟鳖养殖的产业化发展,促进龟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对中国东北辽宁本溪中三叠统林家组的化石研究中, 发现了木贼目瓣轮叶属一个新种——林家瓣轮叶(Lobatannularia linjiaensis sp. nov.)。该种叶轮小, 明显分成两瓣, 每瓣叶数约10–12枚。叶线形至倒披针形, 叶长差别大, 叶联合长度占叶长约1/3–3/4。自1927年Kawasaki建立瓣轮叶属以来, 该属已至少发现了33种, 其中大部分报道于二叠纪, 少数见于三叠纪。瓣轮叶属作为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孑遗分子之一, 当前该属新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瓣轮叶属的分类多样性, 而且拓展了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之后复苏过程中瓣轮叶属演化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8.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了实验室人工饲养的王锦蛇(Elaphecarinata)、棕黑锦蛇(E.schrenckii)和赤峰锦蛇(E. anomala)3种锦蛇粪便样本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在送检的粪便样本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P 0.05)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P 0.05)在王锦蛇和棕黑锦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赤峰锦蛇与前两者均没有差异;ace与chao1指数在3种锦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共检测出8个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3种锦蛇共享菌门。在属水平上3种锦蛇的优势菌群明显不同,志贺氏菌属(Shigella)、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1)及拟杆菌属(Bacteroides)分别是王锦蛇、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粪便样本中相对丰度最高的菌属。3种锦蛇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其是否可以作为区分这3种锦蛇的依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满洲里扎赉诺尔露天煤矿为大兴安岭西侧重要含煤产地,经自下而上逐层采集孢粉样品,在大磨拐河组获得十分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孢粉属种与含量的变化,划分出三个孢粉亚组合:1)Concavissimisporites-Foraminisporis-Classopollis亚组合,时代为Valanginian期;2)Aequitriradites-Hsuisporites-Jiaohepollis亚组合,时代为Hauterivian期;3)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orites-Pinuspollenites亚组合,时代为Barremian期。这种细致划分对于进一步探讨地层内部生物演化及煤层详细对比有较重要意义。本文还探讨了该地区的三个亚组合时期的古气候演变,并命名了6个新种。  相似文献   
10.
绿海龟稚龟性别鉴定及临界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形态学鉴定、羊水和血液中性激素测定等手段,对惠东港口海龟保护区不同恒温下孵化的绿海龟(Chelonia mydas)进行研究,寻求绿海龟稚龟性别鉴定的最佳方法。结果显示,(1)组织形态学,绿海龟性腺切片分皮层和髓质两部分,卵巢的皮层较厚、基质中有大小不一的未成熟卵细胞,髓质中空腔较少;睾丸的皮层较薄,髓质中空腔较多,呈现出显著的被基质包围的髓质索。(2)性激素测定,当雌二醇与睾酮含量之比E2∶T1.5时,孵出的稚龟为雄性(♂);当E2∶T1.5时,为雌性(♀)。(3)绿海龟性别决定的临界温度在29.4~29.5℃之间,此时孵出稚龟的性比约为1∶1。本文还讨论了各种不同性别鉴定方法的优劣和时期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