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红茶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是否有改善效果。方法:将48只清洁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茶菌组、依达拉奉组。红茶菌组术前给予红茶菌液灌胃7天以及再灌注麻醉清醒后追加灌胃1次,依达拉奉组大鼠在再灌注前15 min经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遵循Zea Longa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2 h后恢复再灌注24 h 建立MCAO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劲总动脉。再灌注24 h后,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脑损伤程度;TTC染色观察红茶菌对大鼠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并用Image J软件测定梗死面积;HE染色后观察大鼠脑组织皮层神经元病理形态学;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及线粒体形态。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红茶菌组神经神经行为学评分为(2.21±0.60),依达拉奉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为(2.01±0.66),均显著低于模型组(2.52±0.52)(P<0.05);TTC染色后观察到模型组大鼠大脑梗死灶明显,红茶菌组与依达拉奉组较模型组大鼠梗死面积明显减小;HE结果显示模型组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明显,红茶菌组与依达拉奉组较模型组大脑皮层神经元坏死减轻,梗死面积缩小;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模型组大鼠染色质溶解,线粒体肿胀,红茶菌组与依达拉奉组较模型组溶解减少,线粒体结构较完整。结论:红茶菌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元损伤,有望成为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法或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2.
恰玛古(Qamgur, Brassica rapa L.)内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生真菌,内生放线菌的研究报道较少。通过研究新疆药食两用植物恰玛古内生放线菌多样性,以期发现产新活性物质的放线菌或新种放线菌,为研究微生物药物奠定基础。从恰玛古根、茎和叶三个部位分离培养获得内生放线菌,对其菌落与个体形态进行观察,并利用序列测定方法进行鉴定,以获取其分类地位。从恰玛古三个部位共分离得到17株内生放线菌,其中12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3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2株为革兰氏阳性丝状菌;17株内生放线菌分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小短杆菌属(Brachybacterium)、两面神菌属(Janibacter)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从新疆药食两用植物恰玛古中分离获得17株内生放线菌以稀有放线菌为主。  相似文献   
3.
新疆两盐湖可培养极端嗜盐菌组成及功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成盐类型盐湖中的极端嗜盐菌群落组成差异,探究可培养极端嗜盐菌的功能特性。【方法】采集新疆硫酸盐型盐湖七角井和碳酸盐型盐湖南湖的土壤样品,通过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极端嗜盐菌,经过形态学观察、特征分析获取代表菌株,通过耐盐性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等对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并对极端嗜盐菌的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酯酶活性进行筛选,同时检测苯酚降解能力。【结果】本研究共获得1 679株极端嗜盐菌,代表菌株45株,隶属于5门14个属,古菌数量(70.58%)明显多于细菌,最优盐浓度生长范围为18.4%–20.0%。在属水平上,盐湖中优势类群为古菌的Haloterrigena属(32.94%)和Natrialba属(26.03%),以及细菌的Aquisalimonas属(9.85%)和Aliifodinibius属(8.10%)。两盐湖中,盐度较低的南湖物种丰富度高于七角井盐湖,古菌物种组成相似,均以Haloterrigena属为主;细菌群落组成有差异,南湖以Aquisalimonas属为主,而七角井以Aliifodinibius属为主。功能筛选表明,盐湖中80%的嗜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吾尔药(维药)神香草对哮喘大鼠模型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若干组分的影响。方法: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神香草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采用致敏和雾化的方法制备哮喘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皮质酮(CORT)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水平。结果:哮喘反复发作时,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紊乱,哮喘大鼠下丘脑CRHmRNA表达和血浆ACTH无明显变化,实验各组血清CORT水平升高(P〈0.05),神香草高剂量组血清CORT含量高于低剂量组(P〈0.05)。细胞因子IFN-γ无明显变化,IL-6、IL-4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哮喘反复发作的大鼠存在NEI网络的紊乱;神香草可以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功能,改善细胞因子的平衡。这些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氟对人成骨细胞saos-2和小鼠骨组织中caspase14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人成骨细胞染氟模型,以不加入氟入培养基者为空白对照,实验组培养基内分别含氟化钠5、10、20、40 mg/L。以氟化钠加入饮水中,建立小鼠染氟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剂量氟(0、5、10、20、40 mg/L)对成骨细胞saos-2中caspase14的表达,再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染氟剂量(0、50、100、150 mg/L)染氟小鼠骨骼上caspase14的表达情况。