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目的:尝试应用RNA干扰(RNAi)沉默猪源PK-15细胞中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并通过反转录酶活性及pol基因相对荧光定量PCR检测沉默效果。方法:依据GenBank公布的PERV pol基因序列,采用Invitro-gen公司的BLOCK-iT RNAi Designer软件设计Stealth小干扰RNA(siRNA)序列;将合成的siRNA转染PK-15细胞,72 h后检测细胞上清PERV反转录酶活性及细胞内pol基因拷贝数并评价沉默效果。结果:反转录酶活性及pol基因拷贝数检测结果表明,设计的3条Stealth siRNA序列中,位于pol基因3272~3296 bp的序列能有效沉默PERV。结论:RNAi方法可有效使猪源PK-15细胞中的PERV沉默,为进一步研究天然抗病毒分子与PERV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同时也为猪源异种移植研究中去除PERV提供了一种可供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本文就大豆皂甙的抗癌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肿瘤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是机体天然免疫的主要承担者,也是获得性细胞免疫的核心调节细胞。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与其细胞表面受体和肿瘤细胞表面的配体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细胞表面配体表达不同致使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临床疗效不一。我们简要介绍了影响肿瘤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机制,对目前提高肿瘤细胞敏感性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4.
沙地杨树人工林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自然条件下(5~10月份),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北京大兴地区集约栽培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cv.“74/76”)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叶片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动态规律,并揭示其主要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且Pn日平均值从春季到秋季呈下降趋势。从整个生长季来看,光合有效辐射PAR(r=0·815)和气孔导度Gs(r=0·805)与Pn的相关性显著,通过每月相关性分析,5、8月份影响Pn的主导因子为PAR和Gs,6、7月份影响Pn的主导因子为Gs,9、10月份影响Pn的主要因素为PAR。根据Fsrquhar和Sharkey提出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判断方法对Pn日变化进行分析,5月份8:00Pn达到峰值后由于气孔导度降低引起Pn下降,16:00以后由于非气孔因素PAR的降低,使得Pn继续降低;6、7月份8:00以后Pn降低限制因素同5月份一样由气孔导度降低引起,但是14:00左右,由于植物体内水分严重亏缺,叶片气孔不能正常开启使得叶片Pn、R和Tr均不能正常进行,8~10月份Pn降低主要受PAR限制。叶片呼吸速率(R)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温度,且R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与大气温度(Ta)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一天中清晨、傍晚Ta和R均为低点,14:00左右Ta和R都达到最大值,同样在季节变化中R和Ta在6、7月份最高,10月份最低。蒸腾速率(Tr)日变化全为单峰曲线,其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左右,Tr变化与许多环境因子和生理因子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就整个生长季来说,PAR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然而叶片气孔限制值(LS)、Gs、叶片大气水汽压差(VpdL)、Ta等生理生态因素在不同月份分别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大分舌蜂营巢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延会  丁亮  袁峰  张彦周  图立红  朱朝东 《昆虫学报》2010,53(11):1287-1294
于2009和2010年对广东河源大分舌蜂Colletes gigas的巢穴结构及生物学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分布在同一区域大分舌蜂的巢穴进行了挖掘, 详细记录了两个巢穴的结构; 挖出的卵、 幼虫及蛹的形态进行了解剖镜和电镜观察, 并做了简要描述。另外, 还通过分子及形态学方法对与大分舌蜂共用筑巢场所的另一种分舌蜂进行了鉴定。研究发现大分舌蜂喜欢在沙土中筑巢, 并且有集中筑巢的习性。大分舌蜂的巢穴由一条主道和几条虫室道组成, 虫室建在主道及各个虫室道的末端。大分舌蜂往年的巢穴可以被翌年羽化的大分舌蜂再次利用, 沿主道重新建造自己的虫室道或扩展原有的虫室道。大分舌蜂在中国南方专性取食山茶科植物尤其是油茶的花粉及花蜜, 蜂粮由于花蜜含量较多而呈液体状。通过进一步比较COI与28S D2区数据, 甄别出同一巢区中还存在另一种分舌蜂属物种, 表明大分舌蜂可以与另一种分舌蜂Colletes sp.共用筑巢场所。  相似文献   
96.
