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86篇
  免费   6021篇
  国内免费   20364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1293篇
  2022年   2116篇
  2021年   2760篇
  2020年   2444篇
  2019年   2935篇
  2018年   2213篇
  2017年   1981篇
  2016年   2295篇
  2015年   3114篇
  2014年   4249篇
  2013年   3819篇
  2012年   5187篇
  2011年   5055篇
  2010年   3800篇
  2009年   3809篇
  2008年   4255篇
  2007年   3967篇
  2006年   3599篇
  2005年   3113篇
  2004年   2470篇
  2003年   2112篇
  2002年   1935篇
  2001年   1600篇
  2000年   1419篇
  1999年   987篇
  1998年   504篇
  1997年   379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52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79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11篇
  1974年   8篇
  195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电针、吗啡镇痛和耐受时某些脑区线粒体结合钙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Tb~(3+)荧光探针和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电针和吗啡镇痛及镇痛耐受时,动物不同脑区游离 Ca~(2+)和线粒体膜结合 Ca~(2+)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和吗啡都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与此同时,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下丘脑的线粒体膜结合 Ca~(2+)升高。脑室内预注钌红,则能降低这两个脑区的线粒体膜结合 Ca~(2+)和痛阈。另一方面,在电针或吗啡耐受时,两脑区的游离 Ca~(2+)浓度增加,线粒体膜结合 Ca~(2+)降低。结果提示,神经细胞质膜内外 Ca~(2+)的移动可能在电针和吗啡镇痛中起某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2.
躯体和内脏传入冲动在大鼠束旁核内的会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麻痹的大鼠上,分别刺激迷走神经、内脏大神经、坐骨神经、腓肠神经、睾丸和副睾,在对侧丘脑束旁核记录到了45个细胞的单位放电。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时程和放电频谱分布的不同,可将他们分为五种类型,并且认为这些类型和刺激引起的感觉性质有关。在观察到的45单位中,29个的反应具有痛放电的特性,而且对躯体及内脏的传入冲动呈聚合性反应。其中2个单位只对内脏传入冲动产生反应。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束旁核不仅是接受内脏传入的丘脑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整合内脏与躯体传入信息的中枢。  相似文献   
53.
The stability (stb) locus of IncFII plasmid NR1 was mapped to a 1700 base-pair NaeI-TaqI restriction fragment. A series of unstable plasmids that contained insertion, deletion, and point mutations that inactivated the stability function was isolated. The unstable point mutants examined were all stabilized (complemented) in trans by a copy of the wild-type stb locus, suggesting that the mutations had inactivated diffusible gene products.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stb locus contained two tandem open reading frames, designated stbA and stbB, that encoded essential trans-acting protein products with predicted sizes of 36,000 Mr and 13,000 Mr, respectively. A third open reading frame, stbC, that could encode a peptide of 8000 Mr was contained within stbB in the complementary DNA strand. Plasmid-encoded proteins of 36,000 Mr and 13,000 Mr were identified in minicell experiments as the products of stbA and stbB, respectively. Unstable deletion mutants that retained the promoter proximal region of the stb locus upstream from stbA but had deleted both stbA and stbB were stabilized in trans by plasmids that could supply StbA and StbB. In contrast, deletion mutants that had lost the stbAB promoter region were not complemented in trans, indicating that this region contained an essential cis-acting site (or sites). Unlike some other loci that mediate stable plasmid inheritance, cloned copies of the wild-type stb locus of NR1 did not exert strong incompatibility (i.e. trans destabilization) against other stb+ derivatives of plasmid NR1 present in the same cell.  相似文献   
54.
虫草蝠蛾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虫草蝠蛾(Thitarodes armoricanus Oberthur)的卵于室温11.4℃时,历期32—47天,在潮湿滤纸表面孵化率高达93.2%.幼虫在土壤中生活三年多才化蛹.蛹期35—50天.成虫寿命3—12天.卵在发育中有变色现象,即由白→黄→灰→黑.变色过程一般需6—13小时.幼虫栖息地表以下10—25cm土层中,适宜在地温5—10℃、土壤含水量70%左右条件下生活.蛹腹节有棘突,助蛹活动.成虫白天不吃不动,黄昏时活动,无趋光性,也无趋化性.雌雄交配自傍晚至深夜,经4—10小时.一雌产卵400—800粒.  相似文献   
55.
56.
采用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分离了盐泽螺旋藻的藻胆体。藻胆体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8 nm,室温下荧光反射峰位于677~678 nm。利用7~15%SDS—聚丙烯酸胺梯度凝胶板状电泳,可分出三条有色多肽,其中藻蓝蛋白的α亚单位与别藻蓝蛋白的α亚单位几乎重叠,不易区分;另有分子量为117,99,53,49,27,24.5和14kD的七条无色多肽。117和 99kD多肽可能联结藻胆体和类囊体,并作为末端能量受体,而14kD多肽多为“核”亚结构的组分,其余的可能为“棒”亚结构内和“核”“棒”亚结构间的联结蛋白。  相似文献   
57.
毛萼鞘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8.
昆明市区气传致敏孢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9.
昆明山海棠根的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0.
NO—样松驰因子在大鼠止血带休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连元  董淑云 《生理学报》1992,44(6):576-582
为探讨NO-样松驰因子(NO-LRF)在休克中的效应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本工作在大鼠止血带休克(ToS)模型上发现离体灌流的主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降低,组织cGMP含量增加。用NO前体L-精氨酸(L-Arg)或NO合成阻断剂L-NNA,可溶性乌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灌流,分别增强或减轻ToS动物主动脉的上述变化,而且这些药物的作用不受血管内皮是否存在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非内皮细胞源的NO-LRF是引起ToS动物血管低反应性的因素之一。体内实验表明 L-Arg治疗缓解,而L-NNA恶化ToS病程,提示NO-LRF可能参与机体的适应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