结果:Caspase14在成骨细胞saos-2中各实验组表达明显上调(均P0.01),5 mg/L组表达最高。染氟小鼠模型骨组织中亦有表达,染氟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有逐渐增高趋势。结论:Caspase14在染氟成骨细胞和骨组织中的高表达参与了氟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肾上腺髓质切除对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大鼠的血管重塑作用。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慢性间歇性空气(CIA)假手术组、CIA手术组、CIH假手术组、CIH手术组。制备CIH模型,手术组在缺氧前行肾上腺髓质切除术,假手术组行相同操作但不切除肾上腺髓质。测量尾动脉血压;ELISA法检测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HE、Masson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胸主动脉形态,计算胸主动脉中膜厚度、胶原容积分数和弹性纤维紊乱断裂比例;IHC观察胸主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TUNEL观察胸主动脉细胞凋亡率;WB检测胸主动脉天冬氨酸半胱氨酸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CIA假手术组比较,CIH假手术组E、NE、尾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胸主动脉中膜厚度、胶原容积分数、弹性纤维紊乱断裂比例、α-SMA水平、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升高(P<0.05);与CIH假手术组比较,CIH手术组E、NE、尾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胸主动脉中膜厚度、胶原容积分数、弹性纤维紊乱断裂比例、α-SMA水平、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切除肾上腺髓质可改善由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的大鼠胸主动脉重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胚胎与成人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运用电子显微超微结构技术及特殊染色,对比观察二者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胚胎与成人三叉神经节细胞大体分布及形态一致,与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相比,成人最突出的特点是节细胞大,核仁清晰,居中。电镜下节细胞的细胞器较丰富,发育完善。且成人三又神经节神细胞明暗区别明显。结论t三叉神经节细胞结构与功能完善是在成年之后,成人三又神经节细胞存在明暗两类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Dil染色晶体研究罗非鱼脑、脑神经及其视觉传导路的形态分布。方法:罗非鱼6只,体长12.16ctn,进行灌注固定后,在外科显微镜下开颅并确认脑和脑神经根,分别于双侧视神经植入Dil染色晶体。37℃恒温箱放置3个月,待Dil染色晶体扩散后,取出植入Dil染色晶体的视神经和脑,再根据神经走向切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Dil染色晶体在视觉传导路的形态分布。结果:①外科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罗非鱼的脑分为端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延脑5部分,并同时观察到10对脑神经。②右侧视神经植入Dil染色晶体后,均可见到标记的右侧视神经纤维,行向后内,穿经视神经管入颅,逐步靠近左侧视神经,进一步行向后内,经过左侧视神经上方,进行完全交叉,形成视交叉,再经左侧视柬连于左侧间脑视盖。结论:罗非鱼的脑分为5部分,脑神经只有10对。罗非鱼视交叉属于完全性交叉,视觉中枢可能位于间脑视盖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经眼神经注入DiI研究小鼠三叉神经节的形态学结构。方法:小鼠10只,体重25—30克,雌雄不拘,进行灌注固定后,在外科显微镜下开颅并确认三叉神经节和眼神经,分别于双侧眼神经植入DiI染色晶体。37℃恒温箱放置3个月,待DiI染色晶体扩散后,取出植入DiI染色晶体的眼神经和三叉神经节,再根据神经走向切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DiI染色晶体在三又神经节内的分布。结果:眼神经离三叉神经节约1cm处植入DiI染色晶体后,应用荧光显微镜明视野观察,均可见到高密度标记的眼神经纤维,行向后内,穿经眶上裂入颅。逐步靠近三叉神经节外上方,并进入三叉神经节内,眼神经标记的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节的前内侧。在三叉神经节内可见到DiI标记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平行致密排列,并被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分隔成群或簇。神经节细胞呈圆形和卵圆形,大小不一,部分节细胞呈蜂窝状排列。亦可见神经元的突起,有的呈螺旋状连于胞体,有的呈线状连于胞体,并可见到双极神经元。结论:小鼠经眼神经注入DiI后,三叉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的排列循序跟其他动物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生物胞素法观察罗非鱼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形态及细胞分布特征.方法:本实验用罗非鱼,15只(性别不限),体长12~16 cm,动物浸入140 mg/L三卡因间氨苯酸乙脂甲磺酸盐{tricaine methanesulfonate (MS222)}溶液中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神经,通过生物胞素(Biocytin)结晶追踪技术研究定位硬骨鱼类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形态及细胞分布.结果:①硬骨鱼类罗非鱼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分为腹侧和背侧两组细胞群.②三叉神经根注入列中两组细胞群都能观察到被标记的细胞.下颌神经注入列中被标记的细胞以背侧群为主.上颌神经及眼神经注入列中两群细胞都没有发现被标记细胞,但上颌神经组中能观察到神经终末及突触联系.结论:硬骨鱼类罗非鱼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分为两组细胞群.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走行于下颌神经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