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克隆得到菌株Agarivorans sp.HZ105中3个琼胶酶基因,长度分别为2 988 bp、1 437 bp和1 362 bp,分别编码琼胶酶HZ1、HZ3和HZ4,分别属于糖苷水解酶GH50、GH118和GH16家族。将这些琼胶酶基因与质粒p ET-32(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实现了琼胶酶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制备了重组酶,研究了琼胶酶的酶解产物。琼胶酶HZ1降解琼脂糖以及高聚合度新琼寡糖(聚合度为8、10、12和14)得到新琼二糖和新琼四糖;琼胶酶HZ3降解琼脂糖的终产物是高聚合度新琼寡糖;琼胶酶HZ4降解琼脂糖和高聚合度新琼寡糖为新琼四糖和新琼六糖。因此推测菌株HZ105主要先用琼胶酶HZ3和HZ4降解琼脂糖为较高聚合度的新琼寡糖,随后这些寡糖被琼胶酶HZ1和HZ2(课题组先前报道的另一个琼胶酶)降解为低聚合度新琼寡糖。首次研究报道了Agarivorans属中能产生4个琼胶酶的细菌菌株及其琼胶降解酶系,丰富了有关细菌降解琼胶酶体系及其中各琼胶酶作用的研究和认识,也有利于菌株HZ105琼胶酶的有效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
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的多功能蛋白,以前的研究发现,血蓝蛋白具有凝集活性.本研究采用凝集抑制实验和亲和蛋白质组学等方法探索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与病原菌的凝集作用靶标.结果显示,大肠杆菌K12和副溶血弧菌外膜蛋白可以抑制血蓝蛋白对7种细菌的凝集活性,其中大肠杆菌K12中2种分子质量分别为16 kD、18 kD (命名为 p16、p18)的外膜蛋白可以与血蓝蛋白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经MALDI-TOF/MS鉴定,p16、p18 分别与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C、OmpX具有高度同源性.尤其是与大肠杆菌K12野生菌株相比,血蓝蛋白对 ΔOmpX 的凝集特异性明显降低,后者仅为前者的25%.由此推测,OmpX 应为血蓝蛋白与病原菌的凝集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3.
梅果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solation,PurificationandAnalysisofPolysaccharideofPrunnsmumeYULi-Jun,ZHANGEr-Xian,ZHUYue-Xiong,HONGHang(DepartmentofBiology,ShantouUniversity,Shantou515063)梅由于具有解毒、解热、止泻、恢复疲劳、净化血液以及杀菌等功效,国外已用于提炼杀菌和强健新药[4]。我国民间早已广泛利用梅治疗感冒、哮喘、胃肠痛,预防动脉硬化、糖尿病、肝肾病等[1]。我们[6]增对青竹梅的抗氧化机理进行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青竹梅果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能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LP),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相似文献   
4.
5种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及功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蓝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多功能蛋白,但其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亲和层析、糖含量测定、凝集素印迹等技术在凡纳滨对虾血清中发现 5 种糖含量各不相同的血蓝蛋白:HMC、HMCb、HMCb、HMCs 和HMCs,其中HMCs 糖含量最高,HMCb最低,前者约为后者的5倍.继而运用非特异性免疫学实验技术对其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糖基化血蓝蛋白的免疫学活性不同, HMCs 具有较强的红细胞凝集活性和酚氧化酶活性,HMCb和HMC分别具有较强的细菌凝集活性和溶血活性.特别是当血蓝蛋白糖基被氧化后,5种血蓝蛋白的凝集活性、溶血活性全部丧失,酚氧化酶活性下降约11~28倍.由此推测,血蓝蛋白糖基修饰多样性可能是其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富硒发酵毛头鬼伞(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菌丝体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抗氧化和降血糖的影响。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将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均匀混入饲料中,由小鼠自由取食进行治疗,3周后观察富硒毛头鬼伞菌丝对糖尿病小鼠血糖、MDA、SOD和GSH-Px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进行治疗后,糖尿病小鼠血糖明显降低;血清和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下降;血清和组织中的SOD和GSH-Px的活力明显的增加。由此推断,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以大白菜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在添加AgNO3 2.0mg/L的MS 6-BA 2.0mg/L NAA 0.5mg/L培养基上,不定芽的诱导率达86.5%;依次转移到增殖、壮苗和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炼苗后移栽,成活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7.
用流式细胞计(flow cytometry,FCM)测定H2O2损伤后的红细胞(RBC)与IgG的结合能力,并直接检测细胞自发荧光的变化,以研究H2O2对RBC抗原性和脂质过氧化(LPO)荧光产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RBC抗原性和自发荧光变化与H2O2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抗原性变化对H2O2更敏感,比引起自发荧光明显增强所需H2O2浓度低两个数量级;还发现了RBC抗原性和自发荧光的变化与细胞的散射光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非特异性免疫分子由于胚系基因种类有限而不具备多态性.但近年来人们发现,脊椎动物γ/δ T 细胞受体、B1细胞受体、某些固有免疫成分,以及无脊椎动物的某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分子、抗菌肽和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等同样具有较高程度的多态性.与特异性免疫分子相似,其多态性形成机制主要为基因组水平的基因重排、单核苷酸多态性、DNA 突变和 mRNA 水平的外显子可变剪接.该多态性的出现可能是无脊椎动物的一种适应性进化,其应为低等生物特异性识别和防御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子基础. 本文就无脊椎动物免疫分子多态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与意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硝酸银对桑树遗传转化的作用(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了硝酸银对农杆菌介导的桑(Morus alba L.)品种“新一之濑”遗传转化的作用。在抗性筛选培养基中添加2mg L^-1硝酸银,桑叶盘褐化死亡率减少7.2%,抗性芽分化率增加3.9%,外源基因转化频率增加9.6%,“假阳性”转化体减少42.5%。感染农杆菌的桑叶盘经MS培养基培养、农杆菌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培养等实验证实,硝酸银对工程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提高桑树转化频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柿树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形成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柿树品种“禅寺丸”(2n=6x=90)的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形成过程。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基本正常,中期Ⅰ构型为45Ⅱ,但出现似多价体(次级配对),观察发现了不减数分裂现象。不减数发生的第1次分裂,第2次分裂时可见2个n=90的子核。未减数子核在四分体期形成二分体,小孢子期形成大型花粉粒。观察结果提示了柿树多倍体由未减数配子受精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