巢湖微囊藻产毒株的分离、保存及种属特异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  査向东  李玉成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12):1734-1739
利用平板划线结合液体培养的方法从巢湖分离得到一个藻株,命名为Chaohu-1。甲醇粗提该藻株所产生的藻毒素(MCs),经固相萃取、HPLC检测,证实该藻株产生毒性最强的Microcystin-LR。藻细胞呈绿色球状,群体为无规则网状。全细胞PCR扩增藻蓝蛋白基因间隔序列(PC-IGS),结果与GenBank中已有的铜绿微囊藻属序列相似性达99%。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分析结果,表明我们首次从巢湖分离得到1个产毒的铜绿微囊藻藻株。同时我们摸索出该藻株冻存及复苏方法,为藻株的长期保存及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旗叶RuBP(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花后天数的增加,两小麦品种旗叶RuBP羧化酶和PEPC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RuBP羧化酶和PEPC活性呈增加趋势,其中RuBP羧化酶活性多数以N4(N 4.8 g/盆)处理最高,PEPC活性多数以N3(N 3.6 g/盆)处理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小麦品种旗叶Fv/F0、Fv/Fm和qP均呈增加趋势,且以N4 (N 4.8 g/盆)处理的值最高,并且处理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发现,本试验条件下,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小麦旗叶RuBP羧化酶和PEPC活性的增加及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Fv/F0和Fv/Fm的提高,从而有助于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小麦穗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
番茄果实由绿转红的过程中,焦磷酸:果糖-6-磷酸1-磷酸转移酶(PFP)的酸型发生转化。在体外通过胰蛋白酶处理部分纯化的番茄绿果实中PFP来探讨酶型转化的原因。蛋白免疫印渍结果证实PFP的α-亚基比β-亚基更容易受到胰蛋白酶的降解,这也是PFP经胰蛋白酶处理后酵解与生糖活性下降的原因。然而PFP的亚基经尿素解离后,以胰蛋白酶处理的蛋白免疫印渍分析却表明PFP的两种亚基均被胰蛋白酶更加有效地降解,显然α-亚基在PFP的高级结构中有更多的酶切位点外露,而β-亚基上的酶切酶点可能位于分子的内部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
戴氏虫草菌丝体水提物对放射损伤小鼠体液免疫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戴氏虫草菌丝体水提物对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脾细胞产生抗羊红细胞抗体、血清溶血素水平、淋巴细胞增殖等的影响,以^60Co γ射线放射损伤小鼠为动物模型,采用脾细胞SRBC溶血反应(QHS)比色法测定脾细胞产生抗羊红细胞抗体,溶血素测定(HC50)比色法测定血清溶血素水平,MTT比色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条件下,戴氏虫草菌丝体水提物可以恢复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脾细胞产生抗SRBC抗体的能力和血清溶血素的水平,同时也能够恢复脾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脾淋巴细胞数目。因此我们初步认为戴氏虫草菌丝体水提物对放射损伤小鼠体液免疫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为了研究TGF-β1对α5β1整合蛋白所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是否有快速的信号调节作用,本文用TGF-β1短时(10min)处理SMMC7721细胞,发现当经TGFβ1预处理的细胞与Fn粘附时,细胞与Fn的粘附力下降,由Fn与整合蛋白的结合而诱导发生的FAK的酪氨酸磷酸化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TGF-β1短时处理并未改变整合蛋白α5、β1亚基的表达。此外,贴壁生长于培养皿的细胞的FAK磷酸化程度在TGF-β1短时处理后也下降,甚至检测不出。提示TGF-β1可能通过某种信号通路快速调节了整合蛋白与配体的亲和力以及下游信号分子FAK的磷酸化。从而影响了细胞内骨架蛋白结构的完整性,使细胞发生去极性化,有利于细胞在迁移早期的松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