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医疗卫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卫生的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已经大大地改善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增加了医保的覆盖人群,减轻了城市低收入人群及农村的医疗负担,但是,我们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医疗卫生政策不适应现在的医疗需求发展、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层次群众的医疗需求有差异等,都是医疗卫生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势在必行。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已经达到95%,但是,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的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就医难,治病贵”的问题,其他医疗保险不能与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相适应,从而,影响了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观察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梅毒患者男17例(73.9%),女6例(26.1%),男女比约为2.8∶1;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3.1岁。本组首发症状:麻痹性痴呆(7例)、精神异常(3例)、急性脑梗死(3例)、癫痫(2例)、脊髓病变(2例)、颅高压(2例)、周围神经损害(2例)、脑神经损害(1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23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呈阳性反应。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多表现为额叶、顶叶、颞叶、基底节等多发病变。本组患者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病情有显著改善20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神经系统各部位均可受累,诊断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误诊率高,应早期诊断,诊断后应进行规范治疗,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患者海马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例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海马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DNF mRNA表达,并与3例非海马硬化TLE患者对照。结果:与非海马硬化组比较,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的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BDNF mRNA表达表达增高,可能在海马硬化和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诊断与误诊、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治疗与预后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42例患者中合并其他疾病者29例,占69.0%;首诊误诊32例,占76.2%。两性霉素B(AmpB)治疗者25例,其中6例在疾病早期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15例单用氟康唑治疗。治愈20例,占47.6%;好转11例,占26.2%;死亡11例,占26.2%。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误诊率高,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缺陷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尽早明确诊断,联合AmpB与5-FC抗真菌治疗、积极控制颅内压是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通过重组腺病毒导入,抑制脑组织中PARs基因的表达,观察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缺血脑组织梗死体积的变化,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以重组腺病毒介导的无序PARs基因shRNA片段、生理盐水进行干预,干预3天后以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模型,各组分别于线栓后24h、72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并断头取脑,应用4%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结果:1.缺血后24h、72h同一时间点:①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②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组内缺血后24h、72h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RNAi能有效抑制脑组织中PARs基因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相似文献   
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功能是刺激细胞增殖分化降低细胞凋亡。近年来许多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显示其能有效改善由于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G-CSF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从G-CSF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81例最终接受手术治疗的顽固性癫痫患者发病特点,了解不同分类癫痫的发病规律。方法:对81例最终接受手术治疗的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分类,分析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等与癫痫分类间的关系。结果:81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45:1,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3.6,女性为14.3,强直阵挛发作的耐受病程最短,平均为5.8年,大多数患者在20岁以前发病。结论:多种癫痫发作分类在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PSD-95(突触后密度蛋白-95)在突触后密度区含量丰富,具有复杂的结构域,与膜受体、离子通道、细胞粘附因子和信号分子等相互作用聚集成大分子复合物,在突触的可塑性、学习记忆、大脑的病理生理紊乱等起重要作用。PSD-95与脑缺血神经元损伤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有密切联系。脑缺血再灌注后PSD-95在缺血侧皮层的变化表现为PSD.95阳性细胞数的减少和细胞形态的受损改变。抑制NMDA受体活性的治疗策略包括破坏受体本身、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破坏PSD-95/NMDAR相互作用、破坏PSD-95/nNOS相互作用、nNOS抑制剂药物干预。已有研究发现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中抑制PSD-95复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善脑缺血。实验性的PSD-95抑制剂减少了短时间和长时间局部脑缺血大鼠的梗死面积、并恢复相应的运动功能治疗脑缺血。本文重点研究PSD-95与脑缺血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以提高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29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神经梅毒患者中临床分型:其中,无症状型神经梅毒2例,主要表现为患者无症状,仅脑脊液呈轻度炎性反应,梅毒血清反应阳性;梅毒性脑膜炎6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偶可见意识障碍、谵妄及抽搐。血管型梅毒3例,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脊髓痨11例,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如束带感和蚁走感,共济失调、内脏危象及阿罗瞳孔等。麻痹性痴呆7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合并神经损害为主。结论:神经梅毒的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神经系统各部位都可受累,容易误诊,。但青霉素治疗有效。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行血清及脑脊液检查,可获得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晓慧  孙红伟  周琪  陈家亮  陈力 《生物磁学》2013,(26):5150-5153
通过对中澳两国的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发展的现状,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分析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由于受宏观经济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加之我国的地域特点是南北跨度大,经济、文化等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保障制度总体水平不高,人群待遇差距较大;适应流动性方面不足;保证可持续性方面不足等。我国借鉴和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了全民可及的、人人享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但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推进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建立完善的、可持续性的卫生服务体制;借鉴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大资金投入,简化报销流程,不断完善我国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完善我国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复杂的、系统的大工程。我国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借鉴和吸收更多国外成功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才能最终实现全民可及的、免费医疗的卫